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量万寿,道赐长生。
这原本是道家的一个节日,名曰长春万寿节。
自道君皇帝开始修道之后,这个节日便在王朝之中推行。道君皇帝大行之后,倒是成了民间的习惯。
往后的皇帝也会在这日子之中过万寿节。
小皇帝刚继位的时候还小,大臣们也没敢提着万寿节的事情。现在小皇帝日渐威严,已经慢慢的掌握了朝廷的权利,即便是那些大臣也不敢在小皇帝面前放肆。
这一日。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乌压压的站在下面。
穿着紫色的蟒袍的楚域站在文臣的首位,他的手里面拿着一个象牙笏。
眯着眼睛,和那庙堂之上的雕塑一般,一言不发。自打上次被小皇帝敲打之后,这位王朝的宰相便成这个样子。
遇到什么事情,第一时间是沉默。
站在文臣之首的是一个年轻的王爷,之前老国公,已经在夏末的时候逝去了。
小皇帝感慨老国公对于王朝的帮助。便让老国公的长子到了朝堂之上继续统领武官,站在武官的首位。
尖锐的声音响起,有太监走了出来宣布小皇帝的旨意。
这是朝堂之上的保留节目了,当太监宣完旨意之后,文武百官若是没有事情上奏,便可以退朝了。
小皇帝坐在龙椅之上。
日渐威严的脸被琉璃冠冕挡住,让人看不清楚。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太监尖锐的嗓音在大殿之中转了一个圈儿,吵的站在大殿的最后一个文官,浑身一激灵。
这大清早的上朝可不是一件美差,要是遇到勤劳的皇帝。
每天都要上朝,小皇帝励精图治,文武百官叫苦不迭,可是没人敢抱怨。
这可是明君之相,小皇帝这么小就知道治理朝政,毫不松懈,他们这些大臣怎敢后退?
只能变着法子在朝堂之上偷懒,那文官打了一个哈欠,小心翼翼的看向周围的同僚。然后挪挪自己已经站的发麻的脚,打算再眯上一会儿。
突然一个声音响了起来。
“吾皇万岁,臣江北道按察使有本启奏。”
江北道按察使突然上奏,将平静的朝堂给打破,即便站在最后的文官也不打瞌睡了,现在江北道可是长公主殿下的封地。
按照分封制,即便是朝堂对于江北道也没有管理的权利,那可是国中之国。
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意见大了去了,平白无故的少了这么一大片地方,变成了长公主的封地,大家的心中自然不喜。
都憋着劲儿想要找麻烦呢,虽然不敢直接惹怒公主殿下。可是敲打敲打驸马爷还是能做到的。
大家都看向江北道的按察使。
按察使身高八丈,是个气宇轩昂的汉子一脸的正气倒像是个守边的将军。
朝堂之上的大臣都知道这个按察使深受小皇帝的信赖,所以才配派到江北道。
这时,许久没有开口说话的小皇帝终于开口了,处于变声期的嗓音让小皇帝的语气怪异,可没有一个大臣敢在此刻打断小皇帝的话。
“朕已经许久没有听到阿姐的消息了,你在江北道做按察使。江北道的消息,速速与朕说来。”
小皇帝的话音刚落,那江北道的按察使便跪倒在地上。
从怀中拿出早已经准备好的奏折,大声的说道:“吾皇,长公主殿下乃是天纵奇才。在江北到大兴土木,让江北道百姓丰衣足食。现在江北道已经收了新的粮食,名为红薯。是长公主殿下取的名字。江北道常年吃不上粮食,而有了这红薯,终于饱食。”
这消息就像一颗炸弹,落在了平静的朝堂之上,把文武大臣都炸的头脑昏昏。
大家可都知道江北道的德行,这也是之前为什么衮衮诸公能够放手的原因。
江北道就像一个马蜂窝,若是遇到荒年灾年一定会爆发大规模的叛乱。
彝族饥民白教,这些东西混杂在一起,每一次叛乱都让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头疼不已。
索性将这个麻烦扔给了长公主殿下,可是现在长公主殿下,竟然真的干出了成绩,这不是在打他们的脸吗?
已经有几个言官跃跃欲试,准备出来弹劾这个按察使,只有那领头的宰相楚域眯着眼睛,脸上终于有了变化,只是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小皇帝沉默了许久,才缓缓开口说道:“那么说江北道的百姓能够丰衣足食,都和朕的姐姐有关系,朕果然没有看错阿姐。阿姐本就是奇才,能够让江北道丰衣足食又算得了什么,我听说她在西域可是打下了一条黄金商道呢。”
嚯,这酸气。
文武大臣都能够闻到小皇帝话语中的味道了。
这是羡慕嫉妒恨啊,长公主殿下的遥城军队在刘峰的统领之下,已经把匈奴人赶到了大草原之上,并且打下了那条黄金商道。
沙罗国的黄金商道可不是开玩笑的,那可是一条流淌着真金白银的商道。王朝早就对于这条黄金商道动手,只是碍于沙罗国的兵力和太祖许下的诺言,一直没有动手。
现在落在了长公主殿下的手中,小皇帝红了眼。
跪在下面的按察使咳嗽一声说道:“吾皇,长公主殿下治理有方。这是臣在江北道看到的,臣不敢乱言。臣这里有在江北道的见闻,还请吾皇仔细查看。”
马上有太监小步的跑下去,将按察使手中的奏折拿了上去,小皇帝拿过奏折并没有马上打开,而是略加思索,然后看向下方文武百官说道:“万寿节是不是要到了?”
一直在早朝之上沉默的楚域,这时候出列拱手看向小皇帝说道:“陛下,再过五日便是万寿节了,之前陛下刚刚登基,所以没过。今年的万寿节应当隆重一些。”
小皇帝点头,冠冕之上的玉珠发出清脆的撞击声。
“朕继位以来,王朝风调雨顺,所以这一次万寿节要大过特过,命各地献上贡品。”
接着他看向跪倒在地上的按察使。
“江北道有如此丰收,朕欲让江北道一起过着万寿节,哪位臣子要替朕去江北道宣布这个旨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