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曾与朱龄石讨论作战策略,认为谯蜀鉴于上一次刘敬宣伐蜀是从内水攻蜀,必会猜度晋军这次想由外水进攻,然而因想出其不意,仍然从内水进攻。
故此认为谯蜀应当会置重兵在涪城(今四川绵阳市涪城区),于是决定晋军主力这次要从外水进军成都,以疑兵出内水。
为免军情外泄,刘裕特别将一封密函交给龄石,示意到白帝时才能打开,故此大军自江陵出发后一直都不知循何道进军,谯蜀亦无从以晋军势态察知刘裕的图谋。
至白帝时,朱龄石公布密函:“大军一律经外水攻向成都,臧熹、朱林在中水攻取广汉,命弱兵搭乘十多艘高舰由内水兵向黄虎。”
此后朱龄石就率大军加快速度行军。而谯蜀果如刘裕所想,设主力防备内水,命谯道福在涪城驻以重兵,别遣侯晖及谯诜领万余屯彭模(今四川彭山县南),依水两岸建城垒作防御。
义熙九年(413年),晋军成功灭谯蜀,巴蜀地区再入南方版图。刘裕加授羽葆、鼓吹及班剑二十人。刘裕灭蜀后,下令精简各地劳役,让人民得到休息。
早在义熙元年(405年),仇池国氐王杨盛趁谯纵叛晋之机,发兵占据了无主的汉中。
后遭后秦攻击,仇池又以地请降后秦。义熙三年(407年)四月,仇池趁后秦西面战事受挫,便又统兵占据了汉中。
义熙九年(413年),刘裕征蜀时,就图谋收复汉中。
当刘裕的西征大军攻占益州,灭掉西蜀政权后,便趁胜出击汉中反攻仇池守军,仇池一溃千里,被迫撤出汉中,献上降表,向刘裕称臣。
之后刘裕开始对南朝内部改革,史称义熙改革。
义熙改革(刘裕改革),指刘裕于公元405年开始,针对东晋以来的政治、社会各方面的问题,进行的一系列的改革,包括:
实行土断法,恢复秀才、孝廉策试的制度、整顿赋役制度、取消苛捐杂税、禁止豪强封固山泽、抑制兼并、赈济穷人、精简侨州郡县、削弱士族权力、强化中央集权等。
改革进一步打击了腐朽、黑暗的贵族、士族势力,改善了政治和社会状况,对劳动人民的痛苦亦有所减轻。
为“元嘉之治”奠定了雄厚的政治基础,也奠定了南朝政治的雏形。
自从东晋建立以来,朝廷的纲纪松弛紊乱,权贵之门互相兼并,老百姓流离失所,不能保持自己的产业。
东晋政治,是西晋政治的继续。
首先是用人,“举贤不出世族,用法不及权贵”,和西晋完全相同。大族人可以做大官,做大官可以横行不法,人民的痛苦,从这两句话里也就可见一般了。
其次,皇权旁落,士族豪强挟主专横。由于侨姓世族持续侵犯江南经济并打压南方世族入仕朝廷,使得侨吴世族在政治及经济上的冲突仍在。加上世族对寒族歧视、与朝廷分庭抗礼,中央与方镇对立及野心家的崛起,使得东晋一朝始终动荡不安。
特别是后期的司马道子父子当权,贪污奢侈,政治败坏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人民负担沉重,社会矛盾加剧。
公元383年的秦晋淝水之战,是东晋十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战后,北方再度陷于分裂,战乱蜂起,南方东晋政权在侥幸的胜利面前并没有振作起来,以司马氏为代表的士族奢迷酒色,罢默贤臣,按人当道,使“晋政宽弛,纲纪不立,豪族陵纵,小民穷理”。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激化。
在这个时候,一个本来不惹人注目的寒门庶族地主-刘裕“奋起寒微”,依靠军功和手中握有的北府兵权,登上了历史舞台,他和他周围的人们组成的寒人武士集团,开创了寒人掌权的局面。
公元420年,灭掉东晋,建立了南朝第一个朝代-刘宋政权。
在刘裕入朝执政到称帝的二十年中,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力矫晋时弊政,加强集权,铲除分裂割据势力,努力发展经济,并在此基础上两次北伐,消灭南燕、后秦,使南方出现了一百多年来没有过的统一。
其子刘义隆(宋文帝)继续刘裕的政策,终于出现了“元嘉之治”这个分裂时期的大治盛世。
刘裕从他掌权时起,到他代晋做了皇帝,曾对当时积弊已久的政治、经济状况有所整顿。
