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开发区
我即天命2025-10-11 19:132,290

“卫国啊,你现在主抓开发区担子不轻啊。”

白凯旋叹了口气,“想当年开发区那片地,还是一片荒滩。”

“我和耿书记他们带着人,一脚深一脚浅地蹚出来的。”

“不容易啊。”

他开始忆苦思甜。

马卫国安静地听着,不插话。

白凯旋看了他一眼,话锋一转。

“当然了,发展初期嘛摸着石头过河,有些事情的处理方式可能不太规范。”

“这也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处理嘛。”

“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看过去的问题,对不对?”

这才是今天的主题。

马卫国露出谦逊的笑容:“白县长说的是。”

“我们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没有你们当年的艰苦创业就没有开发区的今天。”

他先捧了一句。

然后,他也话锋一转。

“不过赵书记也说了,我们既要尊重历史更要着眼未来。”

“过去不规范的地方,现在要逐步规范起来。”

“只有把地基打牢,楼才能盖得更高嘛。”

“我的想法是严格依法依规办事,把开发区打造成一个真正法治化、市场化的投资高地。”

他把赵海川搬了出来当挡箭牌。

白凯旋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

他听懂了马卫国的潜台词:过去的事,我不主动翻,但别指望我帮你捂盖子。

以后,按规矩来。

“对对对,依法依规这是肯定的。”

白凯旋干笑两声,“开发区能有你这样务实肯干的同志来抓是好事。”

“以后我们多沟通,一起把开发区发展好。”

“一定多向白县长请示汇报。”

马卫国站起身。

送走白凯旋,马卫国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

这位县长,心里有鬼。

而且,鬼还不小。

……

晚上,赵海川的办公室。

马卫国把和白凯旋的对话,原原本本复述了一遍。

赵海川听完,没什么表情。

“他急了。”

“看来开发区的水比我们想的还要深。”

马卫国说。

“深水才有大鱼。”

赵海川在纸上画了一个圈,“既然他怕我们翻旧账,那我们就得给他找点新事做。”

“开发区里是不是有个叫宏业纺织的厂子?”

马卫国想了想:“有。”

“好像是好几年前的招商项目,厂房盖了一半就停工了,一直烂在那儿占着好大一块地。”

“就是它。”

赵海川说,“这种长期停工、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僵尸企业就是我们第一个突破口。”

马卫国眼睛一亮。

“书记的意思是……收回土地?”

“依法收回闲置土地,重新规划招商。”

赵海川的语气不容置疑,“这是盘活存量资产也是给所有观望的人一个信号。”

“荣阳县的土地不是某些人圈地自肥的后花园。”

“我明白了。”

马卫国感到一阵热血上涌,“明天我就安排人准备材料,启动程序。”

这一枪,既是政绩,也是投石问路。

看看谁会跳出来,为这个僵尸企业说话。

……

另一边,赵海川也没闲着。

他把组织部的苏晓宁叫了进来。

“晓宁,你在省团委是不是有熟人?”

苏晓宁愣了一下,点点头:“有个师兄在组织部。”

“好。”

赵海川说,“你找个机会比如周末一起吃个饭,跟他打听个人。”

“谁?”

“省农业厅有个姓王的处长。”

“具体叫什么不重要,打听一下他的为人怎么样,平时的社交圈子喜欢跟什么人来往。”

赵海川的指令很模糊。

苏晓宁有些疑惑,但没多问。

“书记,还有别的吗?”

“嗯……顺便问问,他跟一个叫鑫茂集团的企业有没有什么公开的来往。”

赵海川说得轻描淡写,好像只是随口一提。

“好的,书记,我记下了。”

苏晓宁退出办公室,心里还在嘀咕。

书记怎么突然关心起省农业厅的处长了?

还跟一个地产公司扯上关系?

她想不明白。

……

夜深了。

周正敲门走进了赵海川的办公室。

他脸色凝重,手里拿着一个笔记本。

“书记,有点眉目了。”

赵海川示意他坐下。

“那个陈鑫,鑫茂集团的老总发家史很不清晰。”

“公开的资料都说是靠地产项目起来的。”

“但我托市局的朋友查了查他早年的工商注册信息……”

周正翻开笔记本。

“他最早注册的公司不是地产也不是金融。”

“是一家砂石料公司。”

“砂石?”赵海川的眼皮跳了一下。

“对。”

“时间大概是六七年前,地点……”

“就在咱们荣阳县。”

周正的声音压得更低了。

“我还查了县志和当年的政府文件。”

“那个时候,负责分管水利、河道管理局的县长正好是……”

周正没有说出那个名字。

但两个人心里都清楚。

是白凯旋。

赵海川站起身,走到窗边,拉开窗帘。

一张五年前的照片,一个砂石料公司,一个分管水利的县长。

点和点,连成了一条线。

匿名信,消失的档案,开发区的土地……

原来,故事的开头,不在奠基仪式的剪彩上。

而在那浑浊的河水和廉价的砂石里。

周正一头扎进了县档案馆。

他要找的是五六年前的老档案,关于河道管理和采砂权招标的部分。

很多文件都没有电子版,只能一本一本地翻。

线索不多。

当年的会议纪要写得滴水不漏,程序上看不出任何问题。

白凯旋的名字出现在好几处,都是原则同意、按规定办之类的批示。

一个老狐狸。

周正心里骂了一句。

他换了个思路,去走访当年水利局退下来的几个老干部。

请客吃饭,送两条好烟。

几杯酒下肚,话匣子才勉强打开一条缝。

“你说那段河道啊……有点印象。”

一个姓刘的老科长咂了口酒,“当年是有点争议。”

“哦?刘科长您给说道说道?”

周正殷勤地给他满上。

“当时好几家公司都盯着,有几家还是市里的大公司,设备、资质都过硬。”

“结果呢?”

“最后中标的是一家谁都没听说过的小公司。”

“新注册的叫什么……宏发砂石公司。”

周正心头一跳。

宏发……

陈鑫最早注册的公司叫鑫茂。

听着像兄弟。

“这家公司有什么特别的?”

“特别?最大的特别就是……便宜。”

老科长撇撇嘴,“他们给的承包价比别人低了一大截。”

“当时我们都觉得奇怪,这价格除去设备折旧和人工根本不挣钱啊,搞不好还得赔本。”

“那为什么还能中标?”

“这就要问领导了。”

老科长压低声音,手指朝上点了点,“白县长亲自开的协调会,力排众议。”

“说要扶持本地小微企业不能让外地公司垄断。”

“说得那叫一个高瞻远瞩。”

另一个退休干部凑过来:“我记得当时有人不服,还想去市里反映情况。”

“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没动静了。”

“没动静?”

继续阅读:第249章 僵局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从县委大秘开始平步青云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