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赵建华怀揣收下的二十四元学费前往村里的学校给孩子们取课本作业。当时没有交通工具,家里唯一的一辆自行车也被他念外乡中学的弟弟骑去上学了。他去邻居家借,可邻居家的车子出了门。没有代步工具,他只好步行前往,十里的路程他差不多走了一个小时才到。
到了村里学校,赵建华这个新老师自报家门与村校里的老师们一一握手见了面。在老师们的引荐下,他又特意拜会了学校校长。尽管他的教学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在体制上来讲,他的教学点是归属村校管理的,他的工作是要在村校的指导下开展。从这个角度来说,村校的校长就是他的直接领导。
校长与他见了面,询问了教学点的相关情况,之后特意给他交代了教学上的事,大概意思跟他的前任赵老师交代他的差不多。归纳起来也就是要做到“三心”:工作要有责任心,对学生要有爱心,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觐见完了自己的直接领导,也得到了领导工作上的指示,赵建华抓紧时间去找学校会计领取课本作业。在他交给会计十九元八角的教材作业费后,他领到了学生的书本和作业。为了不出差错,他是一本一本地数,数了不下三遍方才安心装袋。来时他是拿了一个编织袋的,为了不把学生的书本弄卷了,他特意问会计要了几根塑料绳,将书本作业整整齐齐捆好方才装入编织袋。
跟村校里的老师告别后,他背着半袋书本作业往回赶。路过村里的商店,他进去买了一把笤帚,一条毛巾,一支蘸笔和一瓶红墨水。四元二角钱还剩下八毛,他买了几根蜡烛,准备回去晚上备课用。
九月的太阳算不上毒辣,但也足够热情。所以这一路走下来,赵建华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他本可以边走边休息,可想着要尽快将新书发到学生手中,他还是一次次加快了前行的步伐。十里路程,他中途只休息了一次。可紧赶慢赶,等他背着半袋书回到村上,时间已过晌午。此时去学校学生已回家,他只好先回家吃饭。
到家,肚子早已饿得咕咕叫了。还好妈做好了饭等他,看儿子大汗淋漓的样子,当妈的不无心疼地数落了句,你就不知道借辆自行车去?
赵建华狼吞虎咽地吃着饭,答了句,借了没借上。
妈不言语了,一会儿说,今年全家都加把劲,来年给你买辆自行车。
赵建华放下饭碗说,家里用钱的地方多着呢,我还是靠自己买吧!
下午,赵建华背着那半袋书本作业到了学校。另外,他也将自己读高中时用过的褥子和毯子带来了。在他看来,只有在那张空空如也的木板床上铺上了褥子和毯子,这儿才能真正算作他的战场和阵地。果真,铺好后他躺了上去,一种家的味道扑鼻而来。
在床上躺了一会儿,用来定时的闹铃响起。这个闹铃是他中午从家里带来的,还是他读高中时买的。自己没有手表,要执行一天的作息时间就得靠它了。他把这块闹铃放在讲桌上,以方便自己随时看时间。现在闹铃响起,提醒自己上班时间到了,他该去敲响上课的钟声了。
赵建华走到那棵大柳树下,抡起那根系在柳枝上的铁棒敲响了同样悬吊空中的铁犁铧。清脆响亮的钟声预示着这个只有一名老师和十二名学生的学校开始步入正常教学秩序。在这一刻起,赵建华也正式进入自己教师的角色。
利用下午时间,赵建华先给十二名学生编排了座位,然后选出了班干部,接下来又讲了班规要求,最后发放了书本作业。等他一一做完这些开课前的准备工作,放学时间已至。
随着他放学指令的下达,孩子们背上书包如一只只放飞的小鸟各自回家。目送自己的学生走远后,赵建华锁上教室门最后一个离开。不过今天他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他的前任赵老师家。他去赵老师家有两个目的,一方面向赵老师请教教学之法,另一方面,想邀请赵老师明天来听自己的课,给自己做一次指导。
来到赵老师家,赵老师正在院子里拾掇架子车。赵建华上前说明来意。一听年轻人是为求教而来,赵老师赶忙放下手中的活把他请进了屋。给客人倒了杯水,赵老师就开始为自己的接班人指点迷津。一番求教下来,赵建华可谓不虚此行。赵老师不仅把自己这些年的教学方法及经验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还愉快接受了他的邀请。走时,又把他的旧教案给了赵建华,让他备课时做参考。
拿到赵老师的教案,赵建华如获至宝。回到家,他就拿出课本精心来备课。他决心要上好这人生的第一堂课,来为自己的教学生涯开一个好头。
第二天,赵老师准时到了学校并坐在了那把经他之手修好的椅子上。赵建华出门敲钟,清脆的钟声有节奏地响起,他人生的第一堂课拉开了帷幕。
走进教室,他说一声,上课,只听下面齐刷刷传来响亮悦耳的一声,老师好!
这一声在他当时听起来觉得无比震撼,他觉得这是自己迄今为止听到的这个世界上最为美妙的声音。这里面充满着暖暖的期待,从这一声中他能感受到自己肩负的使命,在使命的背后是一种当老师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能让他暂时忘却社请老师这个艰涩的身份而心生对这个职业的热爱。
这堂课上下来,赵建华并不满意自己的表现。尽管自己做了充分的准备,但缺乏复式教学的经验,致使课上得顾此失彼很是吃劲。不过对于他的这课堂课,他的启蒙老师却给出了一个肯定的评价。
他说你第一堂课能上成这样已实属难得,教学的经验不足没关系,你可以慢慢摸索,但要是对教学少了热情,你这个老师一定当不好。而这个热情,我在你今天的课堂上看到了。只要你心中这团热情之火不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会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的。
尽管赵建华人生的第一堂课上得并不出彩,但他却收获了一份教诲。
这份教诲,他一直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