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大同初年,宗室新喻侯萧暎任吴兴(今浙江湖州)太守。萧暎很看重陈霸先,曾说陈霸先此后必定前程远大。
约在大同六年(540年),萧暎任广州刺史,陈霸先随任直兵参军。
萧映令陈霸先招集军士集结战马,人数达到千人,萧映仍命陈霸先驻守宋隆郡。陈霸先所部安化二县并不服从南梁的管辖,陈霸先率兵平定。
不就陈霸先被任命为西江督护、高要郡守。
《陈书·本纪第一·高祖上》:映令高祖招集士马,众至千人,仍命高祖监宋隆郡。所部安化二县元不宾,高祖讨平之。寻监西江督护、高要郡守。
大同七年(541年),交州(治今越南河内市东北约三十公里处)土豪李贲发起叛乱,赶跑了交州刺史、武林侯萧谘。大同八年(542年)春,梁武帝遣将讨伐,林邑国(今越南南部)国王也从腹背袭击李贲。
大同九年(543年)四月,李贲部将范修在九德(今越南荣市)大破林邑王,梁征讨诸军也不知所终。
李贲控制了整个北越,就在大同十年(544年)正月仿梁朝制度,自称越帝。
梁武帝又命新州(今广东新兴县)刺史卢子雄、高州(今广东阳江)刺史孙冏火速出兵,并受坐镇广州的萧暎和萧谘节制。
因战事不利,梁武帝误以为卢、孙二将与李贲私下里有往来,敕令在广州赐死。卢子雄旧将杜天合、杜僧明等人因此发动兵变,率兵包围了广州城。
陈霸先在高要闻报,率三千精兵,日夜兼程,火速救援,一战而解重围,杜天合、杜僧明等叛将被擒。
梁武帝萧衍对陈霸先的功绩大为赞叹,授他为直阁将军,封新安子爵,邑三百户,并派遣画工将陈霸先的样貌画下来观看。
大同十年(544年)冬,萧暎在广州病亡。次年(545年),陈霸先护丧返回京师建康。
走到大庾岭之时,梁武帝下达诏命任陈霸先为交州司马,领武平(今越南永安市)太守,随新任交州刺史杨蒨前往交州讨伐李贲。
陈霸先返回广州,召聚将士,备办军资。陈霸先与杨蒨等征讨大军于十二月抵达交州。
当时萧勃为定州刺史,与陈霸先等在西江相会,萧勃深知军士们都害怕远征,所以想办法用钱财来诱杨蒨。
于是杨蒨召集诸将询问对策,陈霸先认为,交趾的叛变,完全是宗室的罪过,造成叛乱遍及数个州县,历时数年,劳师糜饷。
定州刺史萧勃只顾及眼前的利益,完全不顾国家大计。陈霸先指出应该奋起平叛,不用顾及宗室的利益,于是领兵击鼓进击。
大同十一年(545年)六月,陈霸先平叛大军到达交州,李贲率军数万在苏历江口设下城栅抵挡梁军。
杨蒨推荐陈霸先所部为前锋,陈霸先率军大破李贲的战阵,李贲逃到了典澈湖。李贲在屈獠界设置营寨,大造船舰,阻挡在典澈湖中。
梁军十分忌惮,停驻在湖口不敢进兵。陈霸先对将领们说:“我们的军队已经耗时良多,将士疲劳,长时间相持,这恐怕不是好办法。
况且孤军无援,进入了敌军腹地,如果一次不能取胜,又怎能保全自己。
如今不如接着李贲多次迁移逃跑,人心没有稳固,当地夷民拼凑而成一军,很容易摧垮,如果此时不去战胜他们,此后将找不到这么好的时机了。”
诸将都不知道说些什么,没有回应他的。当天夜里江水涨起了七丈,大水进入了湖中。陈霸先率领所部兵马,趁水涨之机抢先进攻,众军击鼓与叫喊声成为一片,李贲叛军大溃。
太清元年(547年),李贲逃窜进入屈獠的洞中,屈獠斩杀李贲,传首京师。
李贲之兄李天宝逃入九真,与盗匪首领李绍隆聚集剩余的二万兵马,杀南朝梁德州刺史陈文戒,进围爱州,陈霸先再次率军平定叛军。
梁武帝加封陈霸先振远将军、西江督护、高要太守、督七郡诸军事。
太清二年(548年)八月,东魏降将侯景举兵反梁,侯景之乱爆发。同年冬,侯景攻破京师台城,次年梁武帝病饿而亡。
陈霸先将要率兵赴援,广州刺史元景仲暗地里心怀异志,想要对陈霸先不利。陈霸先知道元景仲的图谋,与成州刺史王怀明、行台选郎殷外臣等秘密商议实行戒严。
太清三年(549年)七月,陈霸先在南海召集兵马,快马传檄以讨伐元景仲。元景仲最后兵败被缢杀,陈霸先迎宗室萧勃到广州镇守。
当时临贺内史欧阳頠在衡州,兰裕、兰京礼煽动始兴等十郡一起举兵攻打欧阳頠,欧阳頠难以抵挡遂向萧勃请援。
萧勃令陈霸先率兵前往救援,陈霸先擒拿了兰裕、兰京礼等众人。
十一月,陈霸先派杜僧明、胡颖率领二千人驻扎在岭上,并以厚礼结交始兴的豪杰一起聚义旗,侯安都、张偲等率千余人归附陈霸先。
镇守广州的梁宗室曲江侯萧勃听说陈霸先想要起兵讨伐侯景,派钟休悦前去劝说陈霸先。
萧勃无意讨伐,陈霸先只好遣使往江陵,投到梁武帝第七子、湘东王萧绎帐下,受其节制。
《陈书·本纪第一·高祖上》:萧勃闻之,遣钟休悦说高祖曰:“侯景骁雄,天下无敌,前者援军十万,士马精强,然而莫敢当锋,遂令羯贼得志。君以区区之众,将何所之?
如闻岭北王侯又皆鼎沸,河东、桂阳相次屠戮,邵陵、开建亲寻干戈,李迁仕许身当阳,便夺马仗,以君疏外,讵可暗投?
未若且住始兴,遥张声势,保此太山,自求多福。”高祖泣谓休悦曰:“仆本庸虚,蒙国成造。往闻侯景渡江,即欲赴援,遭值元、兰,梗我中道。今京都覆没,主上蒙尘,君辱臣死,谁敢爱命!
君侯体则皇枝,任重方岳,不能摧锋万里,雪此冤痛,见遣一军。犹贤乎已,乃降后旨,使人慨然。仆行计决矣,凭为披述。”乃遣使间道往江陵,禀承军期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