那天,是个阴天。刘桂琴和李达夫两人去县城买衣服。在买衣服的过程中,为了两元钱,达夫同志和买衣服的大姐吵了一架。这一架彻底把达夫同志的人品给暴露了。
当时刘桂琴看上一件衣服,衣服有点贵,达夫同志表现得不是太情愿。在砍价时,刘桂琴已砍到二十,买衣服的大姐也接受了这个价格,但在付款时,达夫老师却非要给人家十八。大姐不答应,他就拿出文言文来与之理论。这一理论把大姐理论火了。她干脆收起衣服不卖了,还出口相讥道,买不起就直说,之乎者也意思我没文化,我没文化可我有骨气。
陷入尴尬,刘桂琴是又羞又气,见达夫同志还要一较高下,刘桂琴就扭身而去了。为了躲开达夫同志,刘桂琴独自跑到了一个达夫同志找不到的地方躲起来。
这时,天空下起了绵绵细雨,她一个人信马由缰地走在县城的柏油马路上。走了一路,也想了一路,最后下定决心跟李达夫彻底决裂。她的理由很简单,如果一个人真心爱一个人的话,是不会计较两元钱的,嫁给这种精于算计的人你会活得没有尊严的。
主意打定,她打算独自乘车回家,无独有偶,在车站她碰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在细雨中,一辆人力车陷在淤泥中,拉车的是位老大爷,在后面推车的是一位老大娘。由于车轮陷得深,两位老人尽管全力以赴,车子还是纹丝不动。这时候,一名穿军装的小伙子走到人力车后面,使出全身力气往上推,车轮终于走出了淤泥坑,老两口停车致谢,小伙子挥挥手,走开了。
这位助人为乐的军人正是一个多月前在洪水中救过她的王志远。不否认,在看到这个熟悉的身影后,刘桂琴的心怦怦跳了起来。自打那天一别,她的脑海里不时会闪现那个穿绿军装的身影。意外重逢,她感到一种莫名的高兴,就像遇到了一个倾诉衷肠的亲人。
你好吗?她主动迎上前打招呼。
看到刘桂琴,王志远也是出乎意外的高兴,他有点小激动地说,看到你真高兴。
之后,两个人到候车室聊了起来。原来,王志远的探亲假到期了,今天他要去部队报到。
听到王志远要去部队,刘桂琴竟有些莫名的失落。问他什么时候再回来。
他说明年,一年有一次探亲假。
她又问他什么时候退伍。
他说部队想留他,可他不想干了。
她问他为什么?
他说在部队干迟早要回来,可我不能打光棍,这次回来就是相亲的,可没成。
她问他没成的原因,他说介绍了两个他都没看上。
她说他眼光高。
他说不是,只是没感觉,不是自己喜欢的那种。
她随口问了一句,那你喜欢哪种?
我喜欢你这样的,他直白说。尽管语气里有一丝玩笑成分,但也不乏有一份认真存在。
面对这个直白的回答,刘桂琴的第一反应是心猛烈地跳动了一下。显然这是一个迎合她心意的讯息。如果说第一次他给了她一个十分美好的印象,那么第二次萍水相逢,他带给她的已是一种对情感的向往。他的军人形象,他的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都打动了她的心。这样的人不正是自己喜欢的那种类型,少女的心扉就在这一刻被打开。
没办法正面回答王志远的话,可她却能将自己的心思传递给对方。她也实话相告,说她今天是来买订婚衣服的,可她突然间不想买了。
他问她为什么?
她说她不喜欢那个人。
他说不喜欢你为什么要跟他来买衣服。
她就把她爹得了绝症的事告诉他。听了她的讲述,他很同情,说既然你不让你爹遗憾,那你还要逃婚。
她说我想清楚了,我不能为了顺从家里人的意愿而赌上我一辈子的幸福,如果我将来过得不幸福,我爹一样地下难安。
听她这样说,王志远放心了,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他说婚姻是自己一辈子的事,得由自己做主,我家里人也逼着我赶快成家,可我总不能找个不喜欢的人结婚吧!
两人聊到了共同话题,也聊出了共同心声,不过时间有限,王志远乘车的时间很快到来。走时,他向她索要了通讯地址,她问他要地址干嘛?
他说写信。
她没说什么,把学校地址写给了他。
刘桂琴回到家里向爹和哥嫂摊了牌。爹没说什么,叹了口气说,你要真觉得不行那就算了。
哥说,这个李达夫确实有点怪。
嫂子老大不愿意地说,人家就是有点小毛病才来找你,要十全十美他找你一个民办老师干嘛?
不过事已至此,家里人也不好再坚持,不过他们的内心是不希望这桩亲事流产的。但随着后面一件事的发生,让刘桂琴家里人的态度一致地发生了惊天大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