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荒唐
微笑卡夫卡2021-06-20 18:483,078

  建造孔庙,恢复礼乐。

  孝武帝刘骏即位初年,就下诏说:“孔子的思想恩泽天下,周朝的维持、汉朝的兴隆全依靠孔子思想。

  历朝历代,都很推崇。而我朝却没有祭祀。国家灾难深重,奋力为国的忠勇之士,就是孔子学说教导出来的。

  应时刻记着孔子的恩泽,不要忘记。建造孔庙,用诸侯之礼祭祀他。”同时,“立明堂,造五辂”,又使“六官修亲桑之礼”,以恢复礼乐制度。

  大明七年,又下诏:“尊奉周礼,到盛唐祭九疑,往勃海祀蓬莱,是历朝的垂训,前贤的遗教……可派使臣前往祭奠。”

  《宋书。志.第八。礼》明确记载:“旧有充庭之制……晋江左废绝,宋孝武大明中修复。”

  支持佛教,整肃沙门。宋孝武帝在位期间对佛教比较支持,他善待高僧,整肃佛教不正之风,对佛教的建康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孝武帝即位后,遣使征高僧僧导,僧导欣然应诏,来到京师中兴寺,孝武帝亲自出宫迎接他进京。

  僧导因孝武帝刚刚登位,三纲更始,缅怀往昔,感慨万端,悲不自胜。孝武帝也是哽咽良久,僧导于瓦官寺开讲《维摩诘经》,孝武帝亲往听讲,公卿大臣无不必集。

  此外,孝武帝统治时期,对于僧团的混乱局面,曾诏令整肃沙门。大明二年下诏:佛法讹替,沙门混杂……败乱风俗……精加沙汰,后有违犯,严加诛坐。

  于是,设诸条禁,自非戒行精苦,并使还俗。

  同时孝武帝即位之初便建立僧官制度,都邑僧正释法颖,是南朝中央级僧官的先例;利用僧官管理僧众,实现了朝廷对佛教徒的控制。

  孝武帝礼敬高僧,整肃佛门,对佛教的正本清源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宋孝武帝在位十二年“不欲威柄在人,亲览庶务”,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厉行改革。其中如罢免侨户和推行土断之策,改善了版籍混乱的局面,使国家编户有所增加。

  又如限制士族封山占水和抑制兼并,在经济层面打击了豪强兼并的行为,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负担。

  还比如,大力提拔和全面起用寒人担任要职,进一步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特权。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敏锐指出宋孝武帝时全面形成的寒人掌机要的局面,对整个魏晋南北朝历史的转折意义。

  同时,刘骏统治期间也曾多次下诏劝课农桑,减免赋税,振济穷人和灾民,更滋养战马,加强军备,实行青冀并镇,多次击溃北魏侵犯,并收复了济水以北的失地。

  其次,在他统治时期,采取的诸多强硬和铁腕的手段措施,削弱了士族、宗室、地方豪强,扭转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仅实现了“主威独运”的政治局面。

  更实现了“外内服其神明,莫敢弛惰”的朝局。

  在他以后的南朝中央与地方的较量时,中央的优势才更加明显了。

  其任内创立和完善的诸多制度,如典签制、御史中丞专道制、禁卫直閤将军制、僧官制、制局监分领军之权制、台传机构、州镇的分割改制、刑律的改制等等。

  以及其任内推行的“寒人掌机要、典签控州镇”的模式,大部分都被此后的南朝齐、梁、陈三朝所延续,有些制度创制如御史中丞专道制和直閤将军制度还被北朝所吸收和借鉴。

  可以说对其以后的历史政局产生了深远地影响,因此部分史家将他视为南朝政治格局的真正意义上的开创者,自宋孝武帝始,南朝正式步入主威独运的皇权政治的时代。

  但是到他统治末期则一改前期息兵简政之风,开始居傲自满,大兴土木,好酒奢靡,滥用民力,奢侈无度。

  又恰逢大明末年发生大面积旱灾,导致民生出现凋敝,致使其在位前期形势出现好转的刘宋王朝,在其执政末年又走向衰败,因此他又是一个“前明后暗”的君主。

  宋孝武帝刘骏因在一些史料上留有与生母乱伦的传闻,而使他在历史上的名声一直不太好。最早关于刘骏乱伦的记载,源于北魏的官方史书,魏收所著的《魏书》载“骏淫乱无度,蒸其母路氏,秽污之声,布于欧越。”

