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何会纵容程均安闹的这么大,为的就是哪怕自己被太后罚了,能哭诉一番请太后出面把程均安加到谢家的族谱上也算有所收益。
可谁知,她刚一开口,太后就把她回绝了。
看着自己枯如老树一样的手,长安郡主垂了垂眼睛,没什么表情的往宫外走。
没关系,太后不出面,她还有法子。
时间还长,大家慢慢耗着。
从寿安宫出来,也没人送她。她就那样一个人沉默的走着,直到走出宫门。
忽然听见一阵热闹声,觉着熟悉,想了想,待她准备避开的时候已经晚了。
“哈,我当是谁呢,原来是你啊。”
嬉笑声中,一个苍老的声音带着刺扎了过来。
长安郡主不用转头就知道说话的人是谁,她看也不看准备离去,可偏巧那人不打算放过她。
“这么急着走什么,着急回去看你那宝贝孙子?”
那人声音戏谑,见着旁人不解,那人还不忘解释一下。
“你们都不知道吧,这老货最近给自己找了个孙子,还是继孙。”
“你们可学着点,以后娶媳妇可千万得娶个这样的。见着家里子孙不繁盛,千方百计也得给自己儿子的私生子找出来。”
说话的是宣平侯老夫人朱氏,也就是沈轻墨的祖母,乔氏的婆母。
这老太太跟长安郡主自闺中就是死对头,那时候太后有孕在身,再加上宫中、出了意外,担心照顾不好两个姑娘就先一步让人把她们送回家了。
洪氏倒罢了,家中千宠万娇的嫡女,回来和不回来本没什么区别。
偏长安郡主好像瞬间麻雀变凤凰一样,尾巴走哪儿都是翘的高高的,惹得一众贵女都看不过眼。
朱氏在闺中便是个火爆脾气的,明里暗里,两人针锋相对了那不是一两次,一直持续到双方都已两鬓斑白。
而这场遇见,当然也是有备而来。
朱氏一早听说镇国公府出了乱子,她当即就喊了几个老姐妹,慌慌张张的到宫门口来看热闹。
这会儿看着长安郡主出来,朱氏当然要乐呵呵的先打趣再说。
今儿个能跟着来的,当然是素日看长安郡主不顺眼的几个,时光荏苒,不喜欢一个人的时候能不喜欢一辈子也是一种缘分。
听了朱氏的话,众人顿时哄笑一片,长安郡主一一扫过那几个人,挺直了背,却什么都没反驳的直接走了。
脸皮薄的有些尴尬,可朱氏才不会。她能看到长安郡主不高兴就高兴,当下见长安郡主要走,连忙下了车,在嬷嬷和丫鬟的簇拥下追了过来。
“你说说,都这么多年了,你还这么执着于这种事情做什么。关起门,吃吃喝喝,逗逗孙子重孙子不好么。”
“哦,你没亲孙子。不过你那继孙子也是个能耐的,同辈里面他绝对算得上翘楚了。”
朱氏笑呵呵的一字一句往长安郡主的痛处上戳,给长安郡主说的脸色越来越不好。
好不容易到了自家马车边上,她直接掀了帘子上去,重重的甩下,看也不看朱氏一眼。
“哎呀,老姐姐这是做什么,以后家里来客人了记得喊我啊!”
被如此对待,朱氏依旧笑呵呵添堵。
一直到镇国公府的马车扬长而去,朱氏才心满意足的扶着丫鬟的手回了自己的马车上。
而长安郡主,被朱氏这夹枪带棒,绵里藏针的一顿戳,早就已经七窍生烟。
方才没有发作,不过是不想白白让人看了笑话。
马车离了宫门口,见那些老太太没追来,也就放缓了速度,好平缓些,不颠着车里的主子。
这一慢,街上的动静也就愈发的清晰起来。
到了一家茶楼门口,里面说书先生的声音清清楚楚的就传了过来。
“要说这京中第一女豪杰,还得是长安郡主。先嫁淮安侯,又嫁这镇国公。”
“你要说这寡、妇再嫁本也没什么,可镇国公这边丧妻,那边她就死了相公。”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淮安侯新丧不过三月,她就按捺不住……”
后面的声音离得远了,已经听不真切。可短短两句,长安郡主的脸已经漆黑。
当年她嫁给老镇国公本就落了京中诟病,可都这么多年了,这些市井小民竟然还把这些事情拿来说!
这件事还得从二三十年前说起。
那年她十三,已经又被太后接回身边教养。而谢敬的父亲因为高贵的出身,在春闱之中成为最耀眼的存在。
世家子弟有家族荫封,鲜少会有通过正经科举入仕的。多是家中长辈凭着人脉或者老脸给他谋个差事,是以谢敬父亲这样的存在就格外的引人注目。
那年谢敬父亲虽然错失三甲,却也是新科进士。
琼林宴,太后的本意是让十五岁的洪氏挑选意中夫婿,可陪着洪氏来的长安竟然一眼看中了人群中的谢敬父亲。
就这一眼,就是一辈子的纠葛。
琼林宴后,长安郡主苦苦哀求太后,想请太后赐婚,可太后知道谢敬父亲早已定亲别家,于是就直接拒绝。
长安郡主当然不愿善罢甘休,甚至在一些宴会上当场给了谢敬订婚人家的姑娘难堪。
瞧着她的心思也动了,太后知道若是安排不好便是大祸,于是将她指婚给了淮安侯家的嫡子。
至于洪氏,琼林宴上的举子们要么家室不好,不敢要这样的天之骄女,要么洪氏自己看不上。最后在洪氏母家和太后的挑选之下,嫁给了寿安侯家的嫡长子。
洪氏、长安郡主和谢敬父亲同年成亲,在众人的猜测之中也堪堪掩住了长安郡主的不堪。
后来,他们各自有了自己的孩子,大家都以为此事都过去了,不会再有涟漪。
可惜后来谢敬的母亲撒手人寰,丢下七八岁的谢敬跟着父亲过日子。
而谢敬的祖母年事已高,无力掌家。谢敬父母伉俪情深,没有别的妾室,也拒绝纳妾,家中内务竟然一团乱。
无奈之下,谢敬祖母牵头,非要给儿子续弦。
此事折腾了很久,一直到淮安侯忽然病逝,不到三月,长安郡主就堂而皇之的自己来了镇国公府并且住下不走。
这下子,可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京城都沸腾了,所有人茶余饭后讨论的就是长安郡主、镇国公府和淮安侯府三家的八卦。
甚至有些人猜测,淮安侯的死亡是不是非正常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