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以来,皇室、官府崇尚奢华。由于是孤寒出身,武帝知道稼穑艰辛。他平时清简寡欲,对珠玉车马、丝竹女宠十分节制。
一次,长史殷仲文陈述朝廷应备音乐,武帝以没有闲暇、且不会欣赏为由予以推脱。殷仲文劝他经常听听自含欣赏,得到的回答是:“正以解而好之,故不习之。”
宁州进献琥珍枕,光洁华丽,武帝听说琥珀可以疗伤,令人捣碎分发将士。
他平时穿着十分随便,连齿木屐,普通裙帽;住处用土屏风、布灯笼、麻绳拂。为了警诫后人,他在宫中悬挂了少儿时使用过的农具、补缀多层的破棉袄。
后来,他的孙子孝武帝刘骏看见这些东西,讥诮祖父是“乡巴佬”。
同年,由于先前林邑乘晋末乱局屡屡侵扰交州,刘裕命交州刺史杜慧度派兵万人南征林邑(又名占城),大军深入林邑(今越南南部)境内,歼灭了林邑的大半士兵,痛击林邑,林邑请降,并向宋廷致送大象、金银、古贝等礼物。
次年,林邑王遣使到宋廷入贡,并获刘裕册封。刘裕还打算在永初三年(422年)进行全国总动员出征北魏,结果他在同年五月就病死了,北伐取消。
刘裕“奋起寒微”,以寒门庶族身份,依靠军功和手中握有的北府兵权,登上历史舞台,他和他周围的人们组成的寒人武士集团,开创寒人掌权的局面。
在刘裕入朝执政到称帝的二十年中,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力矫晋时弊政,加强集权,铲除分裂割据势力,努力发展经济。
刘裕先对内平定孙恩和桓玄,消灭桓楚、谯纵、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
对外消灭南燕、西蜀、后秦等国,降服仇池,又大破北魏,收复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长安两都。
即位后,更派兵南征林邑国。正是刘裕的征伐,使黄河以南的大半个中国尽归一统。
刘裕北伐取得的成就不容磨灭,后来关中虽复失,但河南、山东、淮北已划入南朝版图。将南朝的防线推进到了潼关、黄河一线,保障了江淮流域。
后来的宋魏间战争,多在这些土地上进行,使长江流域得到较为长期的安静,为“元嘉之治”的出现提供了北部疆域屏障。
同时,刘裕对东晋以来的一系列弊政进行了全面的改革,集权中央,整顿吏治,体恤民情,轻徭薄赋,废除苛法,赈济穷人,减轻人民负担,亲自听讼,兴学校,策试诸州郡秀才。
又实施“义熙土断”,打击豪强,抑制兼并。为“元嘉之治”打下坚实的基础。
永初三年(422年),刘裕计划出征北魏,但因患病而作罢。期间,他曾短暂病愈。
但至五月,刘裕再次病重,遗命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将军谢晦及护军将军檀道济四人为顾命大臣,辅助太子刘义符。
五月癸亥日(6月26日),刘裕在西殿崩逝,享年六十岁。七月,葬于丹阳建康县蒋山的初宁陵,庙号高祖,谥号武皇帝。
刘裕死后,年仅17岁的长子刘义符继位,史称少帝;朝政由司空徐羡之、中书监尚书令傅亮和中书令谢晦等人主持。
刘义符继位后,嬉戏无度,不听朝臣谏阻,于是徐羡之等谋废少帝。
同时,北魏趁刘裕逝世,少帝昏乱,于景平元年(423年),发兵攻占刘宋的洛阳、虎牢、滑台等河南地。
宋军固守项城(今河南项城北),魏人不能破,转而陷许昌、围汝阳,汝阳太守弃军出逃,只有副将陈宪还在坚守。
宋豫州刺史刘粹派兵增援汝阳,同时又遣军袭击许昌魏军,魏人见汝阳城不能克,于是全力毁坏许昌城后撤军北返。
此战过后,宋的北部防线退至汝阳一线,但北魏兵马亦死伤甚重。
景平二年(424年)五月,徐、傅、谢三人在取得另一位托孤大臣檀道济的同意后,以皇太后的名义,由檀道济“领兵居前”,闯入刘义符的寝宫,废刘义符为营阳王,不久将其杀害。
七月,迎立刘裕第三子荆州刺史、宜都王刘义隆为帝,史称宋文帝,改元“元嘉”。
刘义符,小字车兵,是宋武帝刘裕长子,母张夫人。义熙二年(406年),生于京口。时宋武帝已年过不惑之年,还没有儿子。刘义符的出生,让宋武帝大为高兴。
义熙十二年(416年),刘义符十岁时,拜为豫章公世子。宋公国建立后,拜为宋世子。元熙元年(419年),进为宋太子。
永初元年(420年),宋武帝刘裕受禅称帝后,立为皇太子。
刘义符为太子时,即好狎呢群小,在他父亲刘裕生病时,无人管束,更好游狎。
经常座龙舟移师天渊池,水上玩乐,笙歌妙舞,管弦悠扬,直到月落参横,疲劳袭身,才在龙舟上过夜。当刘裕病重不起临终托孤时,谢晦与护军将军檀道济、司空徐羡之、仆射傅亮等人一起,受命辅佐少帝刘义符。
这种顾命之重,是人臣的最大殊荣,人主的最大信任,谢晦等地位在当时政局中的重要地位于此可见一斑。
不过,刘裕对这些心腹大将的信任还是有所保留的,曾私下对刘义符叮咛过另一番话“檀道济虽有武略,而无大志,徐、傅二人也无异心。”
永初三年五月癸亥日(422年6月26日),宋武帝去世,同日皇太子刘义符即皇帝位,时年17岁,下令大赦。次年改年号为景平。
尊皇太后萧文寿为太皇太后;封太子妃司马茂英为皇后。
司马茂英是晋恭帝司马德文的女儿海盐公主。同年六月壬申日,以尚书仆射傅亮为中书监、尚书令,与司空徐羡之、领军将军谢晦共同辅政。
刘义符在位时居丧无礼,又好为游狎之事。青春少年,童心未泯,但知玩耍嬉戏,什么父丧,什么军国大事,更不放在心上。群臣谏言,一概不听。
北魏兵犯境,作战失利,将军自劾,国人惊惶,他也不管,真个是无忧无虑,得快乐时且快乐,不作杞人去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