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维和警嫂的真情告白
余音2023-06-28 11:055,381

  这几年,国际社会很不太平,人类活得很累: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伊拉克人肉炸弹三天两头爆炸,阿富汗内战打个没完没了,伊朗、朝鲜核问题谁也摆不平……

  人世不太平,地球也来添乱子:温室效应让格陵兰岛冰川湖泊消失、青藏高原冻土持续退化变“软”、上涨的海水无情地鲸吞着图瓦卢、马尔代夫等低海拔岛国家,而中国汶川大地震、海地大地震、智利大地震和今年3月6日发生的苏门答腊7.1级地震,更是乱上加乱,让世人更加感受到世界性的动荡不安。

  对于中国人而言,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都是刻骨铭心的,而远在美洲的海地大地震,却能成为中国人的集体记忆,这一切,说意外是有些意外,说合理也很合理,因为海地大地震不仅造成30万人的丧生,而且,遇难者还有8名中国维和警察。“海地维和八烈士”的传奇故事,连同中国维和警察那种“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为国争光,为了和平”的精神品格,已经成为我们宝贵的民族记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丈夫远游,妻子独守空房,思念夫君,情到深处,落笔成金,在中国文学史上,曾经留下过无数脍炙人口的佳作名篇。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行行重行行》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一首,语言朴素无华,感情真挚热烈,抒发了一位汉朝女子对身在远方的丈夫的无尽相思。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别愁》,是宋朝才女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她构思工巧,细节生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将李清照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描述得一览无余,而又含蓄婉转,堪称思夫题材的千古绝唱。

  极目望重洋,

  烟水茫茫,

  囚鸾逐凤两牵肠。

  杜宇不辞来异城,

  唤起悲凉。

  故国入黄粱,

  歌舞匆忙,

  “京观”累累古城长。

  蓦地鸡声催梦觉,

  曙色临窗。

  这首《浪淘沙》,是张学良原配夫人于凤至的作品。张学良与于凤至属于包办婚姻,但婚后感情融洽,相敬如宾。后来,由于赵四小姐的介入,使两人分离,只到1964年3月,在宋美龄的劝说下,于凤至才在《离婚书》上签字。尽管如此,她仍为张学良购买了别墅,并写下了这首情深意浓的思夫词,盼望他回心转意,破镜重圆。1990年1月30日,于凤至在洛杉矶病逝,享年93岁。临终前,她还嘱咐女儿、女婿,要把“张学良先生发妻于凤至女士之墓”刻在墓碑上,还在墓旁备一空穴,留给她心中永远的丈夫。

  2009年11月16日,初冬时节,夜深人静,在昆明市的一个居民小区内,女儿已经酣睡,圆圆的红苹果似的小脸上,露出了甜蜜的微笑。长夜漫漫,徐宏感到很孤寂,甚至有些无聊。电视闹轰轰的,不是打情卖俏,就是装疯卖傻,真没啥可看的;书籍看了几行,也是心中长草,读不下去;报纸杂志,浏览一下题目,内容也就知道八九不离十了;拿起电话,想给丈夫钟荐勤打个电话聊上几句吧,中国与海地时差将近13个小时,也就是说,昆明夜里的一两点钟,正是海地下午四五点钟,身为维和警察,他不是在平息骚乱现场,就是在追捕犯罪嫌疑人的途中,电话打过去,让同事们挖苦他婆婆妈妈、有人扯后腿,可不是咱女转业军人的作风……而躺在床上,又像烙饼一样,翻过来、倒过去,没有什么睡意。相思啊相思,就仿佛后背上冒出的小疖子,看不见、挠住着,却痒痒的钻心……她起来、躺下,哺乳期间,又不能吃安眠片,真是上火。记不得是什么时间了,她取出书桌抽屉里的日记本,手握签字笔,唰唰地写了起来。不知道为什么,自从丈夫离开家,她就爱上了在日记上倾诉,而且,一旦动起笔来,感情的闸门就会随之开启,书写起来,如行云流水,文采飞扬。也许吧,愤怒出诗人,相思出文人,何况她又是个部队宣传干部的妻子呢,有丈夫的耳薰目染,天长日久,写作水平自然提高。不长时间,她就写了一篇,说是《日记》吧,其实不太像日记;说是抒情散文吧,也不太符合文体规范。“管它的,爱谁是谁吧,反正又不想发表,”徐宏心想,等丈夫凯旋归来,让他读一读,他一定更能理解我们孤儿寡母的心曲——

  才见叶落飞黄,又是风凉冬寒。天气预报说,今年的昆明将是一个暖冬,可还是凉了。窗外,碧空万顷,闲云悠然,宝宝一旁熟睡,我有些怔怔的幸福,想这时光,安宁静好。

  丈夫从海地任务区打来电话,说中国警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10周年纪念日(2010年1月12日。从2000年向东帝汶派出维和警察以来,已先后向联合国7个任务区派遣维和警察1569人次。其中,向海地派遣维和警察防暴队8支1000人次。10年间,中国维和警察创造并保持了“无一伤亡、无一违纪、无一退返”的联合国维和纪录,参维警察全部获授联合国和平勋章)即将来临,电话两头,相隔遥远,听来全是热切的暖意。丈夫钟荐勤目前是中国第八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的新闻干事,他这已经是第二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了。我在公安边防部队服役12个春秋,也曾经是一名光荣的边防警察。现在,作为一名维和警察的家属,我感到由衷的自豪,凭临这个喜庆的日子,思绪万千。

