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了个模棱两可的答案,大家都心有不甘。正好校长的一位同学在县教育局任职,校长从侧面一打听,原来是让人给中途替换了。这个玩偷梁换柱把戏的人就是学区校长,是他连夜给人事股长打电话要求换人的。事情水落石出,大家义愤填膺都为王学成抱打不平。抱打不平之余,大家也展开了对学区校长临时换人动机的猜测。
有人问王学成,你是不是在什么地方得罪区长了?
王学成说,没有啊,要是得罪了人家一开始能让我填表吗?
大家一想也是,再往顶替他的人身上想,大家看出些端倪来。这个取代王学成的人是一位姓刘的校长,今年要上高级职称,需要个县级优秀。这下问题就简单明了了。至于取代他的人靠什么手段让学区校长临时起意换人的,其真相也就不重要了。总之,不管什么原因,王学成算是被领导给黑了一回。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第二年,学区校长又让王学成填表。王学成赌气没有填,他的理由是不想再陪杀场了。这话传到学区校长耳中,领导说,不要拉倒,谁规定的填个表就一定是先进。
错过了这个机会,县级优秀从此就与王学成无缘了。现在到了派用场的时候,王学成就有点悔不当初了。不过还好王学成笔试成绩第一,说课成绩第三,三项成绩综合排名,他在三十个录取名额中名列第八。
入榜的喜讯传来,全家人都沉浸在喜悦当中。母亲偷偷去到父亲遗像前敬香三株以告亡灵地下有知。而妻子则一头扎在他怀中嚎啕大哭起来。王学成理解,为了他的今天,妻子结婚八年来吃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可以说是任劳任怨地支持着他这个并不被人看好的代课教师身份。他有今天,妻子功不可没。有一句话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站着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对王学成而言,妻子就是这样的女人。
记得在家里最困难的那几年,为了还账,妻子几年来都不舍得买一件新衣服。而他的衣服是每年都要买,妻子的理由是他是老师,得注意形象。
到了农忙时节,妻子跟着他一块下地干活,进门还要操持家务,可谓忙里忙外一刻不得闲。忙家里的还不够,等到地里的庄稼收拾完,她又跟随村里的女人们一起赴新疆摘棉花挣钱。
为了支持他拿文凭,除了平日里给他创造学习的良好环境,每到考试前,她总会独揽农活把他留在家里安心复习。一次背着他去浇地,结果掉在水沟里淹成个落汤鸡。就这回家也不跟她说,他后来也是从邻舍口中得知此事。问她她还矢口否认。
在生活上,妻子更是做到了无微不至地照顾他。拿洗衣服这件事来说,自打结了婚,他是没洗过自己的一件衣服。倒不是他懒惰,而是妻子不让他动手。
对待婆婆,她这个当儿媳的更是孝顺。婆媳间,没红过脸,没吵过架,一直以来都是街坊邻里心目中的楷模。
哭吧,把心里的苦都哭出来就好了!王学成对怀里的妻子喃喃说。而他在说这话的时候,眼中早已是泪花闪闪,因为这一天的到来是多么的不容易,可说是用无数的汗水和艰辛换取的。
在王学成转正当年的结婚纪念日,他难得浪漫了一回。那就是送给了妻子一条价值千元的金项链,这可是二人自结婚以来他第一次给妻子买礼物。在他看来,这件礼物虽不能弥补妻子这些年为支持他所受的苦,但足能表达他的那份感恩之情。结果可想而知,妻子在收到这样一件意义重大且不廉价的礼物时显得有多喜悦和激动。她一边目光发亮地盯着那条项链不错眼珠地看着,一边嘴里抱怨着这份礼物价值的昂贵。面对妻子的反应,王学成只说了一句,你应该得到这样的礼物。
王学成转正了,新身份迎来了新生活。这个新生活涵盖两方面内容,一个是工作环境的改变,一个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作环境的改变是指他要离开家门去到其他学校工作了。生活方式的改变则意味着他要结束在家吃饭的形式而开启住校吃饭的新模式。这种改变虽让他一时有些不习惯,但他还是积极地去适应这种新生活。
开学这天,学校同事和村上领导齐聚一起为王学成送行。为了体现这个集体对他过去所做贡献的重视,学校与村上除了给他赠送了毛毯和被子两件纪念品外,还特意租了刘喜的车来送他。王学成与他过去朝夕相处的同事一一握手告别,在上了车关上车门的那一刻,他感到自己的眼睛湿润了。毕竟这个地方他工作生活了十三个年头,对这里的人和物都有了难以割舍的深厚情感,现在真要离开了,确实有些恋恋不舍。
学校同事对他有着不舍之情,家人更是表现得难舍难分。得知他要到外村学校工作时,妻子和母亲都难过的掉了眼泪。王学成安慰说,我不就是到十里外的学校教书吗?晚上想回来就回来了,你们弄得跟生离死别似的。话虽如此,但这并不能阻止亲人们的牵挂之情。在当妈的眼里,儿子的这次调动跟去远行差不多,至少一日三餐少了那个熟悉的身影。对于妻子来说,丈夫吃住在学校,晚上就少了个陪她说话的人。
带着这份牵挂,婆媳二人连夜给王学成缝制了一套新被褥。王学成坚持用旧的,妻子反驳说,这又不是你原先的学校,再说你也不是以前的代课老师了,你是公家人了,你要注意你的形象,别让人看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