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军功,使刘裕在朝廷的地位显赫无比。义熙十四年(418年),刘裕接受相国、总百揆、扬州牧的官职,以十郡建“宋国”,受封为宋公,并受九锡殊礼。
同年十二月戊寅日(419年1月28日),刘裕指派王韶之缢杀晋安帝,立其弟司马德文为帝,即晋恭帝。
元熙元年(419年),刘裕进爵为宋王,宋国又加十郡增益,使宋国包括了二十郡。同年末,刘裕又获加皇帝规格的十二旒冕、天子旌旗等一系列殊礼。
元熙二年(420年)六月丁卯日(7月10日),刘裕代晋称帝,东晋灭亡。他改国号为“宋”,改元永初。
同年,由于先前林邑借晋末乱局屡屡侵扰交州,刘裕命交州刺史杜慧度派兵万人南征林邑,大军深入林邑国(今越南南部)境内。
歼灭了林邑国的大半士兵,痛击林邑,林邑请降,并向宋廷致送大象、金银、古贝等礼物。次年,林邑王遣使到宋廷入贡,并获刘裕册封。
即位之后,刘裕以司马氏为前车之鉴,刘裕削弱强藩,集权中央。有鉴于荆州屡为祸乱之源,便裁并荆州府的辖区,限制其文武将士的额员。
为防止权臣乱政,他特下诏:凡日后大臣外出征讨,一律配以朝廷军队,军还交回朝廷。下令严禁世族隐匿户囗,减少官府收入。
刘裕还下令整顿户籍,厉行土断之法。规定政府所需物资,不准像过去那样滥行征发,而是派有关官员以钱购买。
适当降低农民租税,废除苛繁法令,让百姓在宽松的环境中休养生息,发展生产。魏晋以来,皇室、官府崇尚奢华。
由于出身孤寒,刘裕知道稼穑艰辛,因而平时清简寡欲,生活节俭,不喜奢侈。
宋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一个朝代,也是南朝中存在时间最久、疆域最大、国力最强的朝代。共传四世,历经九帝,享国59年。
(因国君姓刘,为与后来赵匡胤建立的宋朝相区别,故又称为刘宋;又按五德终始之说,其为水德,故又称水宋。)
刘裕在东晋末期的乱世中趁势崛起,先后平定孙恩、桓玄、刘毅、卢循、谯纵、司马休之等势力,又灭南燕、后秦等国。
不仅统一了中国南方,同时也收复了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最终代晋建宋,定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定中京(今河南洛阳)为陪都。
宋前期社会安定,刘裕即位前后,大力推行改革,集权中央,抑制豪强兼并,实施土断,打击豪强士族。
整顿吏治,重用寒门,发展生产,轻徭薄赋,废除苛法,亲自听讼,振兴教育,策试诸州郡秀才,举善旌贤,多次遣使访民间疾苦,改善政治和社会状况。
刘裕死后,宋文帝刘义隆继续实行刘裕的治国方略,元嘉年间一片繁荣,史称“元嘉之治”。
然而因文帝晚年北伐失败致国力大损,刘宋后期朝政混乱,帝王更迭频繁。公元479年权臣萧道成夺位灭宋,建立南齐。
宋是魏晋南北朝中第一个由寒门庶族建立的朝代,这一时期出现了“寒人掌机要”的政治局面,文化上涌现了一批影响深远的大家。
如谢灵运、刘义庆、鲍照、裴松之、范晔、颜延之、祖冲之、何承天等,建康文学史论在此时期发展到巅峰,《世说新语》、《后汉书》、《三国志注》等名著诞生于这一时期,对后世影响深远。
从元兴二年(403年),桓玄攻入建康,篡晋建楚,桓玄称帝后为消除隐患,瓦解北府兵,大力剿杀北府旧将,北府军几乎遭到灭顶之灾。
次年刘裕率北府军残余兵将1700余人,在京口举兵起义,攻桓玄,被众推为盟主。不到四个月,刘裕击败桓玄,迎回晋安帝,改元义熙,从此掌握东晋政权。
义熙元年(405年),刘裕从后秦手中夺回淮北十二郡。义熙四年(408年),占据长江上游的桓谦被刘裕击破,桓家余部则于义熙六年(410年)被彻底消灭。
因之前南燕不断骚扰边境,刘裕于义熙五年(409年)四月从建康带兵北伐,率舟师沿淮河、泗水,至下邳(今江苏邳县南),留下船舰辎重,自陆路至琅邪(今山东临沂北)。
