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新设备,也出台了对老师们使用新设备的具体要求,剩下的工作该是督促老师们使用了。要落实好这项工作,学区领导下乡检查必不可少。
知道查资料查不出问题,学区领导想出了高招,那就是下乡推门听课。而且为了不让老师们有临时准备的时间,领导不再提前通知,改成突然袭击。
这一招果然奏效,打了老师们一个措手不及。不会用的,立刻显出原形。会用的,也是准备不足仓皇出战。出现这种现象,倒不说老师们平日里不用多媒体设备,而是他们的使用与学区的检查对不上号。你比如说,老师们是根据课程进度准备课件的,但领导来了是按多媒体课表听课的,那么就会出现这种情况,今天课表上有你的多媒体课,但实际这节课你是不打算用多媒体设备的。你不打算用你肯定事先没准备。可领导突然光临要听你这节课,这就打乱了你的计划。你要上多媒体课,就得用课件。来得及准备的还能应付上几张,来不及准备的,只好拿出前面上过的课来充数。领导发现了,又是一顿批评。
这样搞了一段时期,搞得老师们是人心惶惶。一听到学区那两辆二手摩托车发出的刺耳马达轰鸣声由远及近地传来,老师们就会奔走相告说,鬼子进村了,快去做准备。
领导成了鬼子,这反映出老师们是反感这样的检查方式的。而反感他们是有理由的。他们若不迎合学区的检查会受批评,要迎合了,就得有意识地打乱进度来上课。本应该今天上新课了,但今天课表上没有多媒体课,为防止领导突袭,只好把这节课留到课表上有多媒体课的那天上。不按进度上课自然会导致教学效果大折折扣。你想,用设备的目的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变成了为检查而用设备,老师们焉能不窝火?窝火了,老师们产生了逆反心理,渐渐地就暗中对抗了。这样的对抗犹如猫捉老鼠的游戏,令刘桂琴印象深刻。
记得有一天下午,学区领导突然来到学校听课。这下愁坏了老师们,在领导喝茶之际,一位聪明人想出了一个绝佳之法。他悄悄溜出去把学校的电闸给关了。这下好了,不是老师们不利用设备上课,而是停电了没办法利用。领导扑了个空,乘兴而来败兴而返。
看到领导出了校门,这位老师悄悄去把电闸给合上。电又有了,校长说,这个屌玩意儿,等着用它的时候,它说没就没了,不用了,它又来了。
知道内情的老师们表面上都装做不知,但心里面都偷着乐。对他们来说,过一关是一关。
还有一次,学区突击来听课。两位老教师去校长前请假,一个的理由是家里老母亲突发疾病了。另一个的理由是水到田地里了得去浇水。要换平日,校长就能做主准假,但今天情况特殊,校长不得不请示学区校长。
大校长的意思是二人课上完了再去。两位老教师不干了,一位说,等我课上完回去老母亲断气了咋办?另一位说,水已经进地了,迟了把别人家的地淹了咋办?
两个咋办问住了领导。领导不敢冒让人家老母亲咽气和淹人田地的风险只好放行。
第二日,校长问起这位老教师母亲的病情。老教师说总算抢救了过来。校长就提出放学后去看看他的老母亲。这下,可把这位老教师愁坏了,原委他撒了谎。戏演砸了,老教师只好坦白交代说,老母亲没病,病的是老母猪,请假只是为了逃避上课,逃避上课只是为了逃避领导的一顿批评。
再问另一位老同志,老同志也实话实说,浇水是浇水,可没那么紧急,要是学区不来听课的话,他是可以晚点请假的。
时间继续前行,县上迎来了国家两基验收。这次国检,为农村小学带来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最大的受益就是学校得到了大量的教学仪器。这些仪器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农村小学教学仪器短缺的现状。
标配实验室的建成,让孩子们有了探索科学的一席之地。
数学用具一应俱全,老师们可有选择地来使用。
以前上体育课,全班学生抢一个球玩,现在球比人多。
再看美术教具,有画板,有写生凳,有模型,有挂图,一改美术课老师拿一根彩色粉笔教学的历史。
最后是音乐器材,一下子给配了五架电子琴。电子琴的出现,对刘桂琴而言无疑如鱼得水,她终于又可以弹着琴来给学生上音乐课了。
面对这些配备齐全的仪器,老师们都发出了一致的感叹,农村教育形势越来越好。
老师们的感叹还未停留几年,随着二次国检的到来,学校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环境变了,设备更先进了。拿刘桂琴现在所在的三道湾小学来说,实现了一体机班班通,这样的设备已经能跟城里的小学相媲美了。
现在,刘桂琴上音乐课再也不用发愁没设备用了。打开一体机,通过畅言通资源就可进行教学。需要伴奏,她可以拿来电子琴。同样是一节课,同样的旋律,但因着教学环境的不同,因着教学设备的不同,带给她的心情也不同。
如果说三十年前刘桂琴上第一节音乐课时的心情有点灰暗,三十年后的今天,她上音乐课的心情是一片晴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