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四:“有缘无分”
白京生2021-02-06 16:403,597

  大盛上京城。

  一阵连绵不断的阴雨后,燥热的夏季开始进入了休眠期,取而代之的是凉爽的秋季。

  繁忙庸碌的日子依然长的望不到头,盛千风这个名字也逐渐被世人所淡忘,似乎一个国家折损了一位将军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本以为日子会一直这么平凡的过下去,直到秋天的第一片长枫落下后,才带来惊世骇俗的噩耗。

  数月前,太子与三皇子领兵出征辽疆镇压贼寇,本是振奋民心的好消息,却没想到在两月后的今日传来太子与三皇子双双被擒的噩耗。

  这个消息如同一个水雷炸弹,掷入平静无波的水面,然后‘砰’地一声,掀起惊涛骇浪。

  坊间百姓对此忧心忡忡,然而事实的真相却是,此前朝中一直以为洛河城的山贼数量在一万到两万之间,两位殿下带去的三万将士对付这些山贼已是绰绰有余。

  但没想到,洛河城中埋伏的山贼数量却是原来的两倍,之前两军多次交战一直龟缩不出,直到近日朝廷准备一举将其拿下的时候,却突然冒出整整四万山贼,加上原来的这下洛河城中总共有不下六万多的山贼。

  两位殿下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双双被擒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但与其将那些多出来的人称为山贼,倒不如将其视为燕朝一早就埋伏好的暗兵,等待的就是今日这一刻。

  坊间民心惶惶,宫中同样天翻地覆。

  就在今日早朝期间,当兵部将这一消息上报时,心力衰竭的皇上当场晕厥过去,至今不省人事。

  而这时向来在危急时刻站出来主持公道的太师却因为千风一事,时至昨日才重上早朝。太子离京这些时日,朝中一直为二皇子所把持,所以,眼下能够说得上话的也就只有二皇子允弦了。

  比起外面和宫里的天翻地覆,盛府却平静的泛不起一丝波澜。像是早就预料到一般,当怀冷听到这件事时,冷静的像是吹了一阵风。

  当下人离开后,轻尘才放下手中的茶盏,抬头看向怀冷:“大姐,这件事恐怕没有那么简单,到时宫中那边一定会……”

  “我知道。”她冷冷开口:“你是想说,到时宫中那边一定会将责任推到我身上,让我来承担这个千古罪人的名号。”

  见她什么都知道,轻尘心中却更加着急,忍不住握住怀冷的手:“所以呢?大姐你心中是如何打算的?到时宫中来人,你是去,还是不去?”

  怀冷神色冷淡如常:“自然是去,难道我还能躲开吗?只怕到时这个千古罪人的名号,会落在整个盛家的头上。”

  怀冷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想到这里,轻尘眸中光渐渐黯淡下来。

  一旁的轻愁及时开口:“如今宫中的局势一定为二皇子所把持,以他的个性未见得会出手相救太子。”

  “他自然是不愿相救太子的,他巴不得太子就此死在那帮贼寇手里,这样他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坐上皇位。但是——”怀冷突然话锋一转:“那帮大臣可不见得会愿意跟他一起为世人所诟病,毕竟太子在百姓心中还是有一定分量的,眼见太子身陷囹圄,却见死不救,就算他将来能够坐上皇位,可这坐不坐地稳,又是另一回事。”

  “不敢说所有大臣都会冒着风险站在二皇子这一边,至少原先的太子一党,是绝对不会眼看着他坐上皇位的。”

  轻愁点点头,对她这番话表示认同。

  顿了顿,怀冷又说道:“不过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了,得再过一阵子才能看出端倪。”

  怀冷这句话是对的,毕竟太师在朝中的根基可是所有人都有目共睹的,虽说二皇子的身份更有分量,但至于这风势的最终走向,小草不还得跟着大树走吗?

  太师态度未明,部分大臣也不敢妄下定论,毕竟朝堂上的事谁说得准呢?风水轮流转乃是家常便饭。

  果不其然,到下午的时候,局势就出来了。大部分大臣以太师为首,支持救出太子,不论对方提出什么条件,都远远没有一国太子来的重要。

  只有一小部分的大臣站在二皇子这边,支持先拥立二皇子为摄政王,毕竟当下皇上昏迷不醒,急需一个人站出来主事。

  虽说是摄政王,但背地里打的什么心思世人能不知道吗?只怕一挨上皇位,便再也扯不下来了。

  局面就一直这么僵持着,直到入夜的时候,皇上突然醒转过来,强撑着写下了一道传位太子的诏书,命众臣无论如何也要救出太子。

  奇怪的是,平日深居简出的姚惠妃在听到皇上醒转的消息后,竟然急匆匆的赶来了,只是还未与皇上说一句话,在踏入寝殿的那一刻,皇上便又昏倒过去,之后便再无下文了。

  天秤在这一刻骤然倾斜,不论二皇子的那边的人如何垂死挣扎,皇上的一道圣旨便足以说明问题了。

  怀冷听对皇上下的那道传为圣旨倒并不感到稀奇。她所奇怪的是,姚惠妃怎么会突然大半夜赶往皇上的寝殿?

