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宁的心中,已然暗中做好了规划。
如果崔占元,一直对自己像现在这样恭顺,那崔家是可以保留下来的。
而王家,则是他必须彻底铲除的对象。
一来,王家盘踞京城多年,根深蒂固。
且自己与王铮文已经撕破脸皮,根本没有和谈的可能性,一定会死斗到底。
唯有将王家这个霸主干掉,才能震慑其他世族,让他们不敢生出异心。
此外,李家具体铲除与否,凌宁还在考量之中。
手握兵权的世族,想要铲除的话,肯定比王家要困难得多。
但是,如果他们起了反心,意图作乱,造成的危害也远非王家一群舞文弄墨的文官所能比拟。
李家究竟是铲除还是保留,还要看此次南北入侵的战事,他们的表现如何。
如果李家愿意为了守护大玄出力,凌宁不是不能考虑,与他们化敌为友。
……
眨眼间,三日的光景过去。
这三天来,凌宁每天都专心致志,练习八极掌。
虽然他的身法动作仍非常僵硬迟缓,不似穆云冲那般行云流水。
但随着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的练习下来,凌宁已经渐渐掌握了八极掌的精髓,拥有了独属于自己的感悟。
并且,除了掌法和身法之外,凌宁也没有疏忽掌力的练习。
每天仍然坚持捶树五百下,后来则是自己给自己加到了一千下。
现在他的掌力,每一掌轰出去,都可以在树皮上留下一个清晰的掌印。
在他坚持不懈的掌击下,院内那棵老槐树的树皮几乎都被锤秃。
凌宁不得让人将这棵树砍掉当柴火烧,同时换了另一棵树进行祸害。
这日傍晚,凌宁吃过晚饭,正在院中练习掌法。
一个久违的身影,突然不请自来。
正是身着官袍的吕振邦,来到了他的府上。
“吕将军,好久不见!”
见到这位老朋友,凌宁倍感亲切,急忙热情洋溢笑着打招呼,“吃饭了没有?没吃的话,我再陪你一起吃一顿。”
“多谢凌大人,我已经吃过了。”
吕振邦郑重道,“凌大人,今日吕某登门造访,是有重要的战事与你商议。”
听闻此话,凌宁顿时也面露正色。
当即立刻将吕振邦带到书房内,只有他们两个人关上房门。
凌宁正色问道,“吕将军,说吧,出什么事了?”
“自然是各方战事的问题。”
短短一个来月不见,吕振邦的脸上已经流露出明显的疲态,明显费了不少心思。
“自从我上任兵部左侍郎以来,陛下便命我全权负责北狄、南蛮、东夷三路异族的袭击。”
凌宁点了点头:“不错,陛下正是为此,才让你临危受命。”
“兵部尚书陆丈山,就是挂了个虚名,根本不管正事。”
“兵部右侍郎卢德,是王铮文的人,陛下并不信任他。”
“所以,这万斤重的担子都落在你一人身上,想必是少不了让你费心劳神。”
吕振邦苦笑道,“这点小事,倒是不算什么,身为臣子,理当为君分忧。”
“但是眼下,随着战局渐渐明朗,我却要面临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东夷部落,位于我大玄的东海徐州方向。”
“徐州各郡依附天险,想要攻克下来,非要有强大的水师不可。”
“而东夷水师的实力并不算强,所以他们的入侵不足为惧。”
“眼下比较棘手的,就是北狄和南蛮两路入侵。”
“北狄王拓跋金乌,以及南蛮王赫重宝,似乎已经达成了盟约,此次势必要南北两路夹击,同时展开入侵,令大玄首尾难顾。”
“而我大玄南北两关的守将,皆是庸庸碌碌之辈,如果我不亲自带兵到前线督战,必然难以招架敌军的入侵。”
“但问题是,我只有一个人,无法分 身两处,必定顾此失彼。”
“如果我去了南关应付南蛮,就无法抵御北狄;如果我去了北凉统军,就无法应对南蛮。”
“偏偏现如今朝中,又寻不到第二名良将。我因此而惆怅不已,昨夜一夜未眠。”
听了吕振邦所面临的麻烦,凌宁微微眯起眼睛,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吕将军,这点小事,何必发愁?”
“这样,你尽管带领你麾下的将士,前往南蛮督战御敌。”
“至于北方,就交给我了!”
“你?”
吕振邦微微一怔,脸色变得略有些古怪。
凌宁饶有兴味笑道,“怎么,吕将军,你觉得我做不到?”
“不不,我可是见识过凌大人的计谋。”
吕振邦急忙摇了摇头,“想当初,凌大人可是率领我等,兵不血刃,便直接平定了四明山三千匪徒。”
“凌大人神机妙算,用兵如神,论及统兵之才,不在吕某之下。”
“但是……凌大人身为一介文官,手中无一兵一卒,如何能抵御北狄的入侵?”
凌宁眯着眼睛,自信笑道,“吕将军,这个你就不用管了。”
“文官,自然有文官救国的方法。”
“待明日上朝之时,我便禀奏陛下,让他暂时将我调到北凉上任!”
“我倒要看看,这些北狄鞑子,究竟多少斤两!”
……
次日,清晨时分,群臣齐聚于金銮殿上早朝。
凌宁作为吏部尚书,刑部员外郎,户部主事,身兼三职。
现如今在朝中,地位已经仅次于王铮文和秦儒,站在第三个的位置。
红玉高呼一声,李明姝现身龙椅,群臣跪地参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参拜完毕后,凌宁第一个走上前,朗声道,“禀陛下,臣有本进奏!”
李明姝看着凌宁的眼神充满宠爱,淡笑着点了点头,柔声道:“凌卿请讲。”
凌宁走上前,毕恭毕敬朗声喝道:“禀陛下,前几日吏部接到折子,北凉州蒙山府知县吕大年,突然身患重病,吐血而亡。”
“现如今蒙山府一片人心惶惶,全府所有的事宜,都压在主簿韩坤的身上。”
“韩坤力不从心,上书朝廷,请求朝廷另择一名能臣,接掌蒙山知府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