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新生活
靖轩2025-11-13 16:201,569

早上闹钟一响,刘桂琴准时起床。起床后她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洗漱打扮,作为一名教师,她不能不注重自己的形象。接下来开始做早饭。做饭地点是灶房,用的是柴灶,柴堆在后院,随用随取。早饭一般都很简单,炒个菜或是做个汤,甚至是煮个荷包蛋,当然馍馍是必不可少的主食。饭做好,孩子也睡醒了。丈夫先吃饭,她去给孩子穿衣服。之后两人互换,她去吃饭,丈夫照料孩子。吃完饭,两口子再分工,她洗锅扫地,丈夫去喂猪喂鸡。干完这些事,刘桂琴前往学校,丈夫带着孩子上地干活。

  学校离家不远,正常步行的话也用不了十分钟,所以,自打来到新学校,刘桂琴每天都是走着上下学的。

  来到学校,标志着她一天工作的开始。上课钟声响起,她会面带微笑走进课堂。站在讲台上为自己的学生授业解惑,她觉得这是一天里最幸福的时光。

  下课钟声响起,她会收拾好教本和教案回到办公室。喝口水,休息一下,有课继续进教室上课,没课坐在那张属于自己领地的办公桌前备课或批改作业。

  工作的时间仿佛是短暂的,不知不觉,又到了午饭时间。这时候,她会随着回家吃饭的学生一起出校门。

  回到家,主要工作是做饭。这个时间点,丈夫也已下地归来。夫妻二人会合力来做这顿午饭。吃过午饭,干完家务,她便能安安稳稳地躺下来休息一阵子。

  下午,她会提前十分钟去学校。在校园钟声的召唤下,她会加快脚步奔赴自己的教学阵地。在她眼里教室就是她的阵地,那里会让她的才华尽情发挥,会让她的爱心无限传递。

  当校园钟声最后一次响起,宣告了她一天工作的结束。集体放学后,她与自己的学生一道回家,嗅着一路麦田散发出的清香,她会有一种身心顿然放松之感。

  当然教学工作结束并不意味她一天生活的结束。这时候离太远落山还有一段时间,丈夫带着孩子还在地上劳作着,她可不能呆在家里享清福。回家,她先喝点茶吃点干粮,换上干活的衣服就又上地了。找到丈夫和孩子,帮着干些农活。等到太阳西下,一家人再一起有说有笑地回家。

  这就是刘桂琴一天的工作生活,忙碌而不失规律。当然,刘桂琴每天的生活不可能都是这样,这里选取的只是她在夏日农忙时节一天的生活片段。另外,还需要补充说明的一点是,刘桂琴一开始的生活并非如此。在她刚嫁过来时,家里因着有公公婆婆的操持,她可是过了一段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可好景不长,家里出了变故,她才迎来了上面的自给自足的生活。

  这样的生活虽说忙忙碌碌,但比起以前那不知要好多少。起码她不再为骑二十里的石子路发愁,也不会为河里发大水回不了家发愁,更不会为晚上一个人不敢睡觉发愁。能有这样的生活,刘桂琴自认为很满足。

  八年后,刘桂琴又迎来了自己崭新的生活。而她的新生活是以她的新身份开始的。这时候,她已成为一名公办教师。按照学区人事管理制度,转正后的老师要调离居住地学校。由此她开始了在外校工作的经历。

  新学期接到人事调动通知后,刘桂琴去新学校报到。报到这天,艳阳依然高照,同样是骑着自行车,可刘桂琴此时的心情却与十一年前的那次报到截然不同。

  十一年前,她行走在一条颠簸难行的石子路上,她的心情是灰暗的,走向的是一条前途不明的坎坷之路。

  十一年后,她行走在平整宽敞的柏油路上,她的心情是明媚的,奔向的是一条光明之路。

  再看这时候的学校面貌,有了校门和校墙,校舍也是新建的。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人的心里都是亮堂的。生活条件更是有了极大改善,有了专门的厨房,也聘请了专门的炊事员。老师们只要缴纳伙食费就可以上灶吃现成饭了。

  现在,到了吃饭时间,刘桂琴会提着空暖瓶准时走进厨房。自己盛饭,吃饱撂下饭碗又会提着炊事员给灌满水的暖瓶回到宿舍。

  从一开始自己拿炊具做饭,到回家吃饭,再到上灶交伙食费吃饭,刘桂琴人生经历的这三个阶段无不说明了包括她在内那个年代农村小学教师生活的艰辛,更见证了农村小学教育从贫穷走向兴盛的发展历史。

  记住当年的那缕炊烟,才会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刘桂琴一直对自己这样说。

继续阅读:第56章 督战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三尺讲台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