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彧政权虽然领土、人口都不到刘子勋政权的十分之一,但他凭借量少质精的中央军,采取各种积极手段。
一、采用才干名士蔡兴宗的意见;二、重用吴喜、沈攸之、张永、刘勔、萧道成等武将;三、放权给诸弟刘休仁等人积极平乱。
刘彧宽仁待物,当时有的将领父兄子弟都参加叛军,刘彧仍任命他们带领禁军,大家尽心尽力,乐于效命。
于是上下一心、兵强将勇,最终于466年底消灭刘子勋政权,平定江南与淮南各地,并诛杀孝武帝所有子孙。
平定叛乱后,叛军大多都得到赦免,其中有才能的都被引荐重用,和原来的臣属同等看待。
但是淮北方镇薛安都等人受到猜忌,被迫向北魏求援,于是北魏在四年之内陆续攻下淮北、山东半岛地区,刘宋战乱不断,国力大衰,人民苦不堪言。
又因大肆封赏有功的军人,造成士族制度的严重破坏,清浊不分、官品混乱。
刘彧生活奢靡过度,需要一件物品,往往制造九十件备用,正御、御次、副又各三十件。由于害怕诸弟夺取太子刘昱的皇位。
接受宠臣王道隆与阮佃夫的建议,屠杀立过大功的诸弟,只有刘休范平庸懦弱而幸存。王道隆与阮佃夫掌权后擅用威权,肆意受贿,卖官鬻爵,财富超过国库。
刘彧同时杀害可能会不利于太子的重臣,如功臣武将寿寂之、吴喜与高门名士王景文(皇后王贞风之兄、刘彧的大舅子)。
造成刘昱继位后,中央和地方军镇互相猜忌、互相攻伐的政治乱象,使得武将萧道成崛起,最后篡宋建齐。
472年正月,刘彧病死,时年34岁。遗诏命蔡兴宗、袁粲、褚渊、刘勔、沈攸之五人托孤顾命大臣,分别掌控内外重区,另外命令萧道成为卫尉,参掌机要。太子刘昱继立。
然遗诏虽任命袁粲、褚渊在中央秉政,但实际上接受刘彧秘密遗命,就近辅佐新帝刘昱,掌控宫中内外大权的人物,是刘彧最亲信的侧近权幸——王道隆与阮佃夫。
五月,刘彧被安葬在临沂县莫府山的高宁陵。
刘昱字德融,是宋明帝刘彧长子。生于大明七年(463年)正月,当时刘彧正担任卫尉。刘彧各个儿子在出生前,都以《周易》占卜而作小字,因此刘昱小字慧震。
永光元年(465年)十一月,刘彧杀侄自立,是为宋明帝,改元泰始。次年十月,在平定义嘉之乱后,刘彧册立刘昱为皇太子。泰始三年(467年),刘彧正式为其取名为“昱”。[2-3]
泰始六年(470年),刘昱正式出居东宫,制订了太子元会朝贺之礼及衮冕九章衣,并娶了出身济阳江氏的江简珪为太子妃。[4-5]刘昱五、六岁时才读书,虽然他有过目不忘的本事,无论做金银器饰还是衣帽都很优秀;即使未曾学过吹篪,拿到手竟也能吹奏。可是他却不爱学习,只爱玩乐,当时主管他的官员无法制约,只好向明帝刘彧报告,刘彧也只命令陈贵妃严加督促。
泰豫元年(472年)四月七日,宋明帝刘彧去世。次日刘昱继位。
由尚书令袁粲、护军将军褚渊、尚书右仆射刘勔、征西将军荆州刺史蔡兴宗及安西将军郢州刺史沈攸之五位顾命大臣共同辅佐朝政。
但朝政实权其实一直都掌握在明帝刘彧生前心腹幸臣阮佃夫、王道隆和杨运长等人手中,刘昱即位初期的朝政施政发布都由这三人掌控。
次年(473年)正月,改元“元徽”。
元徽二年(474年)五月,江州刺史、桂阳王刘休范以“清君侧”为名举兵进犯京师建康,声势震动朝野内外。
顾命大臣、中领军刘勔及权臣王道隆先后战死,叛军攻入建康台城,一度打到皇宫城南掖门外。
驻守在白下、石头的禁军相继溃散,抚军长史褚澄开东府城出降,中书舍人孙千龄亦开承明门(台城北门)出降。
