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荒诞童话(五)
桑页桑页2021-05-10 23:553,141

  八幅画,在仅仅黑色表现下,显得单调而压抑。

  除去首尾两幅,中间部分画作的叙事手法是插叙,交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令人庆幸的是,作画者选取上帝视角来阐述整个故事,排除了个人视角的感情干扰,故事的解读更加明确。

  总体看下来,与秦辞口述的歌词大同小异,除去兔子以外的七个小动物,与歌词里的每一个“它”都能完美对应。

  之所以首尾画作无法确认,是因为那两副画的构成元素极其相似。除去色调偏暗,以及暗色调的画面里另多处一颗折断的树干外,构图中的每一只动物,它们的位置,动作,形态完全一致。

  这两幅画的前边同样也有孟若昭尝试性的编号,被打叉否定。秦辞看了下,将它们插入2-7幅中间,确实太突兀。

  虽然放在首尾,同样给人一种剧情遗漏的缺失感。

  由于连环画中并无台词,判定2-7幅画面彼此衔接的依据是画面的色调,一种循序渐进的状态。再加之其中几幅画面人物元素都有暗示,足以佐证顺序的猜想。

  暂时依照正常人的逻辑,鉴于插叙的回忆部分是在实施暴行,大多数童话或者寓言里,罪必偿,恶必惩。

  所以先以悲剧结尾来理解这个故事,尽管荒诞无稽,颇有暗黑童话的意味,但不可否认,它是一个完整的,罪恶必报的故事。

  故事如下:

  在一片广袤的森林里,生活着七只自由自在的动物。分别是:孔雀、牛、犬、豹子、老鼠、狼和熊。

  顺序暂定的第一幅画里,对七只动物的身份也有侧面讲述。

  熊似乎占据领头地位,只身立在巨大的树桩高台上,底下是三三两两姿态不一的其他动物。

  熊的旁边,站着出场次数最少的第八只动物。它显然不是这片森林的原生居民,在它领结的左右两只耳朵上,分别标示了一个小小的“外”和“来”字。

  它们似乎正在开集体会议,熊的两只厚掌张开,看上去是一个“静一静”的手势,嘴巴开合,正在讲话。

  下方的六个动物表情各异。

  孔雀傲慢,回头打理自己的羽毛。

  蛮牛挡在孔雀与熊之间,转过头一脸仰慕地看着孔雀。

  在它们身后,一只狗呲牙咧嘴,浑身炸毛。

  狼不屑一顾,侧脸的视线虽然看着台上,但眼睛位置代表高光的留白远小于其他动物,像在走神。

  豹子同样没有理会熊的讲辞,凝望着孔雀的羽毛,神情与其说是羡艳,不如说是嫉妒。

  唯一认真听讲的是那只老鼠,专注地望着台上,惊恐地瑟缩。

  接下来时间倒退回剧情开始前,画面的整体色调还算明丽,照得所有动物毛发都很新。

  孔雀站在湖边垂影自赏,它的旁边蛮牛捧一束花,笑弯了眼。背后的草丛里半藏着一只狗,在它的头上顶着一团黑糊糊的东西,推测起来或许是干枯的花朵。仔细分辨下,能看出一点疑似花萼的形状。

  豹子站在湖水的侧边,与孔雀摆着一样的姿势,看湖水中自己的倒影。老鼠位于豹子与孔雀方向的正中,支起身子,显得有些犹豫。

  在他们身后,稀稀落落的树木掩藏着一间木屋,高大的棕熊人立而起,为木屋挂上一块自己制作的粗制滥造的匾。其上画着一只熊脑袋,头顶寥寥四笔,三竖一横,是个简单的王冠。

  画面再次拉远,在远近关系的处理下,与周围环境几乎融合的狼,半身掩于树叶枝桠中,沉静地注视着一切。

  至此,各种动物的性格象征跃然画上。

  孔雀爱美,蛮牛追捧,恶犬或许是个追求失败者的意象。花豹妒忌,模仿孔雀一颦一蹙。老鼠中立,遇事不决,在后面的故事里是个怯懦的性子。熊身处领头人地位,却不受重视,但它似乎极其享受虚职,自顾自地为自己加冕。狼旁观一切,观察者的角色,始终不曾干预发生的事情。

  悲剧,因此诞生。

  在座椅套上画面里的孔雀,简笔的画法除了双翼勾出羽毛轮廓,身上的绒羽一笔代之,相当简略。

  这样的简略,未尝不是某种提示。

  ——那根本不是它自身的绒羽,而是从兔子身上,一根一根拔下的软毛。

  爱美的孔雀看上了外来者兔子身上的皮毛,它的追求者蛮牛替它犯下恶行。这一幕旁观者有三,无一阻止。

  它们在兔子还是活体时扒下了它的毛皮,手上拎着的兔子变得鲜血淋漓。代表血的厚重的黑色有规律地布满兔子身体,惨淡地描摹出肌肉经络分布。

  蛮牛嫌弃地扔掉垂死的兔子,向孔雀吹捧它的未来将更加美丽。两只动物背对镜头,身影渐小,离开原地。

  老鼠吓得惊慌失措,找到了花豹共享秘密。花豹眼里露出兴奋的光,奔跑到案发现场。

  一片浓黑的血泊中,兔子痛苦地拖行身体,寻找援救。花豹眼中的光熄灭,并未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但它模仿孔雀已经魔怔,得不到兔子的毛皮,便疯狂地认为,它的血肉同样也有促发美貌的效用。

