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志突然想起一个问题来,那就是1894年,军舰上有没有声呐。金志急忙问了这个问题。一个士官给了明确的回答。原来1894年声呐这个东西还没有被发明出来。
这就好办了,敌人很难发现水下的潜艇。可以说,潜艇在静止下,只有通气管和潜望镜别伸出水面,敌人根本就发现不了。
通气管和潜望镜虽然不大,在茫茫大海上并不显眼。但是除非潜艇静止,否则随着潜艇的开动,它们会划破海水,形成一条长长的尾迹,这样就很容易被敌人发现了。
金志的手下显然是贤内助,见金志不再趴在潜望镜上观看,就急忙把潜望镜放了下来。这下好了,就是潜艇从日本联合舰队底下穿过去,敌人都发现不了了。
“太好了,敌人在明处,我在暗处。”金志高兴不已。
很快,潜艇到达预定位置,反正敌人发现不了,金志干脆让潜艇完全停了下来,而不是做慢速机动。
金志让人升起潜望镜,看了一圈后,还不忘让其他负责作战的军官挨个看了一遍。
潜望镜是艇长的专利,一般人是没有权利观看。但是金志毕竟是个外行,作战还得靠他们,所以他也不计较这些。
一个武器官说:“鉴于敌人没有声呐系统,请求我方开启主动声呐。”
“批准请求。主动声呐开机。”金志一脸严肃的说。仿佛他是个大人物一般。
说到这里再科普一下。(了解潜艇的人请多包涵,毕竟还是有很多人不了解潜艇。)
声呐分为主动声呐和被动声呐。主动声呐是自己能够发出声波,声波撞到物体后反弹回来,然后再被仪器记录。利用发出声波和接收声波的时间差,在已知海水中声音传播速度的情况下,就能算出敌人距离我方有多远。在得知我方速度的情况下,最少连续两次的解算双方距离,就能得知敌方的速度。
被动声呐不能发出声波,只能听到敌人发出的声音,比如螺旋桨的噪音等。
主动声呐的好处是精确,坏处是我方发出的声波,会被敌人探测到,从而暴露了我方的位置。潜艇的优势就是隐蔽打击,它的速度没有水面舰艇快,一旦暴露位置,多半就等于是死翘翘了。
被动声呐的好处是不会让敌人知道我方的位置,缺点是,一旦敌人的螺旋桨不转悠,我方根本就发现不了敌人。
现在好了,敌人根本就没有声呐设备,我方的主动声呐当然要开机了。
除了速度和距离,还可以用其他方式得知敌人的运行方向和我方的运行方向。这些数据都要在作战地图上标注出来。不用金志安排,就看到一个人按照声呐反馈的信息,在一张图上画上了敌人的各个舰船,还用简体中文标注了各个船的名字。
金志知道,整个测试是按照《猎杀潜航3》这款游戏来的,自己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全部交给部下,该做决定的时候还得自己做决定。
金志从作战图上看到,距离己方潜艇最近的是第一游击队的4艘舰船。虽然后来的日本海军战神东乡平八郎就在“浪速”号上面,但是他打算暂时让他多活一会。金志的首发目标是旗舰“松岛”号。
声呐兵报告,说敌人开始打乱队形。
金志急忙回到潜望镜上观看,果然,原本排列有序的队形开始变化。
金志纳闷:“怎么回事呢?难道他们发现大清北洋水师了?开始展开攻击队形了?”