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他当时罢掉或处死的官吏,有许多是士族或皇族出身。他的亲信、功臣中,有“骄纵贪侈,不恤政事”的,他也严厉惩罚,甚之处死。
东晋时期,中央和州、郡的大权一直掌握在王、谢、庾、桓四大家族手中,选拔官吏,主要依据门第,所谓“下品无高门,上品无贱族”。选出的官吏多是无才无识之辈。
刘裕掌权后,下令改变这种状况,要求按照九品中正制初置时的精神,选拔人才。他重用出身“寒微”的人,如刘穆之、檀道济、王镇恶、赵伦之等。
刘裕于义熙九年(413年),再次实行“土断”政策。除南徐、南兖、南青三州都在晋陵(今江苏镇江、常州一带)界内,不在土断之列外,其余都依界土断。
多数侨置郡、县被合并或取消。在户籍上,不再分土著和侨人。对于势家大族隐藏户口的,严厉清查。
还禁止豪强封锢山泽、乱收租税,人民可以任意樵采捕捞。刘裕实行义熙土断时,除徐、兖、青三州居住在晋陵(今江苏镇江、常州一带)的住户可以不进行外,其他流寓郡县大多被并省,归入本地郡县。
会稽(今浙江绍兴)四姓中的余姚士族虞亮抗命,藏匿亡命千余人,被处以死刑,于是豪强肃然,远近知禁。
义熙土断,是第四次土断,也是比较彻底的一次,它打击了东晋豪强士族势力,对维护东晋政府的兵役来源和租赋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
刘裕亦于义熙九年(413年),将临沂、湖熟原属皇后所有,用来资助其化妆品开销的田地分配给穷人。如此削夺了世族以及皇室的私产,用来资济人民。
即位为帝后,更派大使巡行四方,举善旌贤,访问民间疾苦。
四、刘裕还恢复了秀才、孝廉策试的制度,这就阻断了门阀士族的仕进之途。
之前,州郡所送的不经策试的秀才、孝廉多非其人,大约都是以门第关系进来的。
刘裕于义熙八年(412)上表,请求遵循旧制,并主张用考试的办法加以甄别。一方面把决定权更多地集中在朝廷,一方面限制和打击了门阀和豪强的势力。
刘裕下令严禁地方官吏滥征租税、徭役,规定租税、徭役,都以现存户口为准。凡是州、郡、县的官吏利用官府之名,占据屯田、园地的,一律废除。凡宫府需要的物资,“与民和市”,照价给钱,不得征调。还减轻杂税、徭役等。
六、刘裕即位后,免去了一些苛捐杂税,“蠲租布二年”,使百姓减轻一些负担。对于那些原来因战争需要被征发的奴隶,也一律放还。
东晋末年,置官滥乱,给人民带来沉重负担,刘裕也能及时制止,规定“荆州府置将不得过二千人,吏不得过一万人;州置将不得过五百人,吏不得过五千人”。
七、刘裕即位后,下令凡宫府需要的物资都要到市场采购,照价给钱,不得向人民征调。又下令官员不可征去人民车牛,亦不能以官威逼迫人民献出车牛,另亦将繁多的交易税项作出减省,便利市场商业交易。
八、刘裕在建立南朝宋后,亦削弱强藩,集权中央,于是限制了荆州州府置将和官吏数额,前者不可多于二千人,后者亦不可多于一万人;另其他州府置将及官吏数亦不分别不得多于五百人及五千人。
为防止权臣拥兵,他特别下诏命不得再别置军府,宰相领扬州刺史的话可置一千兵。而凡大臣外任要职要需军队防卫,或要出兵讨伐,一律配以朝廷军队,事情完结后军队都需交回朝廷。
另外,刘裕为防止外戚乱政,下令有幼主的话都委事宰相,不需太后临朝。
九、刘裕虽然是行伍出身,却能注重学校教育。他认为,东晋末年以来,“戎马在郊,旌旗卷舒,日不暇给。遂令学校荒废,讲诵蔑闻。。训诱之风,将坠于地”。
于是,下诏要选备儒官,弘振国学。刘裕振兴学校教育固然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但它在另一方面,却带来了全社会注重学校教育,改善社会风气的结果。
东晋以来,山湖川泽多为门阀和豪强霸占。一般老百姓使用,要向他们纳税。
公元413年,刘裕下令禁断这些人封固山泽,免去所有有关的税,还山于民,还地于民。
刘裕对东晋以来的一系列弊政进行全面的改革,使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渐渐好转,国家元气逐渐恢复,致使在其子刘义隆当政时,出现了小康局面,“余粮息亩,户不夜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