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齐月圆回家
卜弯2025-11-13 16:237,423

建筑工地上灯火通明,齐月圆头戴安全帽,手里拿着图纸,他的身边站着李安清、钱俊兴、牟文州,蒋师傅。

  曹光达与史青厚来到了工地。他们看到大楼就要落成。曹光达对齐月圆说:“明天上面来检查,今晚必须要把工地上打扫干净,各个环节都要把握好,决不能出现上次的情况了。”

  齐月圆说:“你放心吧,曹总。”然后指着身边几个人说:“通过学习,我们对工地的各项管理工作都有了专业的知识,我们公司还准备招聘几名建筑专业的大学生。”

  曹光达拉着齐月圆走到一边,说道:“我们欣星集团旗下的食品公司建筑就要开始招投标了,你的投标书有没有准备好。”

  齐月圆说:“早就准备好了,现在正在进一步修改呢。这次标书都是我们安泰公司自己写出来的。”

  曹光达拍了拍齐月圆的肩膀说:“曹月圆你真的不简单,从一个普通的瓦工,在江南有了自己的建筑公司,我祝贺你。”

  齐月圆说:“这么多年你一直支持我们,没有你,我们不可能在江南立足。”

  曹光达说:“你可别忘记了,我的老祖宗曾经被朱元璋赶到江北,是你们江北人帮助他们,才使我们又回到了江南,其实我们早就是血脉相连,江南江北早就是一家亲了。”

  齐月圆说:“我就不明白,为什么江南这么富,而江北就穷呢?”

  曹光达说:“这个问题你就慢慢地想,我相信你会找到答案的。”接着曹光

  达转移了话题说:“欣星集团食品公司的总投资三千五百万元,其中建筑就是一千多万元,是你现在工地的十倍,也是你们公司在苏州第一次参与到投标中,有许多建筑公司参与竟标,你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齐月圆说:“好的。我会用质量和真诚打动评委的。”

  曹光达说:“虽然我们是甲方,但是工程招投标是很规范,也是很严格的,至于哪些专家是评委,我们也不知道,总之一切都是凭实力。”

  齐月圆说:“我一定会尽心尽力。”

  月挂楼上了,这么多年在江南建筑工地上打拼,他深知施工单位的艰难,要把一个企业做大做强是一个心力憔悴的过程,是一次生命的裂判的过程,成功了看似光亮高贵,其实自己的生活也很苦的,生活是极其琐碎,为了验收的合格,为了招投标的成功吃苦受罪终日疲惫,日不能歇,夜不能睡,一年四季到处忙,春夏秋冬都与灰尘打交道,回到家全是脏衣裳。

  齐月圆到了家里,杨秀芳和儿女们都已经睡了。齐月圆刚拉亮了电灯,杨秀芳醒了,齐月圆坐到床边。杨秀芳起来了,他把焐在锅里的一碗饭和一盘大蒜炒卜页端到桌上。齐月圆看着一双儿女熟睡了,来到桌边,端起饭碗就大口大口的扒了起来。

  杨秀芳坐在一边问:“准备什么时候回去一趟?把两个孩子也带回去,让爸爸妈妈看看,让他们放心。”

  齐月圆边吃边说:“等招标结束,我们就回去。”

  “招标?”杨秀芳问。

  “对,这个招标成功了,是我们在江南立足的基础,更是我们这么年来的努力。”齐月圆咽下一口饭说:“一定要成功,只能成功。”

  东塔酱菜厂的牌子挂起来了。厂房旁边十几排塑料黄瓜棚里,戚长伟和孙慧站在一起,肩膀挨着肩膀,记录黄瓜的生长,他们专注的神情,认真的样子,被旁边施肥的村民,指指点点,议论道,这两个都像一对。脸盘子也有夫妻像。也有人说,别瞎说人家,人家是在一块儿工作,研究黄瓜的生长,准备换成小黄瓜的品种呢。

  几个丫头婆娘的嘴呱呱的议论,正好被闯进大棚的陆丽霞听到了,她看到了孙慧与戚长伟站在一起的背影。立即醋意大生,冲到了他俩身后,先是“咳咳”了两声,而后剩他俩转身向后看时,便趁机站在他们俩中间,装着没事人一样:“你们研究什么呢?”