金志急忙让声呐兵关闭主动声呐,用被动声呐搜索一下其他海域,看看是不是有其他舰队。
此外,金志还趴在潜望镜上面仔细将360度海面仔仔细细的搜索了一遍,没有看到任何其他舰队。金志又看了一下手腕上的手表,现在才9点半,距离历史上联合舰队发现北洋水师还有1个小时呢。
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日本联合舰队的军官和士兵们突然听到船体上发出的“咚、咚”的声音,感到非常纳闷,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就纷纷打旗语(那个年代没有无线电,不同船只之间通讯,白天靠其余,晚上靠灯光。)问其他舰队,结果别的舰队也说出现了状况。
由于那个年代没有声呐,所以旗语里没有能描述这种现象的表示,其他舰船只能向旗舰报告:“出现异常状况。”这个异常状况包涵的内容太多了。建合舰队司令官伊东祐亨趴在铁壳船壁上也听到了“咚、咚”的声音,但是他不知道其他的舰船是不是也只是出现这种怪叫,还是出现了更危险的损害。
通过旗语询问,都纷纷说没有受损。
心性狡诈的伊东祐亨命令舰船打乱行军航行队形,摆开战斗队形,假想敌方位就在前方。
另外说一句,潜艇攻击舰队,所处的最佳位置并不是舰队的航线上,而是航行前方的一侧,艇艏与舰船航线呈90度夹角。这个位置,对于鱼雷攻击来说,效果是最好的。因为那个年代的鱼雷几乎不会拐外,鱼雷撞击舰船的侧面,目标最大。比如,联合舰队的旗舰“松岛”号,它长89米,宽15.59米。如果处于最佳攻击角度,鱼雷的目标有89米长,如果潜艇在“松岛”号的航线上,鱼雷只有15.59米的攻击目标。
上面说的鱼雷几乎不会拐弯,不是说鱼雷只能沿着发射管的角度往前一条直线走。蒸汽鱼雷根据发射前的设定,可以到一定距离后,作一个拐弯,拐弯后就只能一条直线走到头了。简单的说,就是只能做一次拐弯。电动鱼雷航程的前半段也只能做一次拐弯,后面就能做N次拐弯了,也就是多次Z字型搜索机动。声自导鱼雷,完全能够跟着声音源走。
废话不多说。金志的潜艇距离联合舰队越来越近。一个军官提醒道:“舰长,请确定攻击目标。”
金志说:“先放过第一游击队。我的目标是第一本队的旗舰‘松岛’号。命令:鱼雷兵,一号、二号鱼雷发射管填装蒸汽鱼雷,三号、四号鱼雷发射管填装电动鱼雷,五号、六号鱼雷发射管填装声自导鱼雷。”
很快一个人通过墙壁上的一个通话器将金志的命令传达到了鱼雷舱。
金志又说:“武器官,要求:1、目标:‘松岛’号,用三号、四号电动鱼雷;2、目标:‘千代田’号,用一号蒸汽鱼雷;3、目标:‘严岛’号,用二号蒸汽鱼雷。以上4枚鱼雷,均为高速模式,磁性引信,鱼雷定深为龙骨深度,攻击位置最好是舰舯。具体的艇艏角、鱼雷转向角、转向半径等诸多参数,你来解算并设定好,到发射时你来提醒我。”
很快,鱼雷填装完毕,鱼雷发射器的指示灯都亮了起来,武器管拿着计算尺、笔、手摇计算机等工具,也迅速结算出了相关数据并设定完成。
金志又命令鱼雷兵将1号到4号的鱼雷发射管注入海水,然后打开了鱼雷发射管的盖子。
一会以后,武器管提醒道:“艇长,三个目标均已进入射程。”
金志毫不犹豫的亲手依次按下3号、4号、1号和2号的鱼雷发射按钮。
以上信息对于没有玩过《猎杀潜航3》的人来说,可能听起来有些困难。这里解读一下。
鱼雷发射是有讲究的。电动鱼雷虽然也有速度调节档,但是它的高速档比起蒸汽鱼雷还是要慢一些。鱼雷和子弹不一样,鱼雷打出去好几分钟才能打到目标。所以,鱼雷的路线是敌方舰艇目前所在位置的前面。鱼雷和敌方舰艇同时走上好几分钟,然后才相遇爆炸。
如果同时发射了一枚快的鱼雷和一枚慢的鱼雷打两个离潜艇差不多远的目标,就有个问题,那就是快的鱼雷先到并爆炸。另外一艘舰船知道附近藏有敌人潜艇,就会进行一个规避的机动,就不按原先的航线和航速行驶了。而当时的蒸汽鱼雷和电动鱼雷,打出去后就只能沿着设定好的路线走,这样一来,慢速的鱼雷就无法与目标相遇了。