当时台城大乱,刘昱拉着皇太后王贞风的手失声痛哭,守军皆无斗志。
但乱事终在右卫将军萧道成指挥下获平定。
萧道成也凭借此战的胜利,在朝野内外树立起了极高的威望,不久便晋爵为“公”,升任中领军,总帅禁军,又与掌控内庭的权臣阮佃夫交好,权势日隆。
同年十一月,刘昱加元服。此后刘昱变得愈发狂悖。
元徽三年(475年),秋冬之际刘昱曾多次出行,生母陈太妃则多次乘车跟在他后面,但他却愈来愈放肆,太妃也无能为力。
刘昱出行都不带禁卫军,只带着身边几个随从就四处乱逛,一直到日落才回来。当时朝野内外对皇帝的行为如此都感到相当失望。
元徽四年(476年),萧道成升任尚书左仆射,与袁粲、褚渊、刘秉号称“四贵”。
同年七月,建平王刘景素被迫于京口举兵叛乱,在萧道成的督战之下,刘景素败亡,至此宋直系年长宗室力量彻底凋亡。
宋朝已形成“主幼时艰,宗室寡弱”、“素族当权,近习秉政”的“皇室微弱”的局面。
镇压刘景素后,刘昱更加骄横,成了史上年纪最小的暴君。他每天都外出,和身边随从解僧智及张五儿互相追逐,时而夜出晨归,时而晨出夜归。
跟着他的人都带着鋋矛,随意打杀经过的行人和牲畜,百姓不堪其骚扰,干脆日夜闭户,街上几乎都没行人了。刘昱不穿正式的齐衣冠,反而常穿方便活动的小袴褶,还随便动手打人;他还为数十根大棍都各改名号,身边一定要带着针椎、凿子和锯等凶器,随时动手杀人。
无论平常后宫佳丽还是贴身卫兵,只要稍不顺眼便当场杀死。一次他带领随从在市井闲逛。
忽然听到一所民宅中有妇女**,觉得好奇,闯进屋一看是一位产婆正在给一名产妇接生。他感到好玩,便上前观看,见婴儿的头颅已出产门,便将接生婆一把推开。
挽起衣袖,双手抓住婴儿的头,一下拔了出来。产妇惨叫一声当场死去,刘昱则把血淋淋婴儿一下摔在地上,复上一脚,将婴儿头颅踩碎。
哈哈大笑道:“有趣,有趣!从此我也会接生了,我要给天下所有的产妇接生!”说完带着随从扬长而去。
元徽五年(477年),阮佃夫见刘昱如此肆无忌惮,觉得江山很快就会被他搞垮,于是暗中联合直阁将军申伯宗、步兵校尉朱幼及于天宝,准备趁刘昱出游时,将之废掉,改立安成王刘准。
不过,后来于天宝将阮佃夫的图谋向刘昱告发,刘昱遂将佃夫等人诛杀。阮佃夫心腹张羊当时逃跑,但还是被抓住,刘昱竟亲自驾车在承明门将他辗死。
不久,刘昱又猜忌与阮佃夫交好的散骑常侍杜幼文等人,一次出游时在杜幼文府外听到传出的音乐声后决意杀掉他,连同司徒左长史沈勃及游击将军孙超之都在刘昱率领宿卫军下被刘昱亲手杀害。
杜幼文兄长长水校尉杜叔文在玄武湖北被捕,刘昱就自己执矟骑马,亲自杀死杜叔文。其杀人取乐的沉溺程度更到只要一日不杀人就闷闷不乐的情况。
于是百官都人人自危,朝不保夕。
当时,萧道成因先后平定刘休范及刘景素,在朝野的功勋和名声都愈来愈大,但刘昱却更加猜忌他。
刘昱曾经带数十人突击萧道成的居所,当时萧道成因暑热而赤膊卧睡,刘昱看他肚脐大,就硬把萧道成唤醒,然后把萧道成的肚脐当箭靶,拉弓就要射,萧道成吓得汗流浃背。
抓起上朝用的手板护住肚脐,连声喊道:“陛下饶命,老臣无罪!”萧道成的左右侍卫王天恩急中生智,跪在刘昱面前奏道:“陛下暂住。
萧领军的肚大脐突出,的确是个绝妙的靶,假如一箭射死,今后再也找不到这么好的靶子了。
以臣愚见,陛下不如改用圆骨箭,一来不致受伤,二来日后还可再射。”
