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阳卢氏自东汉卢植以后,以儒学传家,奠定了以“三礼”为特色的家学基础,涌现出了不少经学家、史学家、诗人、书画家、道家和佛家。
范阳卢氏家族好学雅文,著作宏富,留下了一大批诗文著作,其在家学上的成就集中体现在儒学、文学、书画、史学四个方面。
在儒学方面,范阳卢氏首推第一大儒卢植,其经学上的成就体现在所作《尚书章句》和《三礼解诂》上。
卢植还是中国文字反切学的鼻祖,在文字学、音韵学上的造诣为后世学者称道。卢植在方志学上也有浓重的一笔,其所撰《冀州风土记》堪称中国地方志的开山之作。
卢植以正直的品格、超群的才学以及不朽的功勋,开创了范阳卢氏成为北方名门望族的基业。范阳卢氏中有不少人都饱读诗书,精通礼仪。
如西晋卢谌“清敏有理思,好《老》、《庄》,善属文,撰《祭法》,注《庄子》,及文集十卷”;卢道将涉猎经史,风气謇谔,颇有文才,为一家后来之冠。
卢晏一支“博学,善隶书,有名于世”;卢溥支“兄弟俱以文章显”;卢辅支“专为经学”、“博通经籍”;卢诞“儒宗学府”,为诸王师,拜国子祭酒。
卢光“性温谨,博览群书,精于《三礼》,善阴阳,解钟律,又好玄言”。还有卢昌衡、卢道裕、卢道虔、卢义僖、卢昶、卢元明等,在礼学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自卢植以后,“三礼”之学一直成为范阳卢氏的家学,并且在“三礼”的研究上有不少成就。
卢怀仁著文宏富,撰有《中表实录》。史载卢怀仁“性恬静,萧然有闲雅致。所著诗赋铭颂二万余言,撰《中表实录》二十卷。
怀仁有行检,善与人交。与琅邪王衍、陇西李寿之情好相得“。其子卢彦卿,有才学,仕隋位御史,”撰《后魏纪》三十卷。
贞观中,位石门令、东宫学士“。北周卢柔,”除从事中郎,与郎中苏绰共掌机密。累迁中书侍郎,兼著作,撰起居注。
后为黄门侍郎,迁中书监。周文知其贫,解衣赐之。周孝闵帝践阼,拜小内史大夫,进位开府仪同三司,卒于位。
所作诗、颂、碑、铭、檄、表、启行于世者数十篇“。卢承基等人参与了《晋书》的编撰,《唐会要》卷六三载”贞观廿年闰三月诏以主中卢承基等分撰《晋书》“。
卢庇在“春秋学”上造诣颇深,窦群曾师从卢庇传《春秋》,《新唐书》卷一七五《窦群传》载“(窦)群兄弟皆擢进士第,独群以处士客隐毗陵。
母卒,啮一指置棺中,庐墓次终丧。从卢庇传啖助《春秋》学,著书数十篇“。可见卢庇是窦群的老师,窦群跟从卢庇研习《春秋》学。大才子卢藏用曾经注补《战国策》。
在文学上,范阳卢氏成就斐然,文人墨客不绝如缕。西晋卢钦所著“诗赋论难数十篇,名曰《小道》”。
卢元明“作史子杂论数十篇,诸文别有集录。少时,常从乡还洛,途遇相州刺史、中山王熙。
熙,博识之士,见而叹曰:‘卢郎有如此风神,唯须诵《离骚》,饮美酒,自为佳器。’遂留之数日,赠帛及马而别“。
卢正言之第五子卢先之“开元中登进士第,尝赋铜爵妓诗,为时人所讽咏”。
文学各门类中,范阳卢氏最为显著的要数诗歌了。
范阳卢氏一门出了诸多杰出的诗人,如隋代诗人卢思道,“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大历十才子”之一的卢纶,以及卢仝、卢鸿、卢象、卢峻、卢延让等。
卢思道的诗长于七言,对仗工整,善于用典,气势充沛,语言流畅,已开初唐七言歌行的先声,在北朝后期和隋初有较高地位。
代表作《听蝉鸣篇》抒发客愁乡思,讥讽长安权贵繁华轻薄的生活,词义清切,寄托较深,曾受到庾信的赞赏。
《从军行》描写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讽刺武将邀功求赏,是一首较好的边塞诗。
卢思道的文以《劳生论》为最著名,文中揭露北齐、北周官场中趋炎附势之徒的丑态,颇为生动传神,被钱钟书誉为北朝文压卷之作。
与王勃、杨炯、骆宾王齐名的卢照邻,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初唐四杰”。
卢照邻有文集二十卷,写下了许多歌行体诗歌,寓意深刻,辞藻优美,韵味无穷,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卢仝,是范阳卢氏中又一著名诗人,号为玉川子。
卢仝诗作别具一格,《唐才子传》云:“唐诗体无遗,而仝之所作特异,自成一家,语尚奇谲,读者难解,识者易知。后来仿效比拟,遂为一格宗师。”
西晋时,范阳卢志曾在大庭广众之下问吴郡陆机:“陆逊、陆抗是你的什么人?”
陆机回答:“就像你和卢毓、卢珽的关系”,他弟弟陆云变了脸色,从屋里出来以后,对哥哥说:“何必如此,他可能真不知道”。
陆机严肃说道:“我父亲和祖父名扬四海,难道会有人不知道,鬼儿子当着我们的面直呼他们的名讳,敢如此无礼!”。
南朝刘孝标注解《世说新语》时引用了《孔氏志怪》的记载,解释了“鬼儿子”的由来,原来范阳卢氏在卢植以前世系无明确记载。
但当时世上流传着一个说法:卢植的先祖叫做卢充,二十岁时出门打猎,误入了崔少府的坟墓,还和他的女儿成了亲,生下了一个男孩,卢充将他抚养长大。
后来卢充的儿子成了大器,历任俸禄二千石的郡守,子孙后代也都做官,传承至今,他的后代卢植,字子干,闻名天下
隋唐时世上所传的《山东士大夫类例》共三卷,署名是北齐相州僧人释昙刚所撰写,凡是假冒的士族和不是士族出身的人都不录取。
后来的柳冲也十分了解氏族之事,唐中宗朝,柳冲担任相州刺史,他询问当地老人们关于昙刚的事情。老人们都说,从隋朝以来,从来就没有听说过有这个人。
可以猜想,著这三卷书的人当时因为惧怕那些假冒士族的人的报复,因此隐藏了自己的姓名。而在《类例》的记载中,范阳卢氏与荥阳郑氏并为士族最高门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