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八年(464年)闰五月十六日,宋孝武帝去世,同日,皇太子刘子业即位,改年号为永光。大赦天下。
免去太宰江夏王刘义恭尚书令职务,封为中书监,骠骑大将军柳元景任尚书令。
五月十九日,设置录尚书,太宰江夏王刘义恭任录尚书事,骠骑大将军柳元景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任命丹阳尹永嘉王刘子仁为南豫州刺史。
七月,尊祖母皇太后路惠男为太皇太后,母亲皇后王宪嫄为皇太后。
即位后,刘子业悖然变色无哀容。刘子业起初还害怕戴法兴等大臣。戴法兴被杀后,再没人能够震慑刘子业,朝廷内外百官,性命不保。
皇太后病重,派人呼唤刘子业相见,刘子业却说:“病人间多鬼,可畏,不能去。”
太后大怒,对侍者说:“拿刀来,剖开我的肚子,怎么会生这种儿子。”
太后去世数天后,皇帝梦见太后说:“你不孝不仁,没有人君之相,刘子尚愚悖如此,也不是当皇帝的料。
孝武帝险虐灭道,结怨人神,儿子虽多,没人有应天之命。皇帝之位,应该还给宋文帝之子。”
当时,刘子业日益凶残暴虐,不断杀人,朝廷内外百官,性命不保。起先有传言说,湘中出天子,刘子业将要南巡荆州和湘州,以肃清流言。刘子业首先想杀各位叔叔,这样就引发了废帝事件爆发。
景和元年(465年)十一月,刘子业的叔叔湘东王刘彧与亲信阮佃夫、王道隆、李道儿,暗地与刘子业的亲信寿寂之、姜产之等十一人联络谋划共同废掉刘子业。
景和元年十一月三十日(466年1月1日)夜,巫师诱骗刘子业说,华林园竹堂有鬼。所以刘子业亲自到华林园竹林堂射鬼。
他的亲信寿寂之带刀冲进去,姜产之作为寿寂之的帮手。刘子业想逃走,寿寂之追赶并杀了他,时年十七岁。葬于丹阳郡秣陵县南郊坛西。
刘子业的姑姑新蔡公主刘英媚,是卫将军何瑀之子何迈的妻子。
景和元年(465年)十月,刘子业宣其姑刘英媚入宫见面,逼迫与她发生关系,并让她离开丈夫何迈。
刘子业把刘英媚留在后宫,称她为谢贵嫔。而对外谎称刘英媚已经去世。刘子业又杀了一名宫女,送到何迈府中,用公主的礼仪殡殓埋葬。
十月二十一日,刘子业封谢贵嫔为夫人,并特别许可,允许刘英媚乘坐有龙旗鸾铃的御车,出入时,所过街市实行戒严。
刘子业常怀疑何迈有野心,而何迈平素豪爽,有侠士风范,而且蓄养了许多为他效死的人。
他不能忍受这种侮辱,就计划趁刘子业出游时,将他废黜,拥立晋安王刘子勋为皇帝。事情走漏风声,十一月初三日,刘子业亲自率兵杀了何迈。
刘子业还与自己的亲姐姐山阴公主刘楚玉乱伦。刘楚玉淫乐无度,曾对刘子业说:“我与陛下,虽是男女有别,但都是先帝的骨肉。
陛下后宫美女数以万计,而我只有驸马一人。事情不公平,怎么到了如此地步呢!”于是刘子业就赐给刘楚玉面首(后引申为男宠)三十人。
刘彧初封淮阳王,改封湘东王,生母早逝,由刘骏之母路太后抚养成人,历任秘书监、中护军、侍中兼卫尉、领军将军。前废帝刘子业即位后,出为南豫州刺史。
景和元年(465年),杀侄即位,年号泰始。执政前期,平定刘子勋“义嘉之难”及方镇叛变,耗损国力,导致北魏侵占山东和淮北地区。
为了防范孝武帝刘骏诸子夺位,肆意屠杀皇亲宗室、功臣名将,削弱统治阶层力量,导致宋朝自此衰败,武将萧道成趁势崛起。
刘彧出生于元嘉十六年(439年),十岁时受封为淮阳王,食邑二千户;元嘉二十九年(452年),改封湘东王。
泰初元年(453年),宋孝武帝刘骏即位后,因为刘彧生母沈容姬过世,年仅十五岁的刘彧就由刘骏的生母路太后抚养长大。
刘彧对路太后亲奉爱戴,时常服侍路太后医药,深得路太后特别笃爱。刘骏一向猜忌宗王诸弟,却对刘彧特别亲密。
除了让刘彧历任秘书监、中护军、侍中兼卫尉、领军将军等高官之外,还让刘彧掌握少部分的京师兵权,并参与机要事务。
《宋书·明帝纪》记载:刘彧“少而和令,风姿端雅”、“好读书,爱文义,在藩时,撰《江左以来文章志》,又续卫瓘所注《论语》二卷,行于世”。
不过刘彧成年后,缺乏运动,非常肥胖,可以说是文采有余、武略不足。
大明八年(464年),孝武帝刘骏过世后,继位的前废帝刘子业颇为凶暴。刘子业杀害了叔祖父刘义恭,又猜忌叔父刘昶,迫使其投降北魏。他又把叔父刘彧、刘休仁等全都软禁在宫中,肆意殴打侮辱,甚至计划杀死刘彧。刘彧身体肥胖,被刘子业称为“猪王”。
刘彧派亲信阮佃夫结交刘子业的侍卫寿寂之等人,先下手杀死侄儿刘子业,然后接受弟弟刘休仁的拥立,登基为帝,改元泰始。
同时处死刘子业的兄弟姊妹刘子尚、刘楚玉等人,掌控京师内外的兵权。
在刘彧废杀刘子业的上一个月,因为刘子业的昏暴无道,使得自认受宋孝武帝厚恩的江州长史、行事邓琬,联合新任的雍州刺史袁顗,以废昏立明的名义。
号召四方讨伐建康的刘子业,并计划拥戴十一岁的江州刺史刘子勋(孝武帝第三子)。但是邓琬的檄文尚未发出之前,刘彧已经先一步弑杀刘子业并自立为帝了。
虽然有些江州吏士劝说邓琬承认刘彧的帝位,不要冒险攻打建康,但是邓琬认为刘彧得位不正且杀害孝武帝之子刘子尚,会比前废帝刘子业更容易讨伐。
而且使刘子勋获得更正统的大义名分。于是邓琬协同袁顗,直接在泰始二年(466年)七日,拥立刘子勋登基为帝,年号义嘉。
刘子勋登基后,果然获得各地宗王、方镇的支持效忠,使得刘彧政权的号令,不出建康城外的百里之地。
更险恶的是,刘子勋与各方镇都谴责刘彧篡位自立,纷纷出兵从四面八方讨伐建康。
当时刘彧的弟弟们都在中央,支持兄长即位;孝武帝的儿子们则多在地方,支持刘子勋,这样形成文帝系与孝武帝系内斗的局面,史称“义嘉之难”(因为几乎全国各地都使用刘子勋的年号义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