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最好的时代
来财2025-06-25 10:552,550

几年后。

  “徐总,巴黎那边的视频会议五分钟后开始。”

  徐应怜点点头,将最后一份文件签好递给秘书。

  办公室的落地窗外,整座城市尽收眼底。七年前那个抱着新生儿与法国客商谈判的农村媳妇,如今已是朝阳服装集团的董事长。

  她整理了一下藏青色套装的立领——这个标志性设计已成为她的个人商标。

  桌上的相框里,全家福上五张笑脸熠熠生辉:孟寻洲的眼镜片反着光,念槐和思源穿着朝阳服装的童装系列,最小的朝阳被奶奶抱在怀里,笑得见牙不见眼。

  “接通吧。”徐应怜按下会议键。

  屏幕上立刻出现了皮埃尔熟悉的面孔,只是金发中掺了不少银丝。

  “徐!”他热情地挥手,“告诉你个好消息,我们秋冬系列拿到了《Vogue》四页专题!”

  徐应怜微笑:“多亏你当年那台缝纫机。”

  “那是我最明智的投资。”皮埃尔眨眨眼,“说真的,明年春季时装周,你考虑过把蓝印花布工艺与高定结合吗?”

  “正有此意。”徐应怜翻开设计册,“我们非遗工坊刚复原了失传的靛蓝染色技法......”

  会议结束后,徐应怜看了看腕表——这是去年公司上市预备时孟寻洲送她的礼物。

  现在已经快到家长会时间了。

  朝阳小学门口,孟寻洲已经等在约定地点,手里拿着两杯热豆浆。

  岁月在他眼角刻下细纹,却添了几分成熟魅力。

  “思源又考了年级第一。”他递过豆浆,语气中是掩不住的自豪,“数学竞赛也晋级了。”

  徐应怜接过杯子,温热透过纸杯传到掌心:“念槐呢?”

  “美术老师专门找我谈话,说她的设计天赋罕见,建议报考美院附中。”孟寻洲推了推眼镜,“妈已经托人找中央工艺美院的教授了。”

  徐应怜轻笑。当年那个嫌弃农村媳妇的婆婆,如今为了孙女的学业动用人脉,变化真是天翻地覆。

  家长会上,思源的班主任展示了这个安静男孩的数学建模作品。

  而在美术教室,念槐设计的“城乡印象”系列服装草图引来阵阵赞叹。

  最让人惊喜的是小朝阳,虽然才一年级,他的涂鸦本已经被老师当作范例展示。

  “孟朝阳小朋友的色彩感觉非常特别。”美术老师指着那幅用色大胆的《我的家乡》,“这完全不像孩子的作品,构图很有张力。”

  徐应怜和孟寻洲相视一笑。画上那栋挂着“红霞缝纫社”招牌的老房子,正是他们故事的起点。

  回家路上,思源安静地看书,念槐叽叽喳喳说着设计灵感,朝阳则趴在车窗上数高楼。

  “妈,张奶奶说下周要来看我们。”念槐突然转头,“她说要带王婶腌的酱菜。”

  “好啊,正好公司非遗展览馆下周开幕,请她们来剪彩。”徐应怜从后视镜看着女儿酷似自己的眉眼,“对了,你设计的那个系列打样出来了,明天要不要去工作室看看?”

  念槐兴奋地直点头,思源则抬起头:“爸,明天能去科技馆吗?有新开的航天展。”

  “我带你去。”孟寻洲爽快答应,“朝阳也一起。”

  小朝阳立刻举手:“我要看火箭!然后画下来送给爷爷奶奶!”

  车驶入小区时,夕阳给“朝阳花园”四个镀金大字镀上红边。

  这是公司开发的首个住宅项目,特意以儿子名字命名。

  孟父孟母早已搬来同住,此刻正在阳台上朝他们挥手。

  晚饭后,徐应怜在书房审阅上市筹备文件,孟寻洲核对季度报表,三个孩子在客厅地毯上各忙各的:思源解奥数题,念槐画设计图,朝阳则用蜡笔临摹哥哥的几何图形。

  孟母端着果盘进来:“休息会儿,别太累。”

  她放下盘子,突然压低声音,“应怜,老周你还记得吧?就是文化厅周厅长,他今天打电话,说你的'非遗创新'项目获得了国家文化传承奖!”