  提起他的维和情结,还得从2005年4月,首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凯旋回国之时说起。当时,云南公安边防总队有5名优秀官兵参加了这次维和行动,他则参与了首支防暴队的宣传报道工作。一天,他把战友的维和制服借了一套穿在身上,兴致颇为高昂,让我帮他照张照片留个纪念。我见他如此高兴,心里定是充满对维和的向往,就说,干脆自己去得了。当时只是随口说说,没曾想,维和的种子已经深深植进他的心中。

  由于工作原因,我们婚后一直两地分居,直至2005年我转业回昆明,夫妻才总算团圆。待一切都安定下来,已经是2007年,而立之年的我们便商量着想要个孩子。不想此时公安部来了通知,要求以云南公安边防部队为主选派官兵组建第六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听到这个通知,他高兴得差点跳起来,小心翼翼征求我的意见。我心里却充满了矛盾。我了解他,为了这个难得的机遇,他等待了太久。可我也知道,他若报名参加,一旦入选就意味着要孩子的计划将要推迟两年。我一直挣扎着,一方面希望他入选,毕竟是代表一个国家去参加维和行动,使命光荣;另一方面又希望他被淘汰下来,不用到战乱贫瘠的国度去,少点担心,这样可以安心在家要个孩子。做女人的谁没点私心呢?可看着他兴奋的样子,又不忍扫他的兴,尽管心里不很情愿,还是只好默许了。5月,经过一次次残酷而激烈的竞争选拔,到了6月28日,将确定125名正式队员。那天一大早我就起了床,心情异常复杂。这一关一过,原本平静的家庭生活又将被打乱;如果没通过,对于他来说又是个沉重的打击,毕竟,没有圆自己的维和梦。有人说:爱一个人,就要爱他的事业和追求。想到这,我赶紧拿出手机发了条彩信给他,是首《相信自己》的歌。考核结束后,他立即给我来了电话,电话那边一直气喘吁吁,刚跑完下来。他说,听到你发来的歌了,我浑身是劲,1500米测试才5分38秒,考得不错。后来我听边防学校的同班同学说,那天他都跑吐了,就为了取得优异成绩,成为一名正式的维和防暴队员。

  通过努力,他最终入选了。看着他意气风发的神情,我心里杂味百出,是那种带着疼痛的兴奋。好不容易团聚了,马上又要分别,这一别又是一年多,内心不禁有些辛酸的悲凉;更让我心痛的是,我们的孩子又得晚些要了,而我,是那样热切地期盼着她的到来。

  第六支防暴队出征海地的那天早晨,停机坪里站满了送行的家属,看着周围一对对夫妻有说有笑,我竟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呆呆地看着他在送别的现场奔忙着,拍照,录像,带着记者采访队员。他是那样精神蓬勃,士气昂扬。我心里欢喜而不舍,安静地注视着他,想清清楚楚记住他身上的每一个细节,留待他走后的日子里慢慢温习。那是只属于我一个人的快乐,真切而炙烈。飞机就快起飞,他才赶紧朝我跑来,我拼命忍住眼泪对他微笑,只想要他放心出征,平安归来。

  海地任务区是联合国目前最危险的任务区之一,2008年4月,有一周多没有跟他联系上,在新闻联播上又看见新闻,说海地因为粮食危机引发了大规模的骚乱事件,形势十分严峻。我整日焦灼不安,心绪极度忐忑。直至10天后,他从太子港发来信息报平安,我这颗高悬的心才放下。他说那些天和战友们组成一个处突分队,前往距离海地首都太子港200公里外的莱卡耶参加特别勤务去了,因为任务紧太忙,而没时间给家里打电话。听着他的解释,我的心终于在嗔怪中平稳下来,却不敢告诉他,那些天,我是怎样在牵挂中度日如年。

  整整8个月,他在一线拍摄了近300盒DV带,把中国维和警察在异国他乡不畏艰难,英勇顽强,服务群众的事迹详实地记录了下来。回国后,根据他实地拍摄的视频素材,在部局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总队与中央电视台共同推出了三集纪实电视专题片《加勒比风暴》,并先后三次在2009年的“两会期间”,第八支防暴队出征前夕和国庆60周年前夕播出,让国内的广大观众进一步深入地了解了维和警察的工作生活,增进了群众对公安边防部队参与国际维和事务以及对维和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每次单位的同事说起这个专题片的时候,我都会骄傲地告诉他们:这是我丈夫在前方拍摄的。那种幸福的感觉,不言而喻。