所以,发射鱼雷的时候,如果敌人还没有察觉到我方有潜艇在附近埋伏,还按照既定路线航行的时候,就先发射慢的鱼雷,然后发射快的鱼雷。这样,两枚鱼雷就基本上同时爆炸了。
发射鱼雷不像打枪一样容易,抠一下就行了。发射鱼雷需要多道程序,那个年代,最少得用1分钟。
金志没有将6个发射管的鱼雷全打出去,也是有原因的。这是他长期打游戏留下的好习惯。潜艇虽然有6个发射管,但是在真实作战中,并不是全部都用的,最少要留下一颗作为自卫。一旦有驱逐舰盯上潜艇了,打空的发射管来不及填装的情况下,那枚早就备好的鱼雷,就成了救命的利器。虽然那枚鱼雷不一定能打中高速机动运动的驱逐舰,但是至少能让它有所顾忌,或许能逼迫它不敢靠近潜艇,然后潜艇释放诱饵发出密集气泡形成气幕,改变海水的导音性质,让驱逐舰的主动声呐将诱饵当成潜艇,从而悄悄逃走。
继续解读。
高速模式,是为了让鱼雷尽快的接触到地方舰艇,减少鱼雷奔跑的时间,从而也减少了敌方舰艇机动的时间,增加了命中率。
磁性引信。现在的鱼雷引爆方式多种多样,但是当时就两种,分别是撞击引信和磁性引信。引信就相当于个爆竹的芯子。撞击引信顾名思义,就是靠撞击才引发鱼雷爆炸,优点是爆炸时就已经撞到敌方舰体了,威力大。缺点是如果撞击角度不好,会造成瞎火,根本就不爆炸。磁性引信就是利用吸铁石的性质,当鱼雷靠近敌方舰体的铁壳时产生吸引从而爆炸。优点是比撞击引信可靠,更容易爆炸。缺点是离舰体较远时就会爆炸,从而导致释放给舰体的能量小,爆炸威力不如撞击引信。
鱼雷定深为龙骨深度,意思是,打出去的鱼雷,深度处于敌人舰艇龙骨的深度。舰艇吃水深度不一样,龙骨深度也不一样。龙骨是一艘船最中间的地方,相当于一所房子的最中间的房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炸龙骨比炸船体的效果要好很多。但是,如果鱼雷设定过深,或者海水波动较剧烈,或者鱼雷定深质量不是很合格,很容易从船体下面穿过去不爆炸。金志采用磁性引信,就是基于这种考虑,如果撞不到,只要离得船底不太远,也能通过磁力引爆。
攻击位置最好是舰舯,也是为了增大鱼雷与敌方舰体的接触概率,打头或打尾,更容易被敌人机动跑掉。实际上,舰舯不见得是最好的攻击位置,每个船的情况不一样,如果敌船的弹药库在龙骨附近,那么炸弹药库是最好的。而弹药库不一定就是在舰舯,可能靠近舰艏,也可能靠近舰梶。
言归正传。
武器官看到金志艇长按下发射按钮后,立刻拿着秒表掐算时间。按照时间计算,大约6分半钟后,鱼雷就会相继爆炸。如果超过这个时间,多半是没戏了。
金志发射完鱼雷后,命令鱼雷兵迅速填装鱼雷。这次4个发射管全部是速度最快的蒸汽鱼雷。
在等待鱼雷爆炸的这6分半的时间内,金志心里还是有些激动的,他用潜望镜一直盯着联合舰队的旗舰“松岛”号上,眼都不眨一下。他虽然知道这是一款游戏,改变不了历史,但是游戏成功了,意味着可以成为天网的合伙人,从而伺机颠覆天网。
第7分钟左右,金志从潜望镜那里看到第一群阵的3艘巨大的舰船旁边升起了冲天的水柱,舰船也跟着摇晃起来。尤其是旗舰“松岛”号,先后两次巨大的水柱都没过了舰船最高的瞭望塔。“松岛”号被巨浪抬起了两米后又重重的落了下来。船体拍打海面形成巨大的波浪。
在金志观察到冲天水柱的时候,鱼雷爆炸的声音也通过海水,以1500米每秒左右的速度传了过来。巨大的声波撞击潜艇,使得潜艇内部的成员都听到了强烈的爆炸声。
成员们一阵轻声的欢呼,离得近的还高兴的短暂拥抱。声音前后共有4次,说明刚才的4枚鱼雷全部命中。不用金志宣布战果,艇员们激动的都要开香槟庆祝了。
毕竟这是天网模拟的非常真实的海战,所以中了鱼雷的舰船不会像《猎杀潜航3》里面那样迅速沉没,它们依然飘荡在海面上。现在金志才得以知道鱼雷攻击的具体效果,要是早知如此,刚才那4枚鱼雷就全部打向旗舰了。
金志从高倍潜望镜里看到三艘舰船的甲板上有士兵乱跑,显然他们还弄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说中了鱼雷的话,那么周围为什么一只北洋水师的舰船也没看到?