所过之处,皆筑城,留兵守之,以防南燕人断其后路。刘裕率大军过了大岘山天险,见燕兵没有防备,大喜过望,说:“兵已过险,士有必死之志。余粮栖亩,人无匮乏之忧。敌虏已入吾掌中”。
刘裕进军与南燕军战于临朐南,此战是两军的主力会战。南燕几乎全军覆没,南燕皇帝慕容超只身逃回广固。
次年二月,刘裕攻破广固城,生擒慕容超,斩于建康,灭南燕,夺下山东。卢循乘刘裕北伐,率军向建康进攻,刘裕亲率精兵回建康,击败卢循。
义熙七年(411年),收复广州。义熙八年(412年),刘裕率军讨伐割据长江中上游的刘毅,攻破江陵城,杀割据者刘毅。
义熙九年(413年),刘裕发兵讨伐割据巴蜀的谯纵,刘裕以朱龄石为益州刺史,率兵2万,自江陵讨纵,纳刘钟之计,斩侯晖,大败蜀军,攻入成都,谯纵自缢而亡。
义熙十年(414年),发兵攻占汉中,仇池请降归附。义熙十一年(415年),刘裕亲率大军讨伐荆州刺史司马休之,于四月击溃司马休之四万军队,直捣襄阳,驱逐割据者司马休之。
东晋境内在刘裕势力下全部统一了。义熙十二年(416年),刘裕率将军王仲德、向弥、王镇恶、檀道济、沈田子等分五路,水陆并进,攻打后秦,沿途收复滑台(河南滑县)、许昌、洛阳等重镇。
义熙十三年(417年),刘裕军攻破长安,灭后秦。刘裕出关回彭城,留守军内乱,义熙十四年(418年),关中被赫连勃勃夺去。
这次北伐战果显赫,虽失去关中,但自潼关东至青州都纳入东晋。经过两次北伐,潼关以东、黄河以南、淮水以北以及汉水上游的大片地区,为刘裕据有。
后来宋魏间的战争多在这些土地上进行,使长江流域得到较为长期的安静。
在消灭地方割据政权并收复北方失地的同时,刘裕也对当时的政治、社会各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义熙七年(411年),针对东晋以来,朝廷的纲纪松弛紊乱,权贵之门互相兼并,老百姓流离失所,不能保持自己的产业的情况,刘裕施行土断,禁止兼并,会稽余姚的世家大族虞亮藐视国法隐藏逃亡人员一千多人,对抗刘裕的改革。
刘裕铁腕诛灭了虞亮,罢免了包庇他的会稽内史,法办了大批涉事的士族及官员,一时士族豪强肃然,谨慎规矩,远近遵法守纪。
就在这一年,刘裕恢复了秀才、孝廉策试的制度,这就阻断了门阀士族的仕进之途。之前州郡所送的不经策试的秀才、孝廉多非其人,大约都是以门第关系进来的。
刘裕“申明旧制,依旧策试”,一方面把决定权更多地集中在朝廷,一方面限制和打击了门阀和豪强的势力。
义熙八年(412年)十一月,刘裕在江陵消灭刘毅的反对势力后,即下书整顿荆州、江州户籍租役和不利于民的一些征敛,规定:“凡租税调役,悉宜以见户为正。
州郡屯田、池塞,诸非军团所资利入守宰者,今一切除之。州郡县吏,皆依尚书定制,实户置台调,癸卯梓材,庚子皮毛,可悉停省,别量所出。
巴陵均折度之,依旧兵运。原五岁刑以下,凡所质录贼家余口,亦悉原放。“东晋以来,山湖川泽多为门阀和豪强霸占。
一般老百姓使用,要向他们纳税。义熙九年(413年),刘裕下令禁断这些人封固山泽。
据《宋书·武帝纪》载:“先是,山湖川泽皆为豪强所专,小民薪采渔钓,皆责税直。至是,禁断之。”
同年,刘裕规定实行土断法。东晋以及后来的南朝,实行过多次土断,成效显著的是桓温和刘裕这两次。
刘裕这次土断,只有“徐、兖、青三州居晋陵者,不在断例,诸流寓郡县,多被并省”。
刘裕完成上述政治和军事上的措施后东晋显然没有继续存在的余地了。公元420年刘裕废晋恭帝自立,国号“宋”,是为宋武帝。
刘裕即位之后,以司马氏前车之鉴,有意削弱强藩,进行集权。有鉴于荆州屡为祸乱之源,便裁并荆州府的辖区,限制其文武将士的额员。
为防止权臣乱政,他特下诏:凡日后大臣外出征讨,一律配以朝廷军队,军还交回朝廷。世族隐匿户囗,减少官府收入,武帝下令整顿户籍,厉行土断之法。
规定政府所需物资,不准像过去那样滥行征发,而是派有关官员以钱购买。
适当降低农民租税,废除苛繁法令,让百姓在宽松的环境中休养生息,发展生产。即位为帝后更派大使巡行四方,举善旌贤,访问民间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