  孙慧红着脸笑道:“丽霞,对不起,我们只是研究黄瓜。”

  戚长伟站在一旁问道:“孙慧,什么对不起啊。”

  孙慧说:“这个你就别问了。”转身便走开,边走边说:“我去厂里。”

  戚长伟紧跟着追上去,孙慧跑得更快了,戚长伟在后面说:“你等等啊,你怎么跑得这么快啊。”

  孙慧突然站住了,对戚长伟说:“你这样追着我,不怕被乡亲们笑吗。我先去厂里找陈吉明,你与陆丽霞一起来找我。”

  陆丽霞紧追几步跟上了戚长伟。二愣子在后面喊起来:“追,追上去。”

  他们追着赶着,一直追到了厂里,陈吉明正在接着电话,只听他说道:“好,好,把合同签下来,你就立即回来。”

  陈吉明放下电话,见他们三个你追我赶地到了厂部办公室,说道:“你们来得正好,汤东明在苏州签订了一百箱的供货合同,要我们要抓紧时间生产了。麻咸菜、乳黄瓜苏州都需要。”

  孙慧有意坐到了陈吉明的身旁,说道:“吉明,这个你放心,刚才我与戚长伟在大棚里看了黄瓜生长,时间上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这我就放心了。”陈吉明说。

  陆丽霞挨着戚长伟坐下来。戚长伟往旁边移了移,陆丽霞也跟着移了移。陈吉明发觉后笑了起来,说道:“你们俩人怎么了,再移会跌到地上。”

  陆丽霞指着孙慧说:“你们俩不也是挨在一起们。”

  听到这一说,孙慧脸一下红到耳根,立即让开了。其实她是在向陆丽霞发出信号,不会跟她抢戚长伟的,自己喜欢的是陈吉明。从另一个方面来将,是陆丽霞逼着孙慧倒向陈吉明的一边了。当然陈吉明有说不出高兴,可是,他不知道孙慧的爱情怎么会来得这么快,真是喜从天降,老天爷把孙慧这个才貌双全的美女送给了他陈吉明。

  说实在,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这种激体现出来的就是男性的表现欲,也就这种表现欲,更能活跃陈吉明的思维。而孙慧此时,感觉到只有挨在陈吉明的身边才安全,才能摆脱陆丽霞那醋意而紧惕的眼神。

  陆丽霞报道的时间到了,刘扣英在家里整理着陆丽霞的行李。在她心里,陆丽霞是村里第二个大学生,别看她现在喜欢上了戚长伟,那是因为她从小到大还没有离开过村,即使在县里上了三年高中,那也只是一个农村姑娘只顾读书,对外面的世界了解得太少了。倘若到苏州这样江南名城,再经过几年的大学生活,人都会随着时间、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

  刘扣英打开包,把陆丽霞的衬衣、春秋衫、棉衣一件一件的叠放得整整齐齐放进包里。然后,她把一封信和两张十元的钱放在信下面,把拉链拉好,放在一旁。刘扣英又拿出一个小包,把牙膏、牙刷、毛巾一一摆齐放好。

  陆丽霞回来了,两个小辫一跳一晃,看到刘扣英收拾行李,问道:“妈,你这是要去哪儿?”

  刘扣英说:“傻丫头,这是你去上大学的行李。”

  陆丽霞说道:“妈,我不去上大学了,我就在村里酱菜厂上班。”

  刘扣英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问道:“你说什么?”

  “不上大学了。”陆丽霞轻描淡写地说。

  刘扣英十分诧异,悚然一惊,但她仍然保持着镇静,问道:“为什么不上大不啊?”

  陆丽霞淡然笑道:“我不想去,想早点为村里做点事,还有长伟哥也要有人看着他。”

  刘扣英更是漠名其妙地问:“长伟要人看着他?”

  “是的。妈妈,你不知道,孙慧经常与长伟哥在一起,我怕他们日久生情,对不起陈吉明。”

  刘扣英更加不明白了,她问道:“陈吉明又怎么了?”陆丽霞越说,刘扣英是越糊涂了。

  陆丽霞说:“孙慧喜欢的是陈吉明,可是孙慧又每天与长伟在一起研究大棚、黄瓜、麻菜。所以我想留下来,不去上大学了。”

  刘扣英问:“那与有什么关系吗?”