  由于要准备第六支防暴队宣传表彰素材,作为新闻干事他需要随先遣队提前回国,预计飞机到达昆明的时间接近凌晨,我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一个人提前打的士赶到机场。不曾想,所有队员都出来了,独独没有看见他,我只好巴巴地张望着,急不可耐;几分钟后,终于看见他背着大行囊出现了,憨憨地朝着我笑,略带倦意的脸黑瘦了一大圈。他解释说,一下飞机就忙着给媒体宣传素材,所以出来晚了。这一次,我没再忍,一下子拉住他,只让眼泪尽情地流淌。觉着幸福,亦是莫过如此:拽着他的手,一起回家,心里踏实无比。

  他从海地回来的第二个月底,我就怀上了宝宝,这让我们欣喜不已。可就在宝宝7个月的时候,他突然接到上级命令,要求他参加以云南、广东边防总队为主组建的第八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通知来得如此突然,让我们大感意外。他参加第六支防暴队的时候,我们推迟要小孩,没想到,半年后孩子即将出生,他又将再次赴海地参加维和行动。33岁的女人生孩子,可是不折不扣的高龄和高危产妇,每次去医院,医生检查完总是千叮呤万嘱咐;面对现实,我实在一下接受不了,一个女人生孩子,丈夫不在身边,心里该是多么的不踏实啊。他看到我满脸忧郁的样子,心里也很内疚,整日忧心忡忡。有天晚上,我跟肚子里的宝宝说悄悄话,在床上辗转返侧的他对我说,两周后,他将到维和培训中心集训参加第八支防暴队,前三天总队干部处给他打电话,征求过意见了,他的回答是:“一切没有问题。”其实话一说出口,他就觉得实在是不好和我交待。歉疚的语气让我心疼,感觉着肚子里宝宝的心跳,我一句话也没说,只轻轻拉着他的手放在宝宝的位置,想极尽享受这一家人在一起的每一秒钟。作为一名边防转业干部,我比任何人都能理解军人的职责,小家服从大家,个人服从国家,是一个军人最基本的职业操守,我们都始终牢记。所以,我只想给他微笑,这笑意,是理解和支持,也是爱和支撑。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第八支防暴队出征日期定在了6月13日,宝宝的预产期在6月17日,前后就几天,其实每一个当妈妈的都希望自己的宝宝在自己肚子里呆到足月,可我那段时间总是希望宝宝早点降生,可以让她爸爸看看再出征,弥补少许遗憾。眼看就到了临近出征的日子,宝宝还是乖巧而执拗地呆在肚子里,我心里不免多了些失望和感伤。送行之时,我还是告诉他,别担心,宝宝比较腻妈妈,她出生的第一时间就让他爸爸知道。他笑笑,没有言语,紧紧握了握我的手,便转身走了,都没敢回头再看我一眼。

  孩子在他到达海地任务区第三天即6月17日出生了。作为高龄产妇,医生决定剖腹产,麻醉带来的昏晕和创口伤痛整整折磨了我一个星期,我多么希望这个时候能拽着他的大手,让他的抚慰减轻我的伤痛,可是我只有闭上眼睛,才能看到心里整个的他,遥远而真切。当我醒来,第一眼看到的便是我们的女儿,小家伙简直是她爸爸的翻版,眼睛、嘴巴、鼻子、脸型,像极了,看到她,恍然又看到了心爱的政府,我的心里尽是无边的快乐和安慰。后来,他打电话告诉我,我生女儿的那天,他激动地一夜没睡,海地和中国的时差是13个小时,他就等着我手术后的消息,不停地给父母打电话;得知母女平安后,才彻底放心。总队首长和战友们在我生产后,以及在“八一”、“十一”这些重大节日,都到医院和家里看望慰问,让我觉得尽管丈夫远在万里之遥,在身边的人给予我的温暖时时刻刻围绕着我。

  目前,丈夫还在万里之遥的海地任务区与队友一起为维护世界和平,挥洒着青春的力量和汗水。我期待他早日平安归来。其实,这不仅是我一个人的期盼,也是每个维和防暴队员家属的期盼,每个维和防暴队员身后的坚强而幸福的家庭,都是他们在任务区直面挑战、顽强拼搏、不辱使命、为国争光的力量源泉。

  我祈求和平的甘露洒遍世界每一个地方,祈求战乱贫瘠的地方早日安宁祥和,祈求每一名维和警察在遥远的异域他乡平安健康,早日凯旋把荣光灿烂的和平勋章别在亲人胸前,把寓意美好的名字写进宝宝的笑靥。

  第一次参加维和回来,他说:“回国的感觉真好,出门再也不用穿戴防弹头盔和防弹衣了。”

  第二次参加维和还未归来,他在电话中憧憬着,说:“回国的感觉真好,可以一手抱妻子,一手抱孩子。”

  宝宝依然熟睡,阳光明媚和煦。

  这是个暖冬。

  

继续阅读:二、意外“空投”加勒比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中国维和警察传奇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