由于有船体的阻挡,所以冲天而起的水柱并没有切断链接信号旗的钢缆。金志看到,“松岛”号上原有的信号旗被迅速收了起来,他明白,这是联合舰队的司令官伊东祐亨在发布命令。
金志看到,鱼雷发射器的灯一个也没有亮起,这说明鱼雷兵还没有完成鱼雷填装工作。时机耽误不得,必须尽快击沉旗舰,一是让敌人失去指挥,群蛇无首,二是对敌人的心理上以沉重的打击。
金志急忙发布了下一个命令:“武器官,目标:‘松岛’号,用五号、六号鱼雷,磁性引信,鱼雷定深为龙骨深度,攻击位置舰舯。解算艇艏角、鱼雷转向角、转向半径等参数并输入鱼雷,准备完毕就发射。”
片刻,武器官解算完毕并设定好了鱼雷,但是他却说:“艇长,我没有发射鱼雷的权限。”
金志心说:“果然是按照游戏里来的,只能由我来发射鱼雷。”
金志毫不犹豫的按下了鱼雷的发射按钮。很快,两颗具有声自导能力的红头鱼雷呼啸着从潜艇头部喷涌而出。不过,它们这是大材小用了,刚才的爆炸,对“松岛”号造成了严重影响,现在它已经停航了,完全失去了机动能力,成了一个活靶子。根本就不需要有自主导航能力的鱼雷。
武器官依然掐着秒表。金志依然眼都不眨一下的盯着潜望镜。
几分钟后,两股冲天的水柱依次在“松岛”号边上冒起。准确的说,第一股水柱是在松岛号的两侧都冒起了。第二股水柱是从松岛号的船体中央冒出来的,高度比第一股水柱矮多了。
鱼雷爆炸后,将能量释放给周围的海水,海水带着巨大的能量向外冲去。遇到了舰体的阻挡,就把能量释放给了舰体。第二股水柱实际上已经将“松岛号”船体内部的隔舱和甲板已经冲断,所以在船体中央冒了出来。换句话说,目前“松岛号”舯部已经完全断裂。
果然,第二股水柱冒起不久,船的中间部分就向海水下面陷落,船艏和船尾开始向上高高的翘起。水兵们纷纷从甲板上往海里跳。
旗舰“松岛”号共受到了4枚鱼雷攻击舰舯的龙骨处,现在是彻底完蛋了。另外遭受鱼雷攻击的第一本队的“千代田”号和“严岛”号,由于每艘船只遭到了一枚鱼雷攻击,虽然不像“松岛”号那么快就完蛋,但是也好不到那里去了。两船纷纷停车。看来要么是锅炉受损,要么是转动轴受损。
反正是逃不了了,金志决定暂时先放过这两艘必死无疑的船,他将目光转向了第二群阵的“桥立”、“比睿”和“扶桑”号。
由于第一群阵的爆炸,其余的船早就知道发生变故了,但是他们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纷纷开始分散。由于没有看到任何敌方的船只,他们也曾考虑是不是受到了水雷攻击。但是,第一群阵的三艘舰船几乎同时发生了爆炸,哪有那么巧合的事情?
现在联合舰队失去了旗舰,可谓群蛇无首,但是他们毕竟是一直训练有素的军队。第二群阵的“桥立”号升起了指挥旗,接管了指挥权。联合舰队损失惨重,却连敌人都没有看到,连敌人用的什么武器也不知道,确实令人恼火。代旗舰“桥立”号的舰长日高壮之丞令全舰队摆成防御队形,假想敌方位为四面八方,让各个舰船先向周围海域盲目射击一分钟的炮弹。
刹那间舰船粗大的炮口黑烟喷涌而出,一发发巨大的弹丸从炮口打出,将周围的海域炸的是水柱冲天,烟气弥漫。
当第一发炮弹爆炸的时候,金志就知道不妙。他目前所处的位置,完全在联合舰队的火炮覆盖范围之下。
金志急令:“轮机长,超速前进。操舵官,紧急下潜,潜深50米,左满舵规避。”
要是在二战时期,这种状况是要停止鱼雷填装的,应该发射诱饵,然后全艇静默,以安静航速悄悄离开战场。但是现在金志仗着日本联合舰队没有声呐,不管这一套,让鱼雷兵继续填装。5号、6号管依然填装声自导鱼雷。
现在周围海域爆炸声不断,声自导鱼雷根本就没法发挥作用,但是金志不怕,他知道敌人迟早会停止盲目射击。
果然,敌人盲射1分钟后就停止了。从声呐兵那里反馈回来的信息是,本队左侧的“西京丸
”号和“赤城”号开始运动到沉没的“松岛”号附近打捞跳水的官兵。另外,第二群镇的“桥立”号、“比睿”号和“扶桑”号正迅速分散开来。距离本队较远的第一游击队的4艘舰船开始掉头驶回。
金志下令:“上浮至能发射鱼雷的深度。”能发射鱼雷的深度比潜望镜深度还要深很多。
金志然后发布命令,潜艇恢复至全速前进状态,靠声呐兵提供导航,靠近第二群阵。目前第二群镇已经非常分散,要想一次性发射鱼雷已经不可能了。与潜艇靠的最近的是吨位相对较小的“比睿”号。
为了防止其他舰船溜掉,金志没有让潜艇停下,他要让潜艇一边行驶一边发射鱼雷。潜艇行驶中如果升起潜望镜,会在潜望镜后面形成一条条长长的尾迹,很容易被敌人发觉。因此。金志也不升起潜望镜,完全靠声呐兵提供敌我位置。
金志看着作战图上“比睿”号和潜艇的位置逐渐靠拢,命令武器官设定好各种参数后,就按下了鱼雷发射按钮。
时间一分钟一分钟的过去了,一直到超过预定时间3分钟了,都没有听到任何爆炸声传来。难道是打偏了?
金志心说:“难道天网设定,非得靠潜望镜锁定敌舰才行?现在的情况,上浮到潜望镜深度都有危险,更何况要把潜望镜伸到海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