  陆丽霞腼腆地说:“妈,这个你就别问了。”说着就把行李拎到了自己的房间里去。

  刘扣英眼睛一眨不眨望着陆丽霞走进了房间。她现在明白了,陆丽霞是怕长伟与孙慧有了感情才决定不上大学的。刘扣英决定陆丽霞的大学必须要去上的,这是一个事业与前途的大事,决不能为一时的感情而毁了前程。这小丫头还是不懂事啊,一定要劝说陆丽霞不能放弃上大学,必须要上大学。

  刘扣英走进了陆丽霞的房间,陆丽霞正从包里把衣服往外拿,刘扣英按住陆丽霞的手,把她拉到床边坐下。她看到了陆丽霞的目光透明清澈,那是初恋的目光,光是柔情似水的美,除了美,脸上还荡漾着幸福的意境美。

  刘扣英想了想说道:“丽霞,妈妈知道你从小和长伟一起长大,喜欢长伟哥。你上学放学,长伟一直带着你,他就是希望你有一天能考上大学,能够过上幸福的日子。考上大学是多么的不容易啊,你一定要去上学。”

  陆丽霞说:“妈,现在这样的情况,我不能离开村里。”

  刘扣英说:“你不要担心家里的事,是你的少不了。”刘扣英望了望陆丽霞,轻言慢语地说:“我们都是女人,妈妈非常高兴有你这样有情有义的女儿,但我不喜欢你现在这样子。我们村里穷啊,有些事才刚刚起步,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有文化知识的人来解决,我们这一代老了,也即将要退了,我们这一代不能脱贫,你们要接着干,一直要干到脱贫为止。”

  陆丽霞说:“妈,我现在留下来干不是更好吗?”

  刘扣英说:“孩子,你想想我们村从老支书开始,就为了吃饱饭拼搏,我与王大全一起带着全体村民干到现在也没有富起来,我们的知识有限啊。你凭自己的本领考上了大学,应该珍惜学习机会,千万不能放弃。”

  陆丽霞说:“妈,这么多年,你和哥为了我已经吃了很多的苦。上大学你们就更苦了。”

  一直站在门外的戚长伟走进了房间,陆丽霞看到戚长伟,眼里含带喜悦。戚长伟很是坚决地说:“陆丽霞,你必须要去苏州上大学,你不要因为我们苦,就放弃上大学。”

  陆丽霞站到戚长伟身旁,摇了摇戚长伟的膀子,说:“哥,你别这样凶吗。”

  戚长伟说:“你不去上学,我就不是你哥,从此也不见你了。”说着,就往外跑。

  陆丽霞一把抓住戚长伟的,赶忙说道:“哥,我去,我去。”

  刘扣英笑了。

  陆丽霞撒娇地说:“不过,哥,你一定要送我去苏州上学。”

  “只要你去上大学,我就送你去。”戚长伟答道。

  刘扣英说:“到了江南,要学习江南的真正精神,我也给你一个考试题目,想一想,江南为什么那么富,而我们江北却总是赶不上江南,这是为什么?等你大学毕业回来了,一定要把这个答案告诉我。”

  在苏州的一幢大楼里,主席台的上方面横幅写着“招标投标大会”。会场上五十多个坐位坐无虚席。主持人宣布:现在由于苏州安泰建筑安装公司和申亮建筑公司得分一样,根据招标小组研究临时决定,由两家公司分别上台演说。有请申亮公司经理上台演说。

  申亮公司经理上台后,说道:“感谢各位评委对我们公司的厚爱,我们中标后,将会以最优质的材料、最好的质量建起食品大楼。谢谢各位评委。”

  主持人走上台说:“下面有请苏州安泰公司经理齐月圆上台演说。”

  齐月圆走上台子,他一看下面的前排坐着十来个评委。这是齐月圆第一次站在台上面对这么多人讲话,他的心里慌了,不知讲什么,头脑一片空白,额头上渗出了汗。他说道:“苏州可以说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风景优美,我每天走在这座城市里,有园林,有山有水,有小桥流水,就像是生活画中。时时被这美景滋润着,特别是心地善良的江南人勤奋、节俭、乐于助人的美德,我这个异乡人的胸中早就爱上了这个城市,在这里生活终于有了安宁的感觉,不再紧张了,而是慢慢地放松了,要在这里扎下根,发出我的感激之情,用最美建筑为城市增添色彩,回馈这一方慷慨土地和仁慈的市民。”

  台下爆发出了一片热烈的掌声。尤其坐在后排的李安清、牟文州、钱俊兴、蒋师傅、汪卓祥、陈仰河更是笑着使劲地鼓掌。

  陈仰河拍着巴掌说:“想不到,齐月圆讲得这么好。”

  钱俊兴说:“齐经理还真有两下子。不知道他怎么讲得出来的。”

  讲完后,齐月圆从台上走下来,坐到陈仰河旁边。汪卓祥说:“齐经理,你把头上汗珠擦了吧。”

  齐月圆抹掉了额头上汗说:“比我砌楼还要吃力,下得我心里直抖。”

  李安清说:“讲得太好了。”