刘昱一听觉得有理,便换了箭头,接弓射去,一箭正中箫道成的肚脐。射罢他扔下弓箭,哈哈大笑道:“朕的射法如何?”众皆面面相觑。
王天恩却抢先赞道:“陛下神箭,一射即中,勿需再射!”刘昱听到赞扬才得意而去。
但之后刘昱仍想杀他,命人用木头刻了萧道成的身形,在其腹画箭靶,供自己和身边随从射击,更曾袭击萧道成所在的领军将军府,想逼他出来接着将他杀害。
但萧道成就是闭门不出,刘昱无可奈何,但仍时时想亲手杀掉萧道成;陈太妃实在看不过去,出言责骂,刘昱才收敛下来。
就这么过了几个月,萧道成也被刘昱逼得忍无可忍,就和袁粲、褚渊开秘密会议,想和他们联手发动政变废黜刘昱。
但袁粲觉得刘昱只是年幼不懂事,将来有改正的可能,反对废立。
萧道成于是转而联络直阁将军王敬则,王敬则用重金收买杨玉夫、杨万年等25名刘昱的贴身卫兵。
人人都对凶狠暴戾的刘昱恨之入骨。刘昱没事就杀人找乐子玩,弄得杨玉夫、杨万年整天提心吊胆,巴不得刘昱快点死。
得知萧道成想推翻刘昱后喜出望外,再加上又有重金酬谢,他们立刻答应了,但一直找不到机会。
萧道成整日忧虑不已,甚至让垣崇祖将自己的全家老小托付给驻扎在边境的皇甫肃,一旦自己计划失败,就带他们投靠北魏。
七月七日,刘昱乘坐露天无篷车跟左右侍从前往台冈比赛跳高,跳高结束后前往青园尼姑庵。晚上又跑到新安寺偷狗,他在寺中把狗杀了,逼昙度道人和他一起喝酒吃狗肉。
刘昱饮酒饮得沉醉不醒,遂回仁寿殿睡觉。七月七日正好是乞巧节,刘昱临睡前跟杨玉夫说:“你在庭院里等着织女渡河,看见了立刻报告我,看不见就杀了你。”
牛郎织女只是个传说,哪里能看见?杨玉夫感到大祸临头,便和杨万年潜入殿内,用刘昱放在床头的防身刀将熟睡中的刘昱斩杀。
杨玉夫又将刘昱的头割下来,交给王敬则运送到萧道成府前,大声敲门通知刘昱之死,但萧道成却认为外头是刘昱派来的军队,为了骗他开门而假称皇上已死,坚持不开门。
王敬则无可奈何,只好把刘昱的头颅越墙丢进府内,萧道成确认头颅是刘昱本人之后,这才骑马直冲皇宫,众人知道刘昱被杀后都大呼万岁。
次日,萧道成再次进宫,以皇太后的名义下诏将刘昱废为苍梧郡王,奉迎安成王刘准为帝。刘昱后被葬于丹阳秣陵县郊坛西。
刘家的气数这时真的尽了,也迎来了最后一位皇帝,刘准(467年8月8日-479年6月23日),字仲谋,小字智观。
刘宋末代皇帝,宋明帝刘彧第三子(一说为桂阳王刘休范之子)。
泰始五年(467年)七月癸丑生;泰始七年(471年)封为安成王,又拜为抚军将军;宋后废帝刘昱即位后任扬州刺史;元徽二年(474年)晋车骑将军、都督扬南豫二州军事;元徽四年(476年),又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元徽五年(477年)七月八日,在萧道成的拥立下即皇帝位。名义上是皇帝,但是权力都掌握在萧道成手中。
升明三年(479年),被迫禅位于萧道成。同年五月六日,被杀于丹阳宫,终年十三岁。
刘准出生于泰始五年(469年)七月三日,字仲谋,小字智观,宋明帝刘彧第三子(史载“刘准为宋明帝刘彧第三子”,但都说“刘彧无性功能”,实为桂阳王刘休范之子,母昭华陈法容)。
泰始七年(471年),封为安成王,食邑三千户。又拜为抚军将军,配给佐史。宋后废帝刘昱即位后,任扬州刺史。
元徽二年(474年),晋升为车骑将军、都督扬南豫二州军事,赐给乐队一支,刺史照旧担任。
