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标注着老烧他们确定的烧制点,然后重新照着画了一份,吹干墨迹后折起,装进信封用火漆封口,掏出镇抚使腰牌,从侧面取出一个嵌入的印戳,在封口处留下了印记。
天快要亮了,抓紧时间睡一下吧!何罗闪把奏报揣进怀里,和衣躺下。
“何大哥!”柳亢说道,“这酒太猛了,不过还好,没有头疼。”
“口感的确不错,就是昨夜喝得太快了,顶不住!”唐文举摸着肚子说道,“一会儿我得把肚子填饱了才行,这几天都要喝。”
“好酒不上头啊!”何罗闪笑道,“赶紧吃吧,我有份奏报,你们帮我发出去。”
“我们才来就有奏报了?”柳亢问道。
“这份奏报如果有问题,责任在我,若是上面采纳了,二位兄弟就有功劳了。”
“大哥如此仗义,要不要我们也加盖印戳?”柳亢问道。
“不用!”何罗闪摆了摆手,“奏报的内容与二位兄弟无关。”
“这我就不明白了!”柳亢嘴里咬着面饼,“既然无关,怎么可能立功。”
“虽然有铁律,奏报内容不得外泄,可我们是兄弟,可以先透露一点。”何罗闪低声道,“圣上要迁都,而且已经公布了派往各地采运的官员名单,这件事都知道吧!”
“当然知道,这不是什么机密。”柳亢道。
“当时我还是有罪之身,想着立功洗脱嫌疑。”何罗闪说道,“所以我去了一趟朔州,把路上的一些地方做了标记。”
“标记?”唐文举放下牛肉汤,“大哥准备做什么?”
“我们这里不光是有煤,还有大山河流,砍伐的木材还有开采的石材怎么运出去呢?”
“按照以往的做法都是河道运送,还有人工运送。”柳亢道,“大哥是亲自考察路线对吧!”
“不错!”何罗闪说道,“我这份奏报里面就是路线,哪里有神木,哪里可以烧制砖瓦,转运点和开挖点都标记清楚了。”
“这可是大功一件啊!”柳亢道,“何大哥深谋远虑啊!”
“要不然怎么洗脱自己呢!”何罗闪流露出无奈的神情,“如果上面采纳了这条路线,最终还不是要二位兄弟帮着执行吗?”
“这不光是大哥的事情,更是朝廷大事,岂敢有丝毫懈怠。”唐文举说道。
“朝廷既然同意了设置赫连卫和阳原暗卫,迟早是要派人过来驻守的。”何罗闪说道,“既然这样,为什么不把这份功劳给自家兄弟?这可是首功啊!”
“大哥!”柳亢心中一阵激动,“这本来都是你的功劳,我们怎么能抢?”
“赫连卫应该没什么问题,关键是阳原暗卫,几千人的吃住和隐匿是个大问题。”唐文举说道,“如果完全暗中隐藏是不可能的。”
“既然无法隐藏,何不干脆暴露?”何罗闪道,“只要上面采纳我的建议,那些烧制点不就是最好的藏身之所吗?”
“对啊!”唐文举一拍大腿,“暴露就是最好的隐藏,既可以烧制砖瓦,还可以找地方训练,一箭双雕啊!”
“何止是双雕,说得上是四雕!”柳亢说道,“烧制砖瓦是为了迁都大计,同时也是为了组建阳原暗卫拱卫将来的京城,妙!”
唐文举心中一动,但是脸上却没有丝毫变化,跟着说道,“就是没办法让上面采纳建议。”
“所以我们先把奏报发出去,其他的可以从长计议。”何罗闪道,“实在不行的话,我们还可以另想办法跟采运路线连接。”
“立功了才能跟上面提出申请调动,说不定擢升到其他卫所也不一定。”柳亢说道,“大哥的恩情,兄弟记在心里了!”
“自家兄弟,说什么恩情!”何罗闪故作不悦,“中午要罚你多喝一碗!”
“没问题!我听大哥的就是!”柳亢笑道,“我吃好了。”
“那你就帮我发出去吧!”何罗闪从怀里取出奏报,“一个时辰够吗?”
“够了!”柳亢双手接过,去联系其他内卫了。
“大哥!我回屋收拾一下。”唐文举也起身抹了抹嘴。
“好!等柳亢回来就出发。”
唐文举回到客房,唰唰唰写了两封信,同样用火漆封口,揣进怀里。
“大哥!”唐文举出了客房来见何总管,“我刚到这里,写了封信给家里报个平安。”
“那当然!”何罗闪说道,“去吧,这事儿不用请示。”
唐文举匆匆出了后院。
几天后,应天府皇宫大内。
“圣上!”
“起来说话吧!”
佥事田奕起身禀报,“收到两份奏报,百户唐文举的奏报是:已查明,何罗闪数月前去往朔州是为了采运之事,已将采运路线的奏报交给了柳亢发出。”
“另一份就是何罗闪的奏报对吧!”
“圣上英明!正是!”田奕说道,“何罗闪的奏报是地形图,请圣上预览。”
太监接过地形图呈给皇帝。
“三处有神木,十五处烧制点,三处石材的开采点。”皇帝念道,“需要开挖运送河道的地方有二百里,可以从滹沱河到代县,再通过雁门关进入桑干河直达顺天府。有意思!”
“圣上!”田奕补充道,“何罗闪还特意把阳原暗卫的位置标出来了。”
“阳原隶属蔚州卫,何人镇守卫所?”
“原羽林右卫副千户陆东川,因靖难有功而外放补缺。”田奕道,“前次钦命太监出海的卫士都是由他挑选训练。”
“蔚州卫的军士足数吗?”
“不足,只三千人。”
“传谕!”皇帝说道,“即诏陆东川回京见驾,从骁骑卫、龙虎卫及虎贲卫之中秘调三千卫士前往蔚州卫;擢升陆东川为副镇抚使,赐便宜行事之权,密切注意亚拉斯部落及顺天府动向。”
“是!”田奕又道,“何罗闪的地形图……”
“交督造署处置吧!”皇帝说道,“朕累了!”
“臣告退!”
而在此前的一天夜里,唐文举的那封家书也到了顺天府督造署,某个采运处的官邸,书房中有一位五十左右的官员,正盯着墙壁上的地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