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辞退王老师的这天,王老师满含热泪泣不成声说,干了二十年了,小伙子苦成老汉了,没功劳总有苦劳吧!没苦劳总有疲劳吧!你们说不要就不要了。
校长为难地说,不是学校不要你,是家长不让你带课,我们总不能让你不带课闲呆在学校吧!
村上书记跟着再做解释,说这也是实在没办法,我们要是想辞退你早就辞退了何必等到现在,不就是一直盼着你能转正,可你老是考不上,现在,家长起来闹事,我们再保你恐怕家长就会造我们的反了。
在老师们的好言安慰下,王老师将收拾好的铺盖卷捎在了自己那辆除了车铃不响其他地方都叮当响的旧自行车上。在同事们的目送下,他眼含热泪走出了付出了自己青春年华的学校。
说到罚款,那时学区流传着的一则笑谈更能说明问题。说是笑谈倒不是说这件事是人为杜撰的,那是有原型人物的。只是大家为了照顾这位原型人物,在提起这件真人真事来就当笑话讲了。
说的是学区一位年轻大学生,被学校委以重任带毕业班的课。小伙带了三年课,连续考了三年的倒数第一。罚款实在是罚得年轻人难以承受。在高人的指点下就去了学区校长家认门。领导见他拿着好酒好烟来了,就问他想去哪个学校。小伙说,我哪里都不去,还愿意呆在原来的学校。学区校长听了心里就有些纳闷了,来找我办事的都是想挪个窝的,你不挪地方想干什么?带着疑惑学区校长往下问,原来年轻人是求领导高抬贵手的。说他年年考倒一,罚款事小,名声事大。要是老是考倒一,怕是将来连媳妇也找不上,希望领导不要再让他带毕业班了。学区校长第一次听到竟然还有人提这样奇葩要求的,一时还有点蒙圈。不过回过神来一想,小伙说的也不无道理,再让小伙子带毕业班基本上是毁人一生。学区校长最终同意了小伙的请求。以后的事实告诉我们,小伙这趟领导家的门没有白认,自打他不再带毕业班,果真不怎么交罚款了。
除了经济制裁,学区还制定了一项特别政策,那就是对连续两次以上考倒一的老师进行分流。何为分流?也就是把你从乡镇附近学校调到偏远学校工作。所以对那些教学不出成绩的老师来说,守边关学校就成了他们人生的归宿。守边关肯定是没人乐于去守的,去了也是人在曹营心在汉。呆上个一年半载,他们不安分的思想会驱使他们产生强烈离开的念头。按理说,要离开也不难,只要考试成绩名列前茅就能实现。但对于这些老师来说,指望着考上好成绩来缩短家与学校的距离势比登天,他们只好另辟蹊径找出路。事在人为,这条路他们终于找到,那就是人情关系之路。有关系的找个能管住学区校长的人说个情就能一步到位。没关系的,只好自己拿上些东西去哀求领导。只要你离开的理由够惨,你送的东西领导越满意,往前挪个窝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这样苦就苦了那些个既无门路又不送礼的人,他们常年坚守边关大有一副把边关守老之势。
当然,有惩罚就有奖励,学区信奉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用人之道,加大了对毕业班老师的奖励力度。规定凡在全县毕业统考中获学区第一名的老师,奖励自行车一辆。对于获奖者来说,这样的物质奖励无疑是丰厚的,所获荣誉更是无上荣光的。你想,在一百多号老师面前,你手捧奖状,然后在各种羡慕嫉妒恨的目光聚焦之下,推走装饰着大红花的自行车,这该是件多么荣耀的事情。
这样的荣誉王学成共获得过四次。前两次奖励的是自行车,一辆他给了妻子,一辆他便宜三十块钱卖给了同事。后来奖品又换成了液化气炉子。这样,王学成又收获了两套液化气设备,一套他自己用,另一套送给了妹妹。不否认,那一段时间的王学成风光无限,借用娱乐圈的一句行话说,他拿奖拿到手软。
上面所述是学区对老师们的奖惩。对于学校,学区也是要进行排名的。学校成绩名列前茅的校长会在每年一次的奖励大会上领取奖牌及奖金。获了奖的校长们个个容光焕发精神抖擞头昂得一个比一个高,而名次垫底的校长在那天如同接受公判大会,一个个低眉耷眼像做了亏心事一样不敢正眼看人。会后,受奖的校长会理直气壮地领着自己学校的老师下馆子去庆贺。受了批评的校长则黑着个脸匆匆带领一干人灰头土脸地离开。日后,那些个成绩突出的校长在学区领导面前说话腰都是直的。相反,成绩靠后的校长在领导面前说话底气都不足。校长的压力之大可见一斑。
校长有了压力,就要狠抓教学成绩,但你不论怎么抓,手下老师的教学水平是成定局的,你要想提高成绩,只能在时间上下功夫。这样,早上提前到校、下午延迟放学的现象便应运而生。拿王学成所在学校为例,以前不搞排名时,早上学生太阳红彤彤才到校,下午太阳老高就放学。现在,天蒙蒙亮就到校,日落西山才回家。以前早上三节课,下午三节课,最多加一个课外活动就放学。现在,早上除去早读时间不说,要整整上四节课,下午还是三节,但课外活动后还要上两个自习课。就这样到了夏季时,放学后还有老师要把学生留下来讲习题。更有甚者,星期天还要补课。
对于这些情况,校长是带头执行的,学区校长是看到眼里放任自流的,教育主管领导是心知肚明不加约束的。因为他们都把这种有违教育规律的现象当成领导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一种精神来看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