  徐应怜惊讶地抬头:“真的?”

  “千真万确!下个月人民大会堂颁奖。”孟母脸上是掩不住的骄傲,“老周还说,央视想给你做个专题片,就从咱们家拍起。”

  孟寻洲笑着握住妻子的手:“从红旗大队到人民大会堂,徐总有什么感想?”

  徐应怜望向客厅,思源正在教朝阳解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念槐则向奶奶展示她的新设计。

  落地窗外,城市灯火如繁星闪烁。

  “我想说......”她声音轻柔,“蓝印花布真好看。”

  一周后,朝阳集团非遗展览馆盛大开幕。

  剪彩仪式上,徐应怜特意让张奶奶和王婶站在中间。

  当红绸落下,露出“传统与现代”五个大字时,台下掌声雷动。

  展馆中央是一件特殊的展品,那台皮埃尔赠送的缝纫机,被安放在玻璃展柜中,旁边循环播放着红霞缝纫社早期的影像资料。

  “真没想到......”张奶奶抹着眼泪,“当年那个小作坊,现在都有博物馆了。”

  王婶指着展板上的老照片:“瞧,这是咱们第一批姐妹的合影!”

  徐应怜挽住两位老人的手:“没有你们,就没有今天的朝阳。”

  仪式结束后,公司为老员工们准备了特别环节。

  在新建的非遗工坊里,徐应怜亲自教念槐和几个农村来的小学徒制作蓝印花布。

  靛蓝染缸旁,三代人的手共同浸入染液,将白布变成艺术品。

  “妈,这样对吗?”念槐举起自己扎染的小方巾。

  徐应怜帮她调整了一下夹子:“对,就像当年王婶教妈妈的那样。”

  当晚的家宴上,孟父举杯致辞:“今天不仅是公司的里程碑,更是我们家的骄傲时刻。”

  他看向徐应怜,“应怜证明了,传统文化不是包袱,而是创新的源泉。”

  孟母给三个孙子夹菜,接口道:“下周央视来采访,重点说说咱们的'城乡联动'模式。那些农村姐妹现在都是技术骨干了吧?”

  “嗯,小梅当了生产总监,春桃负责刺绣工坊。”徐应怜微笑,“当年那批姐妹,现在都在城里安了家。”

  思源突然开口:“妈,我以后想学企业管理,帮您管公司。”

  念槐立刻说:“那我管设计部!”

  小朝阳也不甘示弱:“我要画好多好多漂亮衣服!”

  大人们忍俊不禁。孟寻洲举起果汁杯:“来,为朝阳集团的未来.接.班人干杯!”

  夜深人静时,徐应怜站在阳台上远眺。

  城市灯火如繁星点点,更远处是看不见的乡村田野。

  七年光阴,从一台缝纫机到即将上市的企业,从两间土坯房到如今五口之家的幸福生活。

  孟寻洲走过来为她披上外套:“想什么呢?”

  “想咱们第一次见面,”徐应怜靠进丈夫怀里,“你说要帮农村姐妹走出贫困。”

  孟寻洲轻笑:“你做到了,而且做得比我想象的更好。”

  “是我们一起做到的。”徐应怜纠正道,“没有你和爸妈的支持,没有那些姐妹的信任......”

  卧室门被轻轻推开,小朝阳抱着画本溜进来:“妈妈,我画好了明天的画!”

  徐应怜接过画本,上面是一家五口站在大楼前的夸张涂鸦,顶上是用金色蜡笔写的“朝阳”两个字,歪歪扭扭却充满童趣。

  “真棒!”她亲了亲儿子的小脸,“明天妈妈把它挂在办公室好不好?”

  朝阳开心地点头。

  更远的地方,高铁如银线穿城而过,将城市与乡村紧密相连。

  徐应怜想,这就是最好的时代。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不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

  就像蓝印花布,底色是千年传承的靛蓝,图案却可以无限创新。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回到成为恶毒前妻前,我被全家宠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