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太守张绣府邸,张绣(字雄中,武力77,智力78)正和手下首席谋士贾诩(字文和,智力97,武力43,被称为“毒士”)议事。
袁绍南下前,派人招降张绣,欲使曹操腹背受敌。
张绣正襟危坐,眼光彤彤有神地看向贾诩,说道:“文和,袁绍已经雄踞大汉十三州中的四州之地,袁绍派遣使者前来,欲招降于我,我甚中意,你以为如何?”
贾诩沉吟片刻,说道:“启禀主公,正因为袁绍势大,我们投靠袁绍,袁绍也不会重视,反而曹操如今奉天子以令天下,又正值用人之际,我们投靠曹操,他一定会不计前嫌,必会重用我等。”
张绣沉声道:“我军曾大败曹操,杀死曹操的长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以及爱将典韦,有此间隙,不能降曹也。”
贾诩有条有理地说道:“曹操向来能容人,深谙用人之道,且知人善察,唯才是举,我军此刻投靠曹操,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曹操必感恩戴德也!”
于是张绣听从了贾诩的建议,率军归降于曹操,曹操大喜,拜张绣为扬武将军,又表贾诩为执舍吾、封都亭侯,并娶张绣之女为儿媳。自此曹操免除了许昌南面的威胁,得以全力迎战袁绍。
许都城内,得到袁绍打算南下的消息,曹操连忙召集僚属商议对策。
议事厅内,数十人分两侧坐着。一双双眼睛都看向上首的曹操。许多人的脸上带着担忧。
许都的议臣多认为袁军强大不可敌。
面对兵力上明显的差距,很多人认为不过是以卵击石,极力反对这场“自取灭亡”的战争。
曹操看着群臣的议论,坚持己见,铿锵有力地说道:“诸君之言虽然有些道理,我知道兵力的多寡对战争取胜的重要性,但老虎交给兔子指挥也不会有多大威力,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他那雄兵由他指挥,也不过是散兵游勇罢了。”
曹操环顾四周,众人不再议论,有的情绪激昂,有的面露难色,有一红面人却没有丝毫喜忧,这人却是关羽。原来在曹操击溃刘备时,迫降关羽,因而如今关羽在曹军军中,此时的刘备却是投靠了袁绍。
见到人心未定,曹操继续说道:“诸位请相信我,我以数万兵力足以破袁绍大军。”
但朝会散退后,还是有不少议臣惶恐不安,甚至不少偷偷传书于袁绍,说曹操兵少将寡不成大事,吹捧袁绍原为其效力。
次日袁绍召集群臣会议,把收到的书信置于桌案,放声大笑说:“诸君看看,详细看看,曹操不过是困兽犹斗,等我大军南下,必得许都。沮授、田丰之言乃危言耸听、大错特错也!传令,加速行军!”
在袁绍调兵遣将之际,王当和孙轻二人分别率军攻克了安阳县和荡阴县,至此,邺城往司州河内郡畅通无阻,鞠义等人立即率军撤出邺城押送粮草辎重和财物往司州河内郡的鹤壁县。
张烨等人率骑兵五千、长枪兵六千、朴刀兵六千、弓箭手三千,于第二日夜晚抵达位于并州、冀州、司州三州交界的三只羊岭,而藏霸和眭固率领一万河内军精锐已在三只羊岭恭候多时,黑山军和河内军合军一处,连夜奔赴神头岭设伏。
从张松描绘的地图上看,神头岭处于黍窑邑、三只羊岭之间正中位置,且有高地、矮坡,道路从沟底通过,虽然壕沟不深,但在平原上打伏击,这已经是最理想地形了。
而以胆大心细著称的张烨带着众将在神头岭现地来回勘察了几番。结果,神头岭现地情景让所有人目瞪口呆,冷汗直流。
原来神头岭附近地形与地图上并不完全相符,地图上官道路从沟底通过,而实际却在光秃秃的山梁上,且山梁较窄,路两侧几乎没有隐蔽物,不但不便于大部队隐蔽,攻击队形也难以展开。公路北侧虽有深沟,但不便于骑兵运动,敌人居高临下,反而会使攻击方陷入困境。
张松惊慌失措,下跪道:“主公,此乃松之过也,微臣绘制此地地图时,并未认真勘察,导致地图与现场并不相符,幸亏主公有先见之明亲自到现场查看,要不然我军悔之晚矣,微臣有罪,请主公责罚!”
张烨急忙扶起张松,安慰道:“此非子乔先生之错也,乃是沧海桑田,地壳变动,地形也发生了变化!”
此时,擅长在山地丛林作战的张燕说道:“启禀主公,虽然按常理来讲,神头岭并不是打伏击的好战场;但经过刚才我等的缜密勘察,伏击战的关键在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该地形不够险要,敌军也肯定认为不会设伏,易产生麻痹心理,这正是我军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进行伏击的绝佳之地也!”
同样擅长游击战的藏霸继续道:“末将观官道两侧茅草树丛等隐蔽物较多,我军可连夜构筑简易工事置于两侧的隐蔽物中,敌军根本无法预料和提前发现我军在工事内隐蔽待机;山梁狭窄,我军部队不便于展开,但在我突袭之下,敌军更无法展开队形还击,所谓‘独木桥上打架,先下手为强’,我军骑兵部队在前冲锋,长枪手和朴刀兵联合后面推动战线前移,趁势收割人头,加之弓箭手在两侧丛林中射箭,敌军必定大败也!”
张烨大悦道:“张燕将军和藏霸将军之计谋甚妙也!所谓‘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狭路相逢勇者胜,势均力敌谋者成’,我军三万兵士皆是精锐,可以以一敌十。高干的十万并州大军中,只有五万士兵打过仗见过血,还有五万新兵,突袭之下,新兵上下必乱,人心惶惶进而引起全军哗变,我军趁机招降,则必胜也!”
“主公英明!”众人一起拱手称赞道。
“众将听令,连夜构筑工事,等待敌军上钩!”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