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顾明中身死之谜(下)
十八年前的某一夜,整理完桌案上的案件卷宗的贺明珠随手取了一盏灯笼,一身疲惫的走出大理寺,回到了自己的住宅。
他回到房间,才刚换下身上的官服,就被从身后传来的声音打断,他疑惑着披了件外衣,走出房门,便见皇帝身边的大太监盛易德站在门外,朝他微微笑,对他说:“贺少卿,皇上召见。”
他被秘密召进宫,没人知道庆临帝找他做什么,也不知道他们在御书房说了什么,直到一个时辰后,盛易德毕恭毕敬的将他送出了宫。
就像他来时那样。
第二日,大理寺的人发现,平日里总不缺席的贺少卿,今日竟意外的不见踪影。正当众人调侃之际,宫里来了一道圣旨。
而跟在宣旨公公身后的,可不就是他们的贺明珠贺少卿。
待宣旨公公宣旨完毕,在场众人无一不惊,都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贺明珠,相比其他人的震惊和错愕,反倒是这道圣旨的当事人——贺明珠本人最为平静。
那日之后,贺明珠便从大理寺少卿,成为了郧县太守。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更不知道庆临帝为什么会突然下发这样一道圣旨。
七日后,贺明珠安置好了在京中的一切,然后带着几百本书籍,告别昔日的同僚好友,坐在马车上,出了长谣,往郧县行去。
随着讲述,贺明珠不可避免的回忆起了故事里的那段过往,他低眉,澄净的双眸里,并无过多的怀念,只是说话的语气下意识的的轻柔了几分。
他停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走马上任的当日,在郧县太守府里,替微臣接风洗尘的人,不是郧县里那些抱着各种目的而来的官员,而是顾明中。”
说着,贺明珠看向代越,眉目依旧冷清,可有什么东西,确实不一样了,他道:皇上,一两日,乃至一二年,或许看不清一个人的秉性如何。
但如果是十年、十几年、或是二十几年的时间呢?二十多年的时间,都不需要多么刻意的去了解一个人,只是顺其自然,要看懂这个人,也足够了。
微臣与顾明中从相识到相交,至今已有二十四年,微臣自认看人的眼光不差,顾明中是个怎样的人,微臣觉得自己有一定的话语权。除非……”
说到这,贺明珠抬起头,看着代越,眼里闪过一抹光芒,他的声音很轻,可说出口的每一个字却都掷地有声,他说:
“除非,这二十四年间,顾明中与微臣的每一次见面、每一次交谈、乃至每一次目光对视,都是他的精心策划。
只不过,皇上,您觉得,这种可能性,有多大?”
“……”代越沉默着,没说话,但问题的答案,已经在他和贺明珠的对视中,不言而喻——这个可能性有多大?几乎不可能?
贺明珠话已至此,顾明中自杀一说,似乎已经成为事情的真相。
可问题是,顾明中为什么会自尽?是因为已经落在了亓晚书的手里,怕他利用自己做对皇上还有丞相不利的事情,所以破釜沉舟,想和亓晚书同归于尽?
还是,有其他原因?
代越看着面前那在灯烛中心,摇曳跳跃的一小株朵火苗,陷入了沉思。
贺明珠等了一会儿,见代越没有话要说了后,他拱了拱手,又说:“皇上,其实微臣还有一事未禀。”
思绪被打断,代越被迫回神,他抬眸,看向站在面前的贺明珠,还是没说话,但看着贺明珠的眼神,却分明在说:“何事?”
贺明珠也不废话,他低头,从自己腰间解下一个绣着精致云纹的藏蓝色带浅蓝流苏的荷包,往前走了两步,然后将荷包放在了代越的面前。
代越拿起来,摸了摸,发觉荷包里面,似乎装着什么东西。
他没有立即打开,而是拿起荷包,问贺明珠,说:“这是什么?”
贺明珠闻言拱手,说道:“是亓晚书给微臣的,说是他专门给于相配制的药丸。微臣已经试验过了,无毒,且对于相的伤,确实很有效。”
听到前半句的时候,代越想也不想,拿着手里的荷包就要往窗外丢,可贺明珠后半句说出来后,他就怎么都丢不出去了。
贺明珠低着头,站在一旁烛光的阴影处,安静又内敛,存在感薄弱的像是个透明人。
代越看着手里那只绣工精致的荷包,不知道在想什么,突然说了这么一句:“贺卿既然从他手中收下,是早知道朕会收下吧。”
贺明珠点头,说是。
屋内又沉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