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成在经历了一次思想波动后,最终又回到了他熟悉的工作岗位上。既然坚定了他要献身教育的信念,他就以更大的工作热情去践行他入校时曾立下的当一名好老师的誓言。当然要当一名好老师除了有坚定的信念还不够,还得有胜任这份工作的能力。为此,他在加强自身业务学习的同时,还向大专文凭发起了挑战。因为他相信一句话,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尽管当时还没有任何关于代课教师转正的一丝一毫的讯息,但未雨绸缪,王学成还是主动为自己制定了提高学历的新目标。怎样拿文凭,当时摆在他面前的选择有两个。一个是上县上的电大班,一个是自考。上电大班的好处是拿文凭相对容易,但花费相对过高。自考的好处是花钱少,但拿文凭相对困难。权衡利弊,王学成选择了自考这条路。原因有二,一是家里经济拮据,只能勉强维系妹妹上大学的花费,他要上电大班恐怕又要走借钱的老路。二是自考过课虽难但能学下知识有利于自我能力的提升。
为自己定下了努力的目标,王学成第一时间到县教育局自考办报了名,拿到教材后他就积极投入到紧张有序的学习中。如何学习,他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
早上,天不亮他就起床。夏天,他会拿着书本去田间地头,一边干活,一边在脑子里记东西。记不起来了,放下手头的活再去翻书本。冬天,在凛冽的寒风中,他戴着棉帽子穿着皮大衣借着手电筒发出的光亮在学校操场来回走动背诵考点知识。
白天他一般不学习,主要是没时间。早上他要上四节课,想学习只能见缝插针在学生做作业的时候抓紧看会书。下午倒有几节空堂课,可还有业务要处理。
晚上可就是他学习的黄金时间。放学回家吃过饭,有农活干点活,没有的话他就回到学校窝在自己的宿舍学习。以前这个宿舍是两个人住,开校时,跟他同姓的王老师被学校无情辞退了,现在他一个人住。一个人住,这为他的学习提供了方便。
每天不是工作就是学习,甚至还要干家里的农活,这样的生活节奏无疑是紧张的,但对王学成来说却是充实的。有付出就有回报,凭着他的这种吃苦耐劳的学习精神,经过两年半时间的学习,他过完所有自学课程顺利拿到了那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专文凭。梦想成真,在同事眼中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靠着非凡的毅力完成了,他拿到了人生的第一张文凭。而正是这张不可或缺的文凭为他日后转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说到王学成自学考试的经历,不得不提及他所在那个时代的教育。提及只是要说明一个问题,身处那样一个充满压力的教育环境,他能拿到一张自学文凭实属不易。
因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机制的变革,教育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以成绩论英雄的时代到来。一时间,教学成绩排名蔚然成风。县与县之间,学区与学区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都要通过排名次来一比高下。有了这个前提,一种从上至下追逐成绩的压力就自然而然产生了。
压力首先来自学区,为提高成绩,学区出台了一系列严厉的处罚制度。罚款一词就此粉墨登场。凡是在学区统考中成绩排在后三名的老师都要受到经济制裁。倒一罚三百,倒二二百,倒三一百。三百元在当时是公办教师一个月的工资,是民办教师三个月的工资。一般情况下,老师们都带两个课头,一年春秋学期各考一次试,这样下来一年考四次试就有考四个倒一的可能性,要罚款的话是一千二,基本是全年工资的四分之一。这是对公办教师的处罚,考虑到代课教师工资低,代课教师的罚款通常会减为一半,即使这样算下来也是差不多三四个月的工资。
除了学区的奖罚制度,下面学校也有制度,大多数学校以人为本制定了只奖不罚的制度,这样的制度老师们是欢迎的,考到前面你拿奖金,考到后面学区自会罚你。但也有些不通人情的校长,制定了雷同学区的有奖有罚的制度。你要是不幸在这样的学校里工作只能两头挨罚,考不好,罚款算下来差不多就是小半年的工资。当然这是以最坏的成绩核算的,轻一些的也是两三个月的工资。
提及罚款这个沉重的话题,王学成不得不提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跟他住一个宿舍的王老师。王老师是他上小学时的老师,人勤快,人缘也不错,但就是所教学生考试不出成绩。要是一次两次成绩上不去也能说得过去,要是考个不挨罚的保守名次也好说,关键是他回回考倒数。你考个倒二倒三也能说得过去,可他总是很稳定地考倒一。每次开校表态发言,他都会信誓旦旦说,这学期我一定要把倒一的帽子摘掉,但期末成绩下来,原封照旧。所以他那顶倒一的帽子直到他被辞退的那一天都没摘掉。本来代课教师工资就微薄,加上他每学期逃不掉的罚款,能领回家的也就为数不多了。要是单从收入的角度讲,他一年的工作几乎是白效力。白效力倒是小事,关键是还连累学校。要没他扯后腿学校的名次就在前面,加上他的成绩必定处在下游。对于学校来讲,王老师无疑是学校质量前行的绊脚石。虽是绊脚石,可碍于同事间的情分,也考虑到他从教近二十年的不容易,学校一直下不了辞退他的决心。
学校讲情面,可家长是不会讲的。在教学成绩为先的教育形势下,家长们是不会容忍一个老是考倒一的老师存在下去的。终有一天,几个刺头家长出面造了反。
刚开校,听说王老师要带三年级的语文,三年级的全体家长找到学校一致要求换老师。校长没办法只好把王老师的课调成二年级语文,可这样一来二年级的家长不答应了。再调,家长还是不答应。这样的局面无疑把王老师逼上了绝路。迫于家长舆论的压力,学校和村上商议后,不得不做出辞退王老师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