  招标主持人让大家在原地耐心等待,等评委定夺结果。这时,曹光达来到了齐月圆的坐位上,旁边的陈仰河立即起身让了位置给曹光达。曹光达看了看齐月圆说:“平时不怎么看到说话,想不到你一登台还真能说。”

  齐月圆红着脸说:“我真的不会说话,当时我都不知道讲什么了,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了,我一看到你,也是真心感谢你,就不顾一切讲了起来。”

  曹光达说:“我早就说过,你是胸怀大志的人,说出来的话与没有远大目标的人是不一样的。真诚与狡窄的人说出来也是不一样的。”

  主持人走上台宣布是苏州安泰建筑安装公司中标。

  台下鼓起了掌。

  东塔村的临河的两岸,有草屋,有土坯墙。最显目的还是那一排排高高的水杉,它现在已经是参天大树,直耸云宵了。戚长伟拎着包,陆丽霞背着包,刘扣英、戚贵根、陈吉明、孙慧他们一起把戚长伟和陆丽霞送到村的码头,一条挂浆机船停在河边。戚长伟说:“你们回去吧。”

  陆丽霞的脸上始终洋溢欢乐,她对孙慧说:“你要把陈吉明的看紧了。”

  孙慧说:“你放心,戚长伟是你的。他会等你的。”

  陆丽霞说:“有你这话我就放心了。”

  刘扣英拉住陆丽霞的手说:“闺女,妈还是在重复一下交给你的任务,同样是一样的人,江南为什么富?江北为什么穷?”

  陆丽霞说:“妈,我记住了。”

  挂浆机船发动了,船上的人与岸上送行的人,相互挥着手。船向着兴化的方向开去,船尾留下了长长的水的波浪,一浪一浪向外扩散。

  王大全赶到码头边,对刘扣英说:“齐月圆回来了,正在家里呢?”

  刘扣英说:“走,我们快去看看。”

  他们穿过打谷场,穿过架豇、茄子之类的菜地、自留地。来到了齐月圆的家。

  齐月圆与杨秀芳和齐兴澄、齐兴旺正与齐恒山、李招娣笑得合不拢嘴,齐恒山脸上也乐得笑容满面。

  刘扣英一进屋里,就伸出了手,握住了齐月圆手说:“月圆,感谢你啊,那个砖款不是你帮忙,村里的大棚就建不起来。”

  汤东林赶来了,他在刘扣英的身后说道:“刘支书,齐月圆现在有了自己的建筑公司了,是我们村里的能人。”

  齐月圆说:“刘支书,这么多年来,我不在家,是你一直照顾着我父母,我应该感谢你才是。”

  刘扣英说:“不是我个人照顾的,是村党支部照顾的,你们在外艰难奋斗,也是为致富,我们在家里只能做好服务。”

  李招娣说:“刘支书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啊,你那年外流了,刘支书没有把我们当外流户看。我们一直想请刘支书吃顿饭,可是一直没有机会,今天你们都在我这儿吃饭。”

  汤东林说:“不要了,我准备好了。”

  王大全说:“齐月圆是我们村里的功臣。”

  刘扣英说:“把丁三公副镇长也请来吧,他是齐月圆初中时的同学。”

  齐月圆说:“丁三公当副镇长了。当时我家里穷,初中没有毕业就回来种田了。”

  王大全说:“我们去村部吧,丁三公马上就要到了。”

  来到了村部,陈吉明早已在村部泡好了茶。陈吉明一边给各位端茶,一边告诉刘支书:“齐月圆这次中了一千多万元的大项目,真的不容易啊。”

  刘扣英说:“能在江南立足,也是我们村里的骄傲啊。说明,我们江北人不比江南差。一千多万可是一个大项目啊。”

  王大全说:“你是我们村里的大老板了。”

  齐月圆说:“你们过讲了,我是农民的儿子,更是这个村里的人,我的根在村里。”

  刘扣英说:“村里的发展你也看到了,发展不快啊。”

  陈吉明说:“大棚蔬菜的发展只是一个初级的,我认为竟争力不强,并且技术含量不高。你在江南这么长时间了,见多识广,给我们提提建议吧。”

  齐月圆说:“我的工地上需要大量的工人,如果村里有剩余劳动力或者农闲的时候,需要争钱的人,可以先到我们的工地上做工,我可以给最高的工资,还有我还可以对他们进行培训。我想知识才是真正的财富,才是村里持续发展的保证。”

  刘扣英说:“太好了。我们一代接一代的干下去,总有一天能够脱贫,就像焦裕禄那样带领大家脱贫致富。”

