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四月十七日。
冀州广平郡涉县黍窑邑,袁绍左路军大营中军大帐内,并州州牧、左路军统帅高干于上首正襟危坐,左右两边两排位置上坐满了人,只是此时鸦雀无声,全部人的目光都聚集在高干身上。
高干推心置腹地说道:“诸位,我军已在黍窑邑整军训练多日,主公已三番五次督促我左路军加快行军,今日再次来军令催我军速至邺城附近和颜良的大军形成对邺城的包围,给张燕的黑山军来个瓮中捉鳖,诸君以为如何?”
谋士辛评(字仲治,武力65,智力83)沉声道:“我军一半士兵俱是新兵蛋子,从民间强征收而来,一旦攻势不顺或者被敌军突袭,则极易引起哗变,末将以为不如在黍窑邑多训练几日,新兵练成后我并州军可驰骋天下也!”
左路军副将韩猛(字苴子,武力81,智力46)咄咄逼人地说道:“仲治先生此言差矣,黑山军不过跳梁小丑而已,鼠辈耳,只要官军一到,他们必定仓皇逃入太行山中,仲治先生多虑了!”
袁绍手下先有两员大将颜良,文丑,之后又将张颌,高览奉为大将,并称“河北四庭柱”。武勇排位第五的韩猛与其他四人并称为“四庭一柱”。
历史上,韩猛被袁绍委于重任,与淳于琼一起镇守粮仓乌巢。在乌巢被袭当晚曾经劝说淳于琼不要因酒误事,淳于琼正在兴头上,搭着韩猛肩膀大笑说:“老弟你看帐外,繁星点缀,皓月当空,曹军怎么会在这种时候来偷袭呢?放心喝吧!”
话音未落,曹操便亲自率领大军出现,先放火势烧营,乌巢守军大乱,韩猛与淳于琼都战死乌巢。
高干眼神望了望两人,铿锵有力地说道:“韩将军之言甚合我意,且军令不可违,如再不出兵,主公定然恼怒后怪罪我等。传令,明日起兵,前往邺城。”
辛评继续道:“启禀州牧大人,近几日我军派出前往邺城方向的斥候均没有传回讯息,恐怕已遭遇不测,是否已被张燕的人暗自杀害,就怕张燕率军在我军前往邺城的路上,在一地势险峻处做好埋伏,伏击我军,微臣以为目前暂缓大军前进,待我再派斥候前去探路,如斥候传回消息则没事,如不能传回消息则暂缓行军,请州牧大人明鉴!”
韩猛大声道:“辛评先生言过其实了,我与黑山军常年作战,多次击溃他们,他们见到我们袁军,就如老鼠遇见猫,躲都躲不及,哪里还有胆子远赴百里来突袭我军呢?先生多虑了!”
高干思索一番,觉得韩猛的话虽然有点夸大成分,但是实情确实如此,然而谋士辛评也是言之有理,不得不防,便道:“立即将斥候司的精英全部派出,如能传回讯息,则明早大军出发赶赴邺城;如不能传回信息,立刻报给我知道。不得有误!”
辛评两手抱掌向前,作揖道:“诺!”
辛评当下便将并州军中的五十多名斥候派了出去。
而张烨等人早已经于夜里紧张旗鼓地在神头岭做好埋伏和隐蔽工事。
现在的黑山军和河内军隐蔽在道路两旁的茂密树丛和隐蔽工事内,五千骑兵则隐藏在距离神头岭二里外的隐蔽峡谷内。
张烨等人看到并州军的斥候再次出来探路,内心暗暗松了一口气,看来之前将神头岭附近方圆十里的敌方斥候清除后,引起了敌军的警觉,所以再次派出斥候探路,所幸逃过一关!
确定伏击地点后,张烨便根据神头岭山梁狭窄、长径短的特点,作出“前轻后重、三面夹击”的兵力部署。
以藏霸、睢固的一万河内军为主力埋伏在路东;
张燕领骑兵在神头岭对面的峡谷一带设伏,骑兵突如其来冲出峡谷后,将并州军切割成两个部分,同时可切断神头岭与黍窑邑之间的道路;
以于毒的六千长枪兵和白饶六千朴刀兵埋伏在路西,同时担任黍窑邑方面的警戒,切断敌军退路;
而杜长则率领三千弓箭手置身道路两旁的密林中,伺机放箭。
为便于隐蔽,张烨令设伏的士兵不得砍伐靠近道路两边的一草一木,甚至踩过的野草都要按风向扶正。
这种严谨细心的隐蔽伪装和充分的战前准备,为这场伏击战奠定了制胜基础。
今日已是他们从邺城出发而来的第三天,因为每个士兵只带了三天的口粮,如果第四天并州军再不经过此地,那他们将前功尽弃,徒劳无功了,到时候将不得不撤退。
接下来的一天,由于并州军派出去的斥候都能传回消息,高干便令韩猛为前锋,率领两万精兵在前;高干率二万精兵和五万新兵在中;辛评率一万精兵在后,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往邺城方向而去。
当并州军沿着这条南北走向的道路前进时,待完全进入张烨军三面设伏形如口袋的伏击地区后,张烨当即指挥伏击部队从东、西、北三面向其发起攻击。
密林中响彻云霄凌厉的进攻号角扬起。
由于事发突然,高干不知所袭击自己部队的虚实,欲急忙后撤返回黍窑邑。
藏霸和睢固于神头岭北侧迎头截击敌人;张燕的骑兵从峡谷内呼啸而至,将并州军切成两段;于毒和白饶从道路两侧对并州军实施夹击,切断了敌军的退路;弓箭手密集的冷箭从丛林中射中敌军。
突如其来的袭击,将并州军的建制完全打乱,失去了统一指挥,并州军的骑兵均受地形限制,难以发挥作用。
并州军新兵被如从天而降的袭击吓破了胆,军中将官都来不及组织抵抗,新兵们便个个大惊失色,连滚带爬地纷纷溃散。
此时张烨大喝道:“放下兵器,降者不杀,优待俘虏!”
然后接着战场中响起此起彼伏的呐喊声:“放下兵器,降者不杀,优待俘虏!”
并州军一时军心哗然,士气全无,战斗力下降,步步败退。
张烨看计策生效,便以更大的声音高呼道:“投降不杀优待俘虏”。
其声如雷,席卷八方!
随着一个小兵扔掉手里的兵器投降后,投降这一举动就仿佛瘟疫一样迅速蔓延开来,接着大批军士纷纷扔下武器投降。
韩猛喝止不住,高干看大势已去,后路被断,只好率领残军往邺城方向突围。
张燕带着骑兵呼啸飞快地朝高干残余部队而去,将高干、韩猛、辛评等人团团围住。
高干等人知道突围无望,便下马受降。
张烨命众将收拾降兵及缴获之物。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四月十八日,夜晚。
冀州广平郡涉县黍窑邑,张烨军大营中军大帐。
负责情报工作的张松久久地看着手中的大战统计数据,匪夷所思地说道:“禀主公,据统计,此次伏击战,我军投入总兵力三万名精兵,并州军投入总兵力十万余人。我军死亡士兵二千三百一十八人,受伤四千一百三十五人;并州军死亡一万六千三百九十人;我军俘虏曹军七万六千一百二十九人!敌军逃跑走失一万余人~~~~~”
众人听完,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想不到己方竟然取得如此大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