  这件事有说不出来的怪异。不过具体情况如何,还需待她明日进宫问清楚才能知晓。

  第二日清晨,空中下了点小雨,地上湿漉漉的。一眼望去,天边的乌云低沉的像是能压下来。整个上京城似乎都陷入了一种低沉压抑的气氛。

  当她赶到宫中时,正好赶上早朝的时间,一众大臣身着暗色官服,排列有序的站在承天殿外,只等锣鼓敲响,进入殿中。

  她一眼便瞧见了站在最前面的二皇子允弦,他一身暗纹官服,昂首挺胸的站在队伍的最前头,在他身边就是父亲。

  怀冷停驻脚步,站在一处宫灯后静静观望着昂首挺胸的男子,自始自终他始终保持着目不斜视的姿态,就连脚步也未曾挪动一下,只有晨间的微风不断掀起他宽大的袖袍。

  这样沉着冷静倒不像是他的做派。不知为何,怀冷总感觉眼前的允弦怪怪的,浑身散发着一股令人陌生的气息,不像是她之前认识的那个轻浮莽撞的允弦。

  静静看了半晌,锣鼓敲响,一众大臣开始排列两侧,有序的登上玄天阶。

  怀冷收回目光,转身往后宫的方向走去。今日的凤鸾殿安静了不少,据说是皇后将自己身边使唤的下人都派去照料皇上了。

  眼下时辰还早,夫人郡主们都尚未到齐,可皇后却仪态规整的坐在了大殿上。与其说她是起得早,不如说她是一夜未眠,眼底的黛青她站在外边都能瞧见。

  皇后似是没想到这么早就有人到了,看到怀冷还微微的愣了一下,直到怀冷向她俯首参拜时,她才回过神来,疲倦的说道:“原来是昭宁郡主啊,入座吧。”

  怀冷并未多说什么,坐下后命人去给皇后娘娘盛了一碗渗汤来。当一碗冒着热气的渗汤放在她面前时,她才回过神来,略显虚弱的笑了笑:“郡主有心了。”

  “皇后娘娘的神色看起来不大好,今日的宫会不如就算了吧,还是您的身体要紧。”

  皇后浅尝了一口渗汤,摆了摆手:“无碍。”

  “娘娘如此心烦意闷,可是因为最近的事?”

  一说到这里,她的眉头皱的更深了,叹气道:“唉,天下万事都不如陛下龙体康健来的要紧啊……”

  “这么说娘娘是为陛下至今昏迷未醒忧心烦闷?可怀冷听说,昨日夜里陛下不是已经醒转了吗?”

  “的确是醒转了,可这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又晕厥过去了。”

  “哦?”怀冷故作好奇的模样。

  皇后又叹了一口气后,才缓缓道:“郡主是有所不知,昨日赵太医便说了,陛下可能会昏迷好长一段时间,可不知为何,却在昨日夜里突然醒转了,本宫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但不管怎么说,只要这人清醒过来那便是好事。

  陛下清醒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下传位诏书,并吩咐一定要救出太子,之后,便又陷入了昏迷。”

  “怀冷听说惠妃娘娘似乎也在陛下清醒后赶过来了,不知是真是假?”

  皇后扶额摇头叹息道:“说来此事也是奇怪,惠妃妹妹向来深居简出的人,竟然在大半夜得知陛下清醒的消息后着急忙慌赶了过来,但可惜,她刚踏进殿中,还未来得及同陛下说上一句话。”

  说到这里,皇后不知想到了什么又道:“说来惠妃妹妹也是可怜之人,她常年待在深宫之中青灯古佛,膝下也只有彦儿这一个孩子,可如今,两位殿下至今生死未卜,她心中想来也是不好受……”

  说到后面的时候,公主和各位夫人也来了,一场宫会变成了各种宽抚之词,没过多久,便落下帷幕。

  出了凤鸾殿,怀冷特意放慢了脚步,方才在殿中允诺同她交换了一个眼神,示意待会儿同她一同离开。

  果然,没过多久云落便一阵小跑赶来了,像是生怕怀冷跑了似的。只见一身粉衣的允诺手里提着一个食盒,朝她快步走来。

  “幸而姐姐还没走,我可算是赶上了。”允诺气喘吁吁说道。

  “公主找我,可是有可有要事?”怀冷并无心过多寒暄。

  允诺的神色似乎有些迟疑:“我就是想问问姐姐,莫离他最近还好吗?前阵子出了那么大的事,他向先生告假我也能理解,但,我已经有一月多未曾见到他了,我有些担心,所以想向姐姐打听打听他最近的状况……”

  她说第一句话的时候,怀冷就已经猜到了她找自己的目的了:“莫离他很好,并无大碍,只是近些时日一直由他四姐给他上课,所以才未曾到宫中来。”顿了顿:“公主若是担心,不如到府中来亲自探望。”

  听到这话的允诺神色一喜,但一想到莫离他肯定不喜欢自己未经允许便擅自探望,便又迅速黯淡下去:“算了,我就不去了,姐姐替我把这个亲自送他手中我便心满意足了。”

  说着,允诺将手中的檀木食盒递交给怀冷,道:“这里面是我亲自做的一些他素来喜欢的糕点,还得劳烦姐姐替允诺交到他手上。”

  怀冷掂了掂食盒,是有好些重量,劳烦允诺堂堂一个公主肯为他放低身态做这些了。其实,她本可以亲自走一趟到皇上跟前求一道赐婚的圣旨,但一想到未来的大盛风雨飘渺,能不能撑到今年年底都是个问题。

  乱世中的姻缘,只能靠战火来牵,两个真心相爱的人,也未必能走到白头偕老。至于他们两个是有缘无分,还是天定良缘,都只能看他们自己的造化。

  想到这里,她涌到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说道:“好,我定亲自交到他手上。”

继续阅读:一百一十五:“玉珏”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美人描降唇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