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路经长谣一茶棚
对于林应弦的提议,傅喻寒愣了一下,他与夏惊秋已生隔阂,那日夏惊秋会突然离开大理寺,他一直觉得是因为自己和他说了那番话,因此,他并不确定,夏惊秋还愿不愿意见到自己。
他收敛神情,垂下了眼眸,选择了沉默,既没说好,也没说不好。
林应弦在他眼里看到了一丝犹豫,是犹豫,不是拒绝,他并不拒绝自己提出的建议,只是犹豫该不该见夏惊秋。
这个答案,对林应弦来说,便已经足够。
傅喻寒和夏惊秋的关系究竟如何,林应弦并不知晓,不过傅喻寒所说的他与夏惊秋只是朋友之谊的话,他却不敢完全苟同。
提出把夏惊秋交由傅喻寒照顾,他也并非是临时起意,而是早有打算,或者说,他今日到大理寺走这一趟,正是为了此事。
夏惊秋在西乾境内受伤、还是西乾的国寺,这件事,可大可小,若是消息传回蛮夷,被有心人利用,西乾与蛮夷,只怕再起战事。
虽说西乾不惧与蛮夷交战,但到时候烽烟一起,两军死伤总是难免,若能海晏河清,没人会喜欢烽火连天。
所以,为了不起冲突,瞒住夏惊秋受伤的事是其一;其二,则是从夏惊秋本人入手,稳住了夏惊秋,这场战事,就等于平息了一半。
夏惊秋在昏迷中还喊着傅喻寒的名字,说明他们二人关系不一般,把他送到大理寺,交给傅喻寒照顾,比林应弦把人安排在林府,要事半功倍。
林应弦并不急着要傅喻寒的回答,既然傅喻寒没有在自己提出这个建议的第一时间拒绝他,那么他就有足够的把握,傅喻寒会同意足够提议。
他不急不缓的端起手边的白玉茶盏,一手拈起茶盖,轻轻拨了拨茶面上漂浮着的茶梗,又凑近嘴边,吹了吹,这才张嘴,抿了一口茶。
在良久的沉默中,傅喻寒抬起头来,他看着林应弦,对上后者的眼神,轻点了一下头,然后开口,轻声道:“那就依林尚书所言。”
……
冬日已至,午时三刻的太阳虽然还是很大,耀眼的让人难以直视,但那时不时吹来的一阵阵的风,却不再如夏日那般燥热不堪,反而带了几丝清凉。
然而燥热有清风可解,车马劳顿却不行。所以即便日头不太毒,但官道旁这间在树荫底下临时搭建起来的茶棚里,依然客满为患,多是一些行至此处歇脚的行人。
茶棚里,小二穿着一身土黄色的短打,头上戴了个和衣服同色的小二帽,肩上搭一条不怎么干净的毛巾,手里提着一个茶壶,在茶棚里迎来送往,脸上笑嘻嘻的。
“小二,来壶茶。”有三五个人一身臭汗的走进茶棚,在一个刚走了人的木桌前坐下,放下手里的东西后,一拍桌子,“砰——”的一声,转过头来朝店小二喊道。
小二正在给面前的客人倒茶,听见声音回头,往那边看了一眼,然后笑着应声道:“好嘞,客官,就来。”
说着替面前的客人把茶倒好,对人说了句“请慢用”,然后转身提着茶壶往刚说话的那几人那边走了过去。
替他们把茶倒好后,小二壶里的茶水也正好告罄,身后恰好又有客人要添茶,小二转过头去,陪着笑脸说:“好,就来,客官稍等。”
话音刚落,一阵马蹄声从不远处传来,声音由远及近,越来越大声,显然是往这边来的,不一会儿,一辆装饰普通的马车出现在众人的视线里。
一时间,茶棚里不少人都朝那边看了过去。
驾着马车的是一个穿着劲装的男子,腰间佩剑,看打扮,应该是护卫保镖之类的,看到一旁的茶棚,那护卫勒紧缰绳,“吁——”一声,停下了马车。
然后他转头,问身后车厢里的人,说:“公子,前面有一茶棚,我们是否要停下来休整片刻?”
很快,车厢里传来了回答,是一个年轻男子的声音,如山涧浅溪的潺潺之响,尤为清越,如闻春风般温润,说:“我们到哪儿了?”
这人说话的语气慢条斯理,不急不缓,言语中还带有一丝不易发现的慵懒,因为声音不大,略有一丝低沉,磁性十足。
此话一出,茶棚里那些原本看了一眼热闹就回过头去,继续该喝茶的喝茶,该唠嗑的唠嗑的客人们,突然像是听到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又纷纷转过头来了。
原因无他,都想看看,拥有这般声音的主人,是何模样罢了。
只听那护卫答:“回公子,再有二三十里,就是长谣了,如无意外,日落之前,必能赶到。”
这一次,车厢里那人只轻轻“嗯”了一声,也不知是在回答护卫的哪个问题。
没等茶棚里的众人想明白这个问题,那边车帘已经被掀起了一半,那是一只白皙如玉的手,五指修长,甚是好看。
护卫见状,忙跳下马车,站在一旁,伸手,掀起了车帘,好方便车厢里的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