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留宿学校
靖轩2025-11-13 16:181,628

中午,老校长请各位老师到他家里吃饭。老校长家就在本村,他们骑上车子很快就到。到家,校长老伴早就做好了饭等他们。炒了个荤菜,拌了一个洋芋丝,主食是凉面。饭吃过,刘桂琴帮着校长老伴收拾碗筷。校长拿出一瓶白酒,说就一瓶,下午还要报名。五位男老师边喝边聊,酒喝完,一起返回学校。

  下午,刘桂琴无事可干,干脆在学校里溜达了一圈,算是对自己即将工作生活的环境做个深入的了解。

  先进教室。地是土地皮,墙是黑的,连顶棚都没有。学生课桌是那种长条桌,凳子也是长条凳。桌凳都是杨木做的,没有上漆,桌面坑坑洼洼的遍布划痕,在上面写字不垫书本是写不了的。教室后面有一个土坯马槽炉子,用以冬天生火之用。

  出了教室,刘桂琴又来到厨房。厨房由一间宿舍改造而成,炉子依旧是土炉子,案板支在两个土墩上,有一口大水缸,有一张铺着报纸的旧课桌,上面放着几个盛过油盐酱醋的空瓶子。没有顶棚,上面的椽子都被烟熏得黑乌乌一片。

  再看厕所,又矮又小,简易到了极致,最多能遮挡个羞丑,遮风避雨怕是都成问题。男厕所好赖还分个师生,女厕所只有一个,师生共享。

  不远处,有一个涝池,看来学校日常的用水都来自这里。涝池没有围墙,有村民就赶着自家的牛羊前往饮水。人畜共用这是不争的事实。

  在刘桂琴眼里的学校无疑是简陋的,也是超出她期望值的。不过她的心并没有因为对学校生活条件的失望而对自己即将从事的事业产生动摇。

  既来之则安之,她这样安慰自己说。

  下定了要留在这里的决心,刘桂琴就得考虑自己的吃饭问题。由于事先不了解情况,炊具她一样没带,要自己起灶,她必须还得回趟家去取做饭的家什。可现在回家已不是想回就能回的,必须得等到洪水退去。向前来学校给孩子报名的家长一打听,石头河里的水还未退,她只好等水停了再说。这一等天就黑了,家显然是回不去了,看来只能留宿学校了。

  一个人不敢睡,她就去请示校长。可不曾想,校长早就替她解决了后顾之忧。在放学时,校长就安排了一个她班上的叫张小花的女学生晚上给她作伴。原因是张小花家就在学校附近,方便来学校。

  解决了睡觉问题,又到了吃晚饭的时间。刘桂琴正发愁着晚饭的着落,一位姓王的本村民办老师邀请他们到家里吃饭。说是饭他中午就给媳妇安顿好了。王老师家不远,他们步行前往。王老师家境虽不如校长殷实,但人实诚,宰了一只鸡,让她媳妇给老师们做了一顿鸡肉焖卷子。吃完饭,还拿出酒招待男同志喝。

  男同志们喝着酒,刘桂琴先行提出了告辞。她从王老师媳妇那儿打听到了村子商店的去处。出门寻到了商店。她买了几张白纸,准备糊炕围和顶棚。买了针线,又扯了几尺花布准备做个窗帘。想到那个陪她睡觉的女学生,她又用剩下的两毛零钱买了几块糖。

  回到学校,她在校园里碰到了一位女学生。这位女学生衣服穿得整整齐齐,扎着两个麻花辫,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很是招人疼。上前一问,才知女学生名叫张小花,是校长派来陪她晚上睡觉的。

  进屋,刘桂琴和学生张小花一起动手,用买来的白纸糊好了炕围及顶棚上的烂窟窿。完了又拿出针线做了个简易的窗帘挂上。活干完,刘桂琴拿出糖给张小花吃,张小花不吃,刘桂琴硬塞给她。晚上两人睡下说了好多话,刘桂琴便喜欢上了这个叫张小花的女学生。

  临睡前,刘桂琴提出了一个想法。她要张小花一直陪她睡,放了学她先回家吃饭,吃完饭家里有活就干,没活带上作业到她房子里做,有不懂的地方她正好可以辅导她。

  张小花一听也很高兴,说没问题,明早我就给我爹妈说。

  第二天一大早,张小花起床回家,来时给刘桂琴带了一块干粮。干粮是那种卷油的,这在当时已是最好的吃食了。并给她回了话,说她爹妈同意她跟老师睡,晚上她会把被子和枕头拿过来。

  从此,这个叫张小花的女生就陪伴刘桂琴度过了两年黑夜时光。第三年,张小花毕业了,按刘桂琴跟张小花父母说好的,由张小花的妹妹张小梅继续陪她睡。这样,张小梅又陪了她一年。一年后,她调往另一所小学工作,这段自己教学生涯由女生陪睡的历史方才结束。需要交代的是,这段经历让刘桂琴与这对陪伴了她几百个黑夜的姐妹及她们的家人日后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继续阅读:第33章 回家取炊具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三尺讲台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