元徽四年(476年),又晋升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配给班剑三十人,都督、刺史照旧担任。
元徽五年(477年)七月七日夜,后废帝刘昱被弑。七月八日,刘准在萧道成的拥立下即位,封萧道成为相国、齐王。
虽然刘准名义上是皇帝,但是权力都被萧道成掌握。
升明三年(479年),萧道成要求刘准禅位,并且派部将王敬则率军进宫。
刘准说出:“愿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一句话说出了身为末代皇帝的悲哀。同年四月十六日,刘准禅位与萧道成,刘宋政权到此灭亡,刘宋的宗亲都被幽禁而死。
萧道成即位之后,封刘准为汝阴王,不行君臣之礼,上书不称为上表,答表不称为下诏。迁居丹阳(一说丹阳宫)并派兵监管。
建元元年(479年)五月六日,监视刘准的兵士听得门外马蹄声杂乱,以为发生了变乱,便杀害刘准。
刘准时年十三岁,谥为顺皇帝。六月八日(公历6月15日),葬刘准于遂宁陵(今南京江宁)。
丧国亡家之主,虽适末同途,发轸或异也。
前废帝卑游亵幸,皆龙驾帝饰,传警清路;苍梧王则藏玺怀绂,鱼服忘反,危冠短服,匹马孤征。至于殒身覆祚,其理若一。
姬、夏之隆,质文异尚,亡国之道,其亦然乎!
尽管宋朝短暂,但科技领域还是在这期间留下了一些灿烂的光芒。
宋文帝时,政府设置了太医博士、太医助教等医官,专门负责医学教育工作。医学就是从宋朝起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宋元嘉二十年(443年),何承天制成《元嘉历》,此历法比以前的历法更加精密,推动了中国历法的发展。
宋大明六年(462年),由祖冲之制成的《大明历》首次引入了“岁差”的概念,大大提高了历法计算的精度,被称为“甲子元历”,是我国历法史上第二次大改革。
不过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还应该是宋末著名科学家祖冲之。他经过艰苦的研究,终于将圆周率推演到小数点后7位,这一杰出成就领先了欧洲1000年之久。
成为中国数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自东汉末年以来,“儒教尽矣”,而宋武帝、宋文帝、宋孝武帝、宋明帝都试图振兴儒学,尤其是宋孝武帝时期,儒学更是得到了孝武帝重点扶持和优待。
自东汉末年以来的两百余年间,一直被废置祭祀孔子的仪式不仅被宋孝武帝恢复,而且孝武帝为恢复和振兴儒学,大力在民间建造孔庙,同时也进行了系列礼制改革以恢复儒家的礼乐制度,又多次下令整修学校,礼敬当时的大儒。
对于宋武帝、宋文帝时期儒学发展情况,沈约在《宋书》记载:“自黄初至于晋末,百余年中,儒教尽矣。高祖受命,议创国学,宫车早晏……迄于元嘉,甫获克就,雅风盛烈……颇有前王之遗典……北面而礼先师,后生所不尝闻,黄发未之前睹,亦一代之盛也。”
在理论层面,以颜延之、宗炳为代表的思想家面对当时儒学的状况及其困境,探索解决方法,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试图援佛入儒,提出儒佛兼综思想。因此儒学在宋朝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