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三房搬走后,宋家后院安宁不少。
用童氏的话说就是——天也蓝了,水也青了,花也开了,人也更美了。
宋母笑得开怀,三房走后童氏便没了那些算计,几房人相处的格外和谐,就连往日不怎么出门的衣氏今日也与宋母等人聚在一起。
二房成了宋府最热闹的地方。
童氏绣着手中的荷包,朝宋母挤眼睛,“说真的,我最近觉得二嫂你的儿媳妇长开了,越来越美了,不信你问大嫂。”
衣氏不是会说谎的,腼腆小声开口,“恩,确实是呢,就像那初露尖角的小荷终于绽开花瓣,美的自然浓烈。”
“莺莺本来年岁也还小,年纪上来不就长开了。”宋母可不理童氏的促狭,她这个做婆母的从来不爱打趣自家小辈。
“二嫂,你看你又端着了。你就真不想要个孙子?节儿现在都收拾包袱了,没几日就要去边关了吧,这一去也不知道要多久。”
童氏毕竟比宋母有经验,知道一旦两方开战,打多久都是有可能的,短则月余,长则几年,若是不趁着走之前留个后,往后一等可就不知要几年之后了。
宋母果然犹豫了,她本来还没想那么多,黎莺这个儿媳妇她是真的没处可挑嘴,因此宋节小两口的事情她是真的没有多管。
但是要真像童氏说的这样的话,节儿一去几年不回,她就怕黎莺孤单无趣,独守空房的日子有多不好过她是深有体会的,若是有个孩子挂心那就又不一样了。
于是,自从这日后,每晚宋节入睡前,都会收到来自宋母的一碗母亲牌补汤。
纵然是宋节这种不爱挑刺的都有些抗拒,毕竟补汤里的有些东西实在是太出乎他的意料,而且宋母一味追求功效反而忽略了味道,每日的补汤都是不一样的难喝。
喝完嘴里还会留下刺鼻的异味,导致黎莺连床都不愿意让宋节上,宋母好心做了坏事不自知,就这么一直到了宋节离开府这一日。
宋节与牛家两兄弟都幸运的选上了,宋家全家人目送宋节走向集合队伍。
早在前段时间宋老太爷就组织着分家了,将宋家家产分成四份,每房一份,最后一份以及千户的位置都还在他手中握着,那是留给卫安的。
宋家几房也都没有异议,大房孤儿寡母,衣氏求的只有安稳,自然没有野心。
二房更不用说了,宋母等人都尊重宋节的决定,也没贪图老太爷手上的财产。
四房童氏倒是有些不甘,还想争上一争,不过谁叫四房宋环就是一条咸鱼呢?
当个百户他都觉得事情太多想辞了不干了,更不用说是千户了,那事情多的不该得有百户几十倍啊?
宋环想想就可怕。
所以在童氏怂恿他的时候,宋环就威胁道,“你要是再让我去争那劳什子千户,那我连现在这个百户都不做了,无官一身轻!”
童氏知道宋环这混账是真做的出这种荒唐事,她又气又急,但却毫无办法,最后只能无奈接受。
谁能想到三房争了那么久的千户最后居然落到别人手上了呢?一想到三房,童氏心气又舒畅了。
三房居然不是老太爷的亲儿子,文家现在也倒了,小文氏现在还不知道在哪个犄角旮旯呢,昔日瞧不起她,现在该轮到小文氏高攀不起自己了。
小文氏现在确实高攀不起宋家,因为她现在没有身份户籍,说起来算的上是一个黑户。
离开宋府后,宋宣果然故态复萌,心情稍有不爽便拿鞭子抽打她和宋谷,宋谷好歹是自己儿子他还知道手下留情,估计也是怕自己以后没人养老,但是对小文氏就不同了。
宋宣现在恨文氏,连带着恨上了文家以及出身文家的小文氏,虐打起人来,自然就更没有心理负担,好几次小文氏都觉得自己要死了,但偏偏都让她熬下了一口气。
终于有一日,她寻到机会逃离了宋宣,可是她没有来得及带走能证明身份的材料,所以只能委身伺候一个长相丑陋的老头。
这个老头长的吓人,下巴一颗脑袋大的瘤子,但却是城中富户家的老奴才,在府中很有几分脸面,小文氏本想骗了老头的钱就跑路,谁知被老头看破了身份反被人拿住了把柄。
老头怕她逃跑,将她手脚都套上锁链,关在窄小黑屋中,她每日只能从砖墙的缝隙中窥见一丝亮光,一时也不知道自己逃离宋宣的做法到底是对还是不对了。
而文氏也是不遑多让,她知道自己的旧事一旦揭开,绝对逃不开一个死字,既已知结果,她只求速死。
几次求死而不得,宋老太爷也没让人好好照顾她,不过让大夫时刻准备着救命药,救治过程不重要,反正人别死了就行。
久而久之,文氏也没了那股勇气,宋老太爷不让人与她说话,她渐渐的缩在自己的世界里,每日抱着腿蜷缩成一团。
见文氏没了寻死念头,宋老太爷便将人捆住手脚与牢中的死刑犯关在一起,每日让她与死刑犯同吃同住,死刑犯在一旁受刑的时候就让她在一旁看着。
宋老太爷未伤文氏一根毫毛,但那死刑犯可不会放过她,连日的受刑本就让死刑犯心理扭曲,更别说文氏还旁观了她全受辱过程,死刑犯会的手段比牢中狱官会的可多多了,也心狠手辣多了。
没几日文氏就被折磨的不成人形,奄奄一息,但是狱官得了宋老太爷的吩咐,文氏不能死啊,所以每次文氏濒临死亡之时,就会有大夫捧着药箱前来救治。
这更让那死刑犯眼热了,她以前受伤可从没这待遇,这女人又老又丑她凭什么?
自此手段更加毒辣,而宋老太爷还准备了十多个犯了各种罪名的死刑犯,保准让文氏在去见阎王爷之前能大开眼界。
三房不在了,也没人会去特意关注文氏的消息。
所有人现在更关注的是边关的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