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家,老书记正跟他病榻上的父亲暄着谎。他跟老书记打了声招呼就去洗脸。脸洗完,他拉了把椅子坐到老书记面前听候指示。
老书记的来意是学校里要找一位代课老师,王学成的情况他都清楚,底子好,教学生没问题,今天特意过来征求他的意见。
对于老书记请他当代课老师一事在王学成听来有点意外,但谈不上惊喜,因为当老师不是他的梦想,更何况是一个临时的代课教师。不过,老师这个职业他倒想去尝试一下,毕竟它是份工作,不至于让自己学下的知识荒废掉。只是考虑到农活的问题,他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他说当老师他倒也愿意,只是他担心到了学校家里的活没人干,别到时候把人家孩子的学业给耽误了。
老书记就劝他说,活他不必担心没时间干,当老师有个好处就是有星期天,有寒暑假,再说早晚都可以挤时间干,挨上浇水可以请假,其他老师不都这样过来的。
再说还有我,有些零星活我平日里就干了,母亲从旁插了一句。
王学成从母亲的话中听出家里人有意让他当老师,可他没有立马表态,他先询问了书记工资待遇情况。
每月80块,年底发,老书记说。
王学成在心里头合计了一番,最终答应了老书记去当村校里的代课老师。
自从答应了老书记去村校里当代课老师这天起,王学成更是起早贪黑来干活。不过,受这种苦已不是有意自我肉体折磨,而变成了实际需要。他要赶在开校前将地里的庄稼都归仓。只有活干完了,他才能安心去当他的代课老师。
开校这天,王学成一大早就去了村里的学校报到。出门前,母亲让他换上过年的新衣服。母亲说,你现在是一名老师了,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不仅换上了新衣服,王学成还特意将那支刘静送给他留作纪念的钢笔找出来搁在他的上衣口袋里。既然今天是他走出痛苦面向新生的开始,他就要用这支笔开始书写他的新人生。
村里的学校他并不陌生,因为学校位于村子中心地带,又临近马路,平日里上上下下路过都会看到学校。由于这几年一直忙于读书,学校已经好几年没进去了,里面啥样,他已记不大清楚了。
到了校门口,大门上着锁,但小门是开着的。王学成进去,学校里没人,他就在校园里转了一圈。
学校是前几年新修的,教室和办公室是砖木结构的瓦房,教师宿舍及其他生活用房还都是土木结构的房子。不过,这已经比他上学那会儿强多了,最起码房子是新的。马路两旁有花池和树池。树池里有四季常青的松柏,花池里有不同品种的各色花卉,花开得正艳。办公室后面有一块空地,种着几沟长势喜人的洋芋。再看操场,虽是土操场,但相对宽敞且是平整的。
他等了十多分钟,一位戴着眼镜的老同志骑着一辆叮叮当当乱响的自行车驶进了校园。这位戴眼镜的老同志王学成认识,正是学校的李校长,在他念小学时李校长还教过他,不过当时的身份是李老师。时光荏苒,当年还一头黑发的中年男子变成了鬓角斑白的老者了。
老校长把车子停放在了教室后面的阴凉处,拎上挎在车把上的黑皮包径直走向办公室。刚到办公室门口,看见一位目光青涩的年轻小伙向他走来,他大概猜到了来人的身份便主动停下来问话。
你是王学成吧?老校长问他。
王学成赶忙回答说是。
对上了身份,老校长取出钥匙打开门将王学成请进了办公室。
办公室有八张黄油漆新桌子,八把新椅子是那种木制的有弹簧垫的软椅,不过,在当时这已经算是好椅子了。由于是刚开校的缘故,桌子上落着厚厚的一层灰尘。老校长走到他的桌子前,从抽屉里拿出个干毛巾擦掉了自己桌子上的灰尘,然后招呼王学成坐到他的对面。
王学成拉了把椅子小心翼翼地坐下,老校长习惯性地推了一下鼻梁上的镜框问他,工资情况老书记都向你说了吧!
说了,王学成答。
你想好了。
想好了。
不嫌工资低?
工资是低,可我不想把学下的知识荒废掉。
你要知道当老师是很辛苦的。
我能吃苦。
那好,今天你就算是正式报到了,具体的工作下午开会再做安排。
透过老校长赞许的目光,意味着王学成的面试顺利通过了。
就这样,王学成在他二十岁的那年有幸成为了村校里的一名代课老师。当时学校有三位代课老师,他以资历和年龄位列末位。在教学工作上,他代二、四年级两班数学。吃饭,学校有灶,但由于伙食费自掏腰包,代课教师们为省点钱一般都在家里吃,他也随行就市在家里吃。住宿上,他跟同姓的一位老民办住一个宿舍。不过,老民办一般不住校,晚上他一个人睡,这为他日后学习提供了方便。
自打王学成当了村里的代课老师后,他的新生活就开始在家和学校两点之间游走。每天早上他都早早起床,刷牙洗脸后回到家先把家里的水缸担满,再到地上给牛割一回草。割草回来,母亲已准备好了早饭,他吃过早饭提前十分钟到学校上课。下午放学也如此,回家直接上地干活,干到天黑才下地。吃完饭,他会准时回到学校宿舍去看书学习。
这样的生活无疑是辛苦的,但王学成一直坚持着,整整十三年风雨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