  对着努力寻求生机的兔子,花豹张开嘴,尖利的牙齿在夜里泛着冷光。

  而那只似乎憎恶着孔雀的狗,一路奔行至熊的木屋。

  它容貌狰狞,两只爪子模仿蛮牛的动作,向熊讲述故事因果。熊郑重地对狗做出许诺,一只熊掌搭在狗的肩头,另一只举起,发誓的姿势。

  但狗心满意足地离去后,熊立在木屋门口,看着牌匾的王冠,凝视良久。

  在它的身后,花豹沾着半张脸的血液,向熊控诉它听到的罪行。

  顺便把自己犯下的罪孽,也栽赃嫁祸给了孔雀。

  它指着自己胡须的暗黑血液,头上画着一个虚想的气泡。

  气泡里,孔雀神情狰狞,狠狠地啄食兔子血肉。

  熊不时点头表示了解,脸色震怒,脑海里想的却是息事宁人。

  在它头顶的气泡里,绘着孔雀与蛮牛支持它担任主事者的场景。

  它们之间,有隐秘的交易。共同组成的利益链里,微弱的外力施压无法轻易动摇根基。

  从花豹嘴里成功套取相关情报后,熊漫山遍野地找寻目击者之一的老鼠。

  它恶狠狠地提着老鼠尾巴,把它拎在空中教训,直到对方哀求,保证自己什么也没有看到。

  熊的背后,一只狼冷冷坐立。熊回头看了一眼狼,脑中回想起对方瞎眼的原因,便视而不见地继续同老鼠协议。

  回忆结束。每一只小动物又重新聚集在议会之地——背景里一颗树干折断,想来是用以区别两个会议的时间。

  不同的是画面色调深沉,黑色雾一般地笼罩它们的眼睛,除了那只外来者兔子,始终不变,看着所有动物。

  “可以啊帅哥。”孟若昭看向秦辞,“你提供的歌词与故事结合起来看,真相就浮出水面了。”

  “开头的兔子估计是冤魂之类前来复仇。按照老掉牙的套路,这时候或许心存不忍,给了其他动物一次认罪的机会。”

  “结果呢,熊在台上和稀泥,其他动物根本不当回事。再根据歌词里‘它疯狂妒忌,企图再次嗜血欢庆’来看,花豹很可能对回来复仇的兔子又动了心思,也想为自己换一身皮。”

  她虚虚用烟斗指向最后一幅画,“所以最后大家都死了。”

  “不过要倒转来看的话,也能变成另一个故事。”

  孟若昭将首尾两幅画对调,中间顺序不变,解说起另一种因果。

  “它们脸上的黑雾说明每一个人都有罪。插叙的故事里交代罪恶缘由。最后发生了什么,每个人的罪恶都被清洗。”

  “啧啧,这种感觉更加毛骨悚然啊。兔子就好像某种邪教徒一般,来给动物们洗脑。”

  “于是他们对罪恶的认知产生变化,自我底线一降再降,终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洗清’罪孽。”

  她说着环视一圈,“这两个故事怎么样?大家都有什么想法?”

  奇异。怪诞。高鼻梁和大眼袋的脸上诉说着这两种想法。

  人性缺陷借由动物主角,夸张表现到极点。

  也冷漠到极点。

  故事里唯一还有点良知的,就是那头瞎了只眼的孤狼。

  从熊回想的气泡里,狼见义勇为,付出了一只眼睛的代价,其他动物都嘲笑它,可见并不是善始善终的故事。

  而熊后来或许也知晓狼看见了一切,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来哄骗或者恐吓对方,足以知晓熊对狼是很放心的。

  它认定对方不会揭穿,因为这样的“傻事”,吃一堑长一智。

  实在有些善良末路的苍凉。

  秦辞看着地面铺陈的八幅画,沉默。

  他好像已经知晓了程温想要倾诉于他的想法。

  故事里的动物或许没有本身类别的象征意义,比如说花豹,在自然界一向是速度与矫健的代言,故事里的形象却与此无关。

  依照大眼袋的替身理论,如果他们每个人的身份都在八种动物之间轮替,才能真正体现出“替身”的效果,这也是异界“语言”独特的表达方式。

  不会给你模棱两可的答案。

  而如果除了在某个人眼里表现为兔子以外,他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确切的身份,那么这个身份,肯定有另外的意义。

  孟若昭的想法很可能是对的。但她有一点没有清楚向大家坦白:

  ——谁是兔子的危机,依然存在。

继续阅读:第十五章 我是兔子(一)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违规操作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