  但对于《魏书》的记载,历来有争议。《魏书》作为北魏官方正史,以北朝鲜卑族为正统,对南朝帝王极尽诋毁抹黑。

  史学家刘知几在其著作《史通》中,为刘骏辩诬说:“魏收党附北朝,尤苦南国,承其诡妄,重以加诸。

  遂云马睿出于牛金,刘骏上淫路氏。可谓助桀为虐,幸人之灾。”司马光亦赞同此说。南宋洪迈亦指《魏书》所载,“视南北八史中,最为冗谬”。

  对此,南齐沈约所著《宋书》指刘骏因常于路太后所居显阳殿中临幸宫女,因停留时间过久,以致民间谣传其间有不可告人之事。

  但同时也指“宫掖事秘,莫能辨也”,并说刘骏天性好色。由于《宋书》成书于《魏书》前,一向“尤苦南国”的《魏书》可能是为进一步凸显《宋书》指的刘骏天性好色的形象。

  在具体内容上进一步进行了加工和抹黑。此外,对于《宋书》指刘骏天性好色,也有人认为《宋书》作者沈约的父亲沈璞因曾支持刘劭弑君,而被孝武帝刘骏所杀,为泄杀父之仇。

  沈约在《宋书》中对刘骏多有咒骂讥嘲的不敬之语,对孝武帝的许多正面事迹一律简写,而对孝武帝身上的帝王大多皆有的一些劣迹则刻意夸大,大书特书。与沈约同时代的萧子显,就曾指出沈约在编著《宋书》中“多载孝武诸亵黩事”。

  刘知几在《史通》中,也说:“沈氏著书,好诬先代,于晋则故造奇说,在宋则多出谤言,前史所载,已讥其谬矣。”

  (另有人认为《宋书》中对孝武帝颇失公允的评价和不敬之语,可能与宋明帝刘彧上台后,为证明自己一系得位的合法性有关)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史德篇》中评论道:“魏收之矫诬,沈约之阴恶,读其书者,先不信其人……所患夫心术者,谓其有君子之心,而所养未底於粹也。”

  此外,对于一些史料指刘骏与南郡王刘义宣诸女乱伦,并册封其中一位为殷淑仪之事,同样遭到后世不少史家质疑。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其著作《资治通鉴考异》中,认为殷淑仪为刘义宣之女并无任何江左史料作旁证。

  另有说法认为殷淑仪只是殷琰府中的家妓或婢女之类的家人,后被殷琰送给“喜好女色”“蓄养嫔媵多达千人”的刘义宣,刘义宣败后才入宫。

  当时刘义宣势力强大,刘骏听说刘义宣造反后,都做好最坏地准备让位的打算,可见刘骏即位初年,地位非常不稳固,十分小心谨慎。

  在这种情况下,公然得罪刘义宣,强暴他的女儿,是很难理解的,几无可能。

  同样地,《宋书》《魏书》与《建康实录》均没有记载殷淑仪是刘义宣之女。《魏书》与《建康实录》更没有记录刘骏与刘义宣诸女乱伦之事。

  连与刘骏有着杀父之仇,并对刘骏多有讥嘲的沈约都没有在《宋书》记录,一向喜好记载六朝的传闻轶事的《建康实录》也没有记录此事,可见此事应属抹黑讹传。

  即使记录此事的李延寿的《南史》也同时记载了殷淑仪身份的两种说法,这说明李延寿也搞不清此事。

  宋武帝去世后,太子刘子业继位。

  刘子业,小字法师,刘宋第六位皇帝,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暴君。宋孝武帝刘骏长子,母为文穆皇后王宪嫄。

  元嘉三十年(453年),宋孝武帝刘骏戡乱即位,册为皇太子。大明八年(464),宋孝武帝去世,刘子业即位,改元永光,大赦天下。

  刘子业在位时,凶残暴虐,滥杀大臣,就连他的叔叔也没能幸免。曾命令宫女**身体相互追逐、戏笑,有拒不从命的就杀死。

  还常让左右侍臣奸淫叔叔建安王刘休仁的生母杨太妃。

  景和元年冬月(466年1月),因刘子业的乱伦残暴,被叔叔湘东王刘彧等人弑杀,时年十七岁。葬于丹阳郡秣陵县南郊坛西。

  刘子业生于元嘉二十六年正月十七日(449年2月25日)。元嘉二十八年(451年),其父宋孝武帝刘骏镇守寻阳,刘子业留在京城建康(今江苏南京)。

  元嘉三十年(453年),宋孝武帝讨伐叛逆的刘劭,刘子业被拘留在门下省,几次差点被害,最终无恙。

  同年四月,宋孝武帝即皇帝位,立刘子业为皇太子。

  大明二年(458年),刘子业住进东宫。大明四年(460年),刘子业在崇正殿讲解《孝经》。大明七年(463年),举行冠礼。

  刘子业从小很偏激,在东宫时经常被孝武帝训斥。孝武帝西巡,刘子业报告起居情况,笔迹很不严谨。

  孝武帝斥责他:“书不长进,这是你的一条过错。听说你一向懈怠,偏急暴戾一天比一天厉害,为何顽固如此?”

继续阅读:第250章 :废帝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纵饮狂歌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