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维和历史,满打满算,不过十度春秋。但是,在十年维和路上,一个人的身影时常出现在烽火连天的任务区,他就是武汉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的警察郭兵。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郭兵今年42岁,身高1.83米,经历特别丰富。他曾在鄂西大学学过3年英语,在武汉测绘学院附中做过7年英语教师,期间,还在华中师范大学,耗费4年的业余时间,参加英美语言文学学习;后来,又成为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生。1994年,他加入到警察队伍,现在可以用英、法、德三种外语与人交谈。2000年9月,他参加了东帝汶任务区中国第二批维和警队,成为“武汉维和第一人”;2004年,他再次奔赴东帝汶,执行维和使命;2009年1月,他第三次踏上维和征途,前往利比里亚,从而刷新了中国警察参与维和次数纪录。
第一次到东帝汶,首批维和警察告诉他,东帝汶有“四大怪”:狗叫如狼嚎,母鸡会上树,壁虎哭得像婴儿,蟋蟀叫得赛青蛙。果然,第一天夜晚,他就听到了壁虎的叫声,怪怪的,就像婴儿一样哭泣。
2001年2月,NOC传出招聘一名工作人员的消息。NOC,是联合国东帝汶维和总部行动指挥中心的英文简称,被誉于维和行动的神经中枢。郭兵积极报了名。事后他才知道,与他竞争这个职位的有十几人。而在他之前,“中心”从未有过一名中国人。
随着考试一天天逼近,郭兵像当年参加高考那样,全身心地投入到考前准备中,那时正值春节,他甚至连个问候的电话都没时间去打。因为,他知道,自己不仅代表了个人,也代表了所有的中国警察来迎接这个挑战。
2月12日,郭兵在维和总部人事处参加面试,对他进行考试的是非常严格的两位主管。他们一连问了郭兵好几个问题。诸如计算机的操作、工作经历、对“中心”的认识,还有处理不同关系的能力等等。郭兵流利地回答,给两位考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星期以后,郭兵接到了获胜的通知书,终于凭着自己的实力,成为走进NOC中国警察第一人。
NOC有30多个频道,可以与东帝汶13个地区有效连接,负责东帝汶维和行动的组织指挥和快速反应。它要求工作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英语口语能力,能够听清不同口音的报案,对每个案子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原因一听就明白,而且,还要有丰富的出警经验,能够视情而动,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步骤去指挥有关人员及时到达事发现场,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每天还要负责接受联合国维和总部的指令,并向总部上报“东帝汶治安形势报告”。
出国前,郭兵在中国警队中,听力、口语俱佳,小有名气,应该说,英语会话对于他没问题。但是,到了东帝汶,各国维和警察的英式英语、美式英语、加(加拿大)式英语、澳(澳大利亚)式英语,以及利(利比里亚)式英语等等,各腔各调,让他听起来真像天书土语,似懂非懂。这时,他才发现,自己的那点英语功底,根本算不了什么。与来自英语国家的外国同事相比,差距挺大。在马拉图吐指挥中心实习期间,他发现警友们个个拿着电台,非常流利地对话,自如地指挥,他羡慕得不得了,一股压力从心底而生。
郭兵的词典中,从来拒收“不行”一词。为了尽快适应工作,他抓紧一切时机进行强化训练。业余时间,他主动找外国同事聊天,借机锻炼口语;为了提高电台听力,他加班加点,守在电台边上,一个晚上有时只能睡三四个小时。不久,他就愉快地胜任了NOC的工作。白天,他熟练地各种口音的英语,准确地发布指令;傍晚,他则把当天的情况整理成“简报”,发往纽约联合国维和总部。
NOC实行的是三班倒,却不管工作人员伙食。每次值班,郭兵都是抽空买点熟食品,吃几口充饥。但是,一次,爱那罗区发生骚乱,烧了20多间房子,还杀死了一人。第一天,警察抓捕了5名嫌犯,第二天又抓捕了14人。这阵子,正巧赶上他值班,忙得他连喘气的时间都没有。澳大利亚来的行动总长看他实在太忙,破例上街,买了一个三明治,外加一块澳大利亚的巧克力,并亲自送到他的手里,作为对他的最高奖赏。同事们见到,都羡慕的不得了。
2004年,郭兵再度披挂上阵,到东帝汶参加维和。因为他在前次维和行动中表现突出,这次一到帝力,他就免试分配到NOC工作。同年5到9月,正值东帝汶大选,全国形势异常紧张,各个党派的“选举战”打得如火如荼,因游行示威而引起的骚乱事件此起彼伏。一天,有一派为了拉选票,组织200多人,分乘7辆大卡车,手持利刃、棍棒,进城示威。正在值班的郭兵接到报警,立即请示,调派巡警和防暴警察前往事发地,尾追堵截。但一些示威者不服从管理,挥动凶器抗拒公务,致使两名中国警察受伤,事态趋于恶化,紧急关头,郭兵立即与维和部队取得联系。维和部队接到指令,快速反应,前来增援。示威组织者见大军压境,岂敢拿鸡蛋去撞石头?示威者纷纷作鸟兽散,一场骚乱被平息了。
在日常生活中,郭兵与外国警察结下了深厚情谊。空闲时间,他向他们学习外语,了解各个国家的风土民情,作为回报,他则免费辅导他们学习汉语,传授中国文化。每天早上,纳米比亚的米士姆警官、西班牙的巴科警官一见到郭兵,都会亲切地招呼:“Goodmorning,myonlybrotherinChina!”由于工作得力,群众威性高,他被提拔为通讯官,后来,还担任监督官队长。
2008年12月,国家公安部首次在武汉市公安局成建制选派维和警察,组建维和警队。听到这一消息,郭兵还是有些按奈不住,他知道,外国维和警察,大都有多次维和经历,有的甚至参加过五六次,而联合国也喜欢经验丰富的“老维和”,因此,他很希望再次挑战自我,在维和行动中作出更大贡献。他耐心地做好妻子蒋惠芳的思想工作,主动报名,接受祖国的挑选。经过选拔考试,他心想事成,被联合国选中。2009年1月18日,作为维和警队副队长,郭兵与其他14名武汉警察一起,飞往利比里亚。警队成员,平均年龄32岁,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27岁,年龄最大的就是郭兵,时年41岁。临行前,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前两次维和经历,我感到收获很大。通过与世界各国警察的面对面交流,同吃同住同维和,我的警务技能得以提高,维和经验更加丰富。这一次,我希望在非洲再立新功,为构建和谐世界、维护世界和平尽一份力量。抵达任务区后,他作为警务专家,被任命为地区警务顾问。2009年10月1日,为了庆祝共和国六十华诞,郭兵和队友们一起制作了迎国庆、中秋展板。他还通过电子邮件,把展板照片发给妻子,蒋慧芳看到丈夫边举杠铃、边吆喝“保持身体健康、保证完成任务”的大头画,笑得前仰后合。
2009年1月,郭兵被评为武汉市公安局第四届“十大形象民警”;今年2月,湖北省公安厅表奖了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他又荣获了2009年度“全省优秀公安基层民警”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