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校长一进餐厅,冲着围坐好的老师们牢骚了一句:“一天的这个屌毛事情烦死人了。”
“又是啥事?”李主任小心翼翼问了句。
“赶明天要上报一件学生小发明,你说发明这是学生自愿的事情,有硬性分配名额的吗?再说发明这是谁想发明就发明的吗?世界上只有一个爱迪生,就连瓦特也只发明了个蒸汽机,我们的学生一夜之间能发明出来吗?”
王校长气呼呼地说完,找到他的专座坐下来。老师们一听,难差事又来了,一个个低头赶快吃自己的饭,以免让校长逮住认领了此项任务。
可王校长并未罢休,索性把第二件难办之事一并告知:“你说这论文谁想写人家自然会写,不写说明人家没这个金刚钻就不揽这个瓷器活,可这也硬分配任务,这不赶鸭子上架吗?”
大家一听,更可怕的任务还在后头,头耷拉得更低了,一改往日吃饭说说笑笑之场景,加快面条吞咽速度以期尽快撤离饭桌。然而在他们起身离坐时,王校长的一句话令他们的如意算盘落空。
王校长说:“吃完饭大家到办公室商量下该怎么交差。”
同志们闻言,侥幸心理破灭,一个个发起愁来。
饭后,齐聚办公室,王校长要大家说说该如何落实,可同志们谁都不开金口。赵老很认真地盯着桌子上的一张旧报纸在看;大妈在无聊地转动着手里的一支钢笔消磨时间;李主任抓住时机往镜片上吐着唾沫擦镜片;小张争分夺秒抄写她的钢笔字作业。
“看来这项工作无人应承了,要不抓阄吧!谁抓着谁负责!”王校长见同志们无动于衷,只好出此下策。
一听抓阄,赵老赶将把自己那张与世无争的脸从报纸背后解放出来提议说:“我看还是小张小周你们年轻人高风亮节一回吧!我们这些老家伙抓上还得求助于你们。”
“是啊,这种事还得你们年轻人来,像我们这些土八路改个作文都费劲,写论文基本属于登着梯子上天。”大妈赶紧停止钢笔在桌面上转动的科学实验跟着推波助澜一句。
有了赵老和大妈的铺垫,李主任赶忙戴好眼镜抢抓机遇做最后心理攻势:“我看二位就一人承担一件吧,权当学雷锋做好事,以后碰到其他不费脑子的事再由我们几个承担。”
看到希望就在眼前,王校长不失时机征求二人意见说:“怎么样,小周弄个小发明,网上找个山寨一下,能应付差事就行。论文小张写吧!谁叫你是才女。”
众人合力推荐,加上王校长的甜言蜜语,我只好答应下来。我说:“既然大家这么抬举我,我就勉为其难试一试了,制作得不好你们可不许笑话。”
可小张答应得并不爽快,她很不情愿地说:“去年的论文就是我写的,我一晚上没睡觉眼睛都熬红了,还没评上个奖,今年我还是少丢人吧!”
眼看煮熟的鸭子要飞,李主任赶紧打气说:“正因为去年写了,今年写起来才会顺手。”
赵老接第二棒说:“正因为去年没评上奖,今年才要拿奖。”
大妈第三个说:“你个做祸根子就别谦虚了,我是石头想发光无光可发,你是金子有光不发。”
王校长最后说:“实在不行,你把去年的那篇翻出来改一改交上去算了。”
小张经不住大家的轮番轰炸,只好应允说:“那好吧,我领命,谁让我耳根子软。”
周三,我的科技小发明与小张的论文按时完成,可在报送时竟面临了无人去送的尴尬局面。原委我的老搭档李主任今天一大早去市上参加一个为期一天的培训。这样一来,报送材料的差事只好由王校长担当了。可在早饭后王校长又接到学区第三批次拉灶具的通知。无将可派,王校长只好亲自挂帅带领我驱车赶往县城去当装卸工。这样一来,两个专职报送材料的人员都公干了,要在中午之前报送材料的重担就无奈落在了剩余三位老师身上。
王校长原打算等灶具拉回由他去学区报送材料。可时至中午货还没装好。这时,学区高教研员又打来电话催要。没办法,王校长只好打电话将这个难题交给坐镇学校的赵老。
领到任务,赵老立即把两位在教室里上课正欢的女同志叫到办公室共商报送的办法。一番研究下来,前前后后算是想了三个办法。
第一个办法是赵老骑着电摩去送,但经大家充分论证后还是决定放弃。理由是,赵老的电摩有很大概率会在返回的途中因电力不足而抛锚在半道上。
第二个办法是让大妈的老公开车来代送一下。可一打电话,她老公人在外县远水解不了近渴。
第三个办法是求助兄弟学校帮忙。
前两个办法行不通只能寄希望于第三个办法。经多方电话联系,终有一位邻校老师愿拔刀相助解救他们于危难之中,但前提是赵老必须得把材料送到他途经的一个岔路口。有人愿意帮忙已是不幸中的万幸,赵老岂敢再讲条件。在电话里说好了时间,赵老骑着电摩前往碰头处。等了一会儿,邻校老师的车到了。看到自己的材料被带走,赵老终于长出了一口气。
回去,他对两位女同志说:“今天还把人搞紧张了,这感觉就像是给地下党组织送了一次情报一样。”
周四,小张被学区指派去参加县城学校举办的英语教研活动。为了能做到按时参会不迟到,在接到通知的前一天晚上,小张就搭乘顺风车回家去了。
周五,李主任抽空去送了一趟教师生活补助发放花名册。刚回来走进教室,群里又来通知了,要各校速填报一张取暖情况统计表。一见这条信息,李主任心里来气了,还要不要人上课了,我偏不速报看你咋的。心里有气,他就没理睬这信息。可课刚讲了一半,王校长在教室窗外召唤他。他知道校长为何而来,出了门,果真是催他报表来着。
“群里有张表催得紧,你抓紧填一下,有些数据你比我清楚。”王校长说。
“那张表我刚才就看到了,我就是等他们催急了才填,你说下面学校又没有个专门填表的人,说要就要,就这样课都上不上,咋让人出成绩吗?”心里带着怨气,李主任冲着王校长牢骚了句。
王校长理解李主任的心情,他又何尝不憋屈,可再有情绪,表是不能不报的。他只好附和一句:“有什么办法,课上不上没人管,但不报表绝对有人管。”
王校长丢下这句走了,李主任进教室安顿了一下学生终究又去报表了。
再说轰轰烈烈的拉灶具运动,从第一批灶具开始,历时一周时间,所配灶具全部到位。各校也按分配数量拉运到各自学校。再看灶具,有四门冷柜、留样柜、蒸车、消毒柜、压面机等。这些灶具的到来让餐厅的设施更加完善,也让老师们的心情更加敞亮。
这一周,无疑是忙碌的一周。
事后统计,在这一周时间里,上城拉运灶具两趟,报送资料三趟,外出学习两人次。所以用炊事员李嫂的话说,没有一天你们六个人是齐坐在一起吃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