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六月的一个小雨霏霏的清晨。天阴沉沉的,空气中散发着一种陈年麦草腐烂的气息。按常理,这样的天气不会让人的心情好上许多,但对于今天的王学成来说,他却拥有着一种与雨天不相符的好心情。准确说,这是一种兴奋中掺杂着一丝激动的心情。
要问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得从他今天要去参加的一场重要考试说起。
十年前,正当他信念动摇准备离开三尺讲台之时,老校长与村领导一道来家中劝说他。当时老校长说了这样一句话,你只要坚持干下去,党和国家是不会把你们这些人遗忘的。现在,这个自己整整等待了十三年的转正机会就真真切切地摆在他面前,他焉能不兴奋不激动?
只要在今天的考试中胜出,他就会实现自己人生命运的大转折。所以,今天他赶赴县城参加转正考试的心情是丝毫不亚于古代举子赴京赶考的心情。
能够有资格参加这次转正考试,王学成无疑是幸运的。幸运就来自为这次考试设置的两个必备条件,一是得有大专以上学历,二是得有十年以上教龄。正是受到这两个条件的限制,全县五六百代课教师,够报名条件的不足五十人。而在这两个条件当中,起关键作用的又是第一个条件。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王学成的幸运又不是偶然的,可以说是他未雨绸缪的结果,归根结底更是他勤奋学习积极进取的结果。他能抓住这次机会,正应了他一直信奉的一句话,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对于今天的考试,王学成是充满信心的。在他拿到那张日后改变他人生命运的大专文凭后,并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他一如从前又为考取教师资格证埋头苦学起来。功到自然成,只用了半年时间,那张作为教师必备的资格证书又被他拿到手。正是这两次自考经历,为他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所以他并不为今天的考试所担心。目前,他只担心一件事,他能不能按时赶到考场。
知道这次考试的重要性,在接到考试通知后,王学成就早做谋划。最初的打算是提前一天赶到县城,找个宾馆住下来,第二天他可以从从容容去考试。后来一算经济账,住宾馆多花钱不说还未必能休息好,倒不如租个车赶早合算。两种方案一比较,他选择了后者。提到租车,他想到了村里跑出租的他以前教过的学生刘喜。
这个刘喜,就是那个曾在小学毕业考试中让校长儿子替考的学生。在别人的替考下,刘喜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上了初中。一开始老师是把他当好学生看待的,可纸里包不住火,时间一长,老师才发现他是个假冒伪劣的次品。既是次品,考高中上大学这些个事基本上就与他不沾边了。高中没考上,又不愿上职教,刘喜只能拿个初中毕业证书选择回家。可回到家,他对种地没兴趣,倒是对开车情有独钟。他爹只好成人之美让他学了驾照并给买了辆二手桑塔纳来跑出租。有了出租车,刘喜如鱼得水,一天到晚接生意,据说挣了不少钱。
提到刘喜,抛开那次没让他参加毕业考试之外,王学成觉得自己还是对得起这个学生的。尽管刘喜是个谁教谁头疼的学生,但他从未区别对待,相反付出了比其他同学更多的心血。
在他不幸当上刘喜的班主任时,刘喜的大名他是早有耳闻。啥大名?位列学校差生榜之首。其成就是自打上学以来语数成绩就没超过个位数。面对这样的学生,之前的老师们大都选择了放弃。但王学成没有这样做,他觉得放弃是对学生的一种不负责任。针对刘喜底子薄的症状,他开出了从基础补起的药方。课堂上没时间,他就利用课余时间给他开小灶。在他的印象中,每到课外活动,他都会把刘喜叫到自己宿舍里。他拿出一块小黑板让刘喜做题,从两位数的加减法开始做起,做错了他当场纠正。经过一段时间的补课,刘喜的考试成绩已由一位数提高至两位数。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这个两位数可是处于及格线以下的两位数。由于基础太差,他本人又不肯学,所以,到头来王学成也没能把刘喜头上那顶差生的帽子抹掉。
除了学习,在关爱学生方面,王学成对刘喜更是不缺爱心。记得有一天外面下着细雨,坐在教室里上课的刘喜突然昏倒在地。当时情况紧急,王学成顾不上去请示校长,背起刘喜就往村里的卫生所跑。为了不让刘喜淋雨,王学成出门前将自己的衣服脱下披在了刘喜的身上。冒雨一路狂奔,等到把刘喜送到村卫生所,王学成衣服鞋袜尽湿。最终,刘喜及时得到了救治,而王学成自己却被雨淋病了。
回顾自己跟刘喜的这段师生情缘,王学成自认为自己做到了问心无愧。
打通电话,刘喜是满口应承,说王老师你放心,明早七点准时到你家门口。晚饭后,王学成觉得心里不踏实,又打了一回,得到的仍是学生板上钉钉的答复。
可在今早,在说好的时间,刘喜的车却不见踪影。王学成赶紧给打电话,可无人接听。一连打了三次,结果一样。王学成有些心慌了,转正考试这可是天大的事耽搁不得。
看他心急如焚,在一旁的妻子宽慰他说,你先别急,再等等看,说不定这人就在路上走着呢?
王学成听妻子的,过了十分钟,再打,可电话仍旧没人接。这下,两口子都慌神了。眼看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两人只好另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