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幽冥录上还魂事
采莲不敢抬头,所以并不知道,代越在听了自己的回答后,脸上的神情有那么一瞬间的茫然和错愕,显然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答案。
“……他是这样说的?”最初的惊讶过后,代越转过身来,看着采莲,有些犹豫,声音也小心翼翼的,带着几分试探。
采莲低垂着脑袋,目光落在代越黑色的鞋尖和银丝滚边的锦袍下摆上,闻言颔首,语气恭谨,说:“不敢欺瞒皇上,相爷确实是这样说的。”
代越眨了眨眼睛,复又回头,继续看着那副画,像是透过那副画,看见了别的什么,眼里也慢慢浮现出几许复杂的神色来。
采莲等了好一会儿,也没有听到他说话,不禁心下疑惑,于是悄悄的抬头,看了代越一眼,目光一触即离,只看见了一片衣角,便迅速低下,生怕被发现自己有此僭越之举。
良久的沉默之后,代越终于有了动作,他转过身来,若有若无的扫了采莲一眼,脸上神情肃穆,已然恢复成了素日里的淡漠。
他吩咐道:“前面带路,去丞相的书房。”语调轻缓,声音也还算平和,只是听不出是喜是怒。
采莲领命,虽然心中疑惑,也不敢多问,带着代越往后院书房走。
赵奢早得了吩咐,已经把府上大部分的仆人丫鬟都支开了,所以两人从花厅一路行至书房门前,也没遇到几个人。
或许是因为代越突然在府上,采莲难免有些紧张,所以一直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直到她在书房门前看见了一身护卫装、腰间别剑的赵奢。
“赵侍卫?”采莲太惊讶了,“您怎么会在这?”
赵奢看起来已经在这里等了有一会儿了,他走到采莲和代越跟前,先朝代越见了礼,然后看了旁边的采莲一眼,回答她说:“是皇上让卑职在这儿等的。”
采莲经他一提醒,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自己刚才贸然出声,有多胆大包天,御前失仪,重者,可判杖毙。她顿时被吓白了脸。
不过代越的心思此刻并不在此,所以采莲失仪与否,他并不在意。
“你们在外面候着罢。”留下这么一句话后,不等两人反应,代越从两人身侧走过,来到书房前,推开门,走了进去。
屋内静悄悄的,连代越自己鞋履落地的声音也清晰可闻,里面四扇窗门紧闭,但依稀能从里面看见窗外那落尽了树叶、只剩下光秃秃的一树枝丫,正随风摇摆,仿佛永不知疲倦。
对于这里,代越并不陌生,他来过很多次,有书房的主人知道的,也有书房主人不知道的,书架上有什么书,包括四书五经放在书架的哪个位置,他都如数家珍,比自己的御书房还要熟悉。
代越走到书案前,见案头右侧放着一本没看完的话本,他拿起,用拇指卡在翻开的那一页,把整本书倒转了过来,见封面上写着“幽明录”三个大字。
把书放在掌心,代越随意翻看了一下,发现里面写的都是一些怪力乱神的东西,代越向来不信鬼神,对这类话本也没多大兴致。
于是顿觉无趣,就要把书放下,眼角随意余光一瞥,“还魂”二字忽然闯进了他的视线,他放书的动作一顿,鬼使神差一般,他把书重新拿了起来。
那是余怀因正在看的一页,代越匆匆扫了两眼,故事讲的是一个书生喜欢上了一个青楼的清倌人,清倌人也喜欢他,彼此算是两情相悦。
但是碍于世俗和身边人的眼光,书生最终也没勇气踏出那一步。他无法面对自己的心上人,于是选择了远走他乡。
多年后书生高中,衣锦还乡,好不得意,人人羡艳。某日,与友人闲聊时,书生从友人那里听说了那清倌人病重而亡的事情。
原来,书生走后不久,姑娘因不知缘由,对书生思念成疾,终日里郁郁寡欢,最终病重,不治身亡。听友人说完那清倌人自缢的前因后果,书生痛苦不已,认为是自己害死了她。
书生大病了一场。
那之后,不断有人来到书生家替他说媒,隔三差五,绵绵不绝,一度踏破了门槛,书生惦记着姑娘,一直不曾对别的姑娘动心。
直到一姑娘来到书生面前,说自己是已经身死的清倌人,死后不知道怎么地,借了别家姑娘的尸还了魂,变成了如今的模样。
简直荒谬至极,书生哪里肯信,就要让人把那姑娘打出去。姑娘却说:“此事确实荒谬,若非亲身经历,谁人会信?可信与不信,且待奴家自辩一二。”
然后她说出了这世上只有书生和清倌人两个人才知道的事情,且半分不差。书生震惊不已,虽仍有怀疑,但已经信了大半。
不久之后,书生路过一道观,观中一道士在路过书生身边时,停了下来,问书生说,近来身边是否有不寻常之事发生?
书生想起来姑娘,于是带着那道士回家,想请道士看看,姑娘体内之魂,是不是自己那已经死去的心上人。
道士做了法,片刻后大惊,告诉书生说,这具身体里的魂魄,确实不是原主人之魂,而是他人之魂,附身而来。
事情真相大白,书生当即喜极而泣。故事的最后,书生迎娶了姑娘,两人恩爱一生,儿孙满堂,携手至白头。
一旁,还有一行小字,应是评语,代越凑近,眯起眼睛,见上面写:“主角就这点智商,还高中呢?侮辱老子智商。”
代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