  汤东林说:“饭都准备好了,大家请入住吧。”

  刘扣英对齐月圆说:“今天这顿饭是汤东林个人掏腰胞招待你的,我们是作陪。”

  王大全说:“还有丁三公没到呢。”

  刘扣英说:“怎么不守时啊,说几点应该就是几点。”

  汤东林说:“他像有本事一样的,还摆起普了。”

  陈吉明说:“江南人说话算数,约好几点就是几点。”

  刘扣英说:“你们都已经是村里的经济建设中的领头人了,今后不管什么情况下,都要说话算数。我们没有任何资本,做人诚实守信,我认为这也是资本。”

  陈吉明说:“做人诚实守信,也是生产力。”

  这时,丁三公从门外进来了,还未进门就高声喊了起来:“我们乡的人才、我的老同学回来了。”

  屋内的人听到丁三公的声音,立即都站了起来,只有齐月圆看到其他都站了起来后,才慢慢地站起来。齐月圆不太习惯这些。

  丁三公握住齐月圆的手,说:“老同学,多年不见了,你成了大老板了,也是我们乡里的致富能人。”然后上下打亮着齐月圆,脸沉下来说:“你齐月圆怎么还穿着只是洗得干净的工作服,应穿得好些,光亮一些,把这个发型也要修理修理了。”

  齐月圆说:“我就是农民儿子,也不懂那些。”

  刘扣英说:“先吃饭吧,边吃边叙你们老同学的情谊。”

  大家坐在桌上。刘扣英想了想,她让齐月圆坐到了主客的位置上。齐月圆说自己是村里的人,让丁三公坐到了主宾的位置上。

  刘扣英心中有些不快,你丁三公除了有一顶官帽,从来就没有帮助村里做过一件实事,于是就直接说道:“不管怎么说,齐月圆离家这么多年了,又帮了村里把三万块钱砖头钱要了回来。还是齐月圆坐主宾席吧。”

  已经坐在主宾席上的丁三公不情愿地往旁边移了移,说:“刘支书说得对,说得对。我作陪,我陪陪老同学。”

  汤东林、陈吉明为每个人面前的酒标到满了酒。陈吉明说:“请丁副镇长讲几句吧。”

  丁三公摇了摇手说:“不,不,让齐月圆说吧。”

  齐月圆说:“我怎能说,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你们千万别把我当什么人物,还是丁副镇长讲。”

  丁三公说:“那让刘支书讲。”

  刘扣英说:“今天是汤东林个人请客,还是由汤东林讲。”

  汤东林被这一套烦琐的客套弄得晕头转像了,他干脆拿起了酒杯说道:“非常感谢齐月圆为我们讨回了二万八千元,还附加了二千元利息。月圆哥,我敬你。说着一仰头,喝完了杯中酒。”

  陈吉明也端起了杯子说:“好,我们大家一起喝。”

  王大全附和道:“好,我们干。”说着,大家的杯子碰到了一起。”最后,丁三公慢慢地站起来,把酒杯举起与大家碰到了一起。

  汤东林又替大家倒满了酒。丁三公左手臂一甩,看了一下手表说:“下午镇里还有个会,我要赶快回去开会,就不陪齐月圆了。”说完起身就走了。

  王大全还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说道:“丁副镇长再喝两杯走不迟。”

  丁三公头也不回就走了。

  王大全转过身问刘扣英:“丁副镇长怎么了,像是不愉快啊。”

  刘扣英朝门外看了一眼,说:“他看了齐月圆穿着土气,不像有钱人的样子,而我们是把齐月圆当成了主宾,他就不高兴了。”

  汤东林说:“我就看不惯他这种人,什么本事也没有,只靠关系向上爬。”

  陈吉明说:“我最佩服的是月圆哥,一个人什么也没有,赤手空拳在江南拼出了一片天地。”

  汤东林说:“是啊,二万八千元要不是月圆帮忙我们根本就没法拿到。”

  齐月圆说:“我是村里的村民,村里有困难,我理应帮助解决。”

  刘扣英说:“月圆真的是不容易啊。我们在村里,上有县里的支持,下有村里的同心协力,还有我们村里的自然资源,这么多年,村里发展一直相当的缓慢,这是为什么啊?”

  齐月圆说:“我在苏州办事,就感觉委畅通,一切按照规范,只要符合要求就办。”

  汤东林说:“对。像丁三公这样的人越少越好。”

  王大全说:“我们继续干我们的,带着村民致富没有错。”

  他们的酒杯碰到了一起。

继续阅读:第23章 商标风波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江南江北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