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柳迎瑾去了肥皂工坊,查看肥皂的生产情况。
目前只有金启铭和董知远的订单,基本都已经做完了。
只要等完全皂化之后,便可以拿出去卖了。
当然先做出来的都已经皂化好了。
柳迎瑾检查过后,对肥皂工坊做出来的肥皂很是满意。
用早已刻好的印章在油纸上印上跟肥皂模具上一样的花纹之后。
再用油纸将已经皂化好的肥皂包起来,这样一来,就可以出售了。
完成了包装工作,肥皂工坊也算是从头到尾运转起来了。
金家的动作很快,隔天下午就将桂花村需要的六十多头小猪仔都送了来。
来了整整十辆马车,村民们全都到养猪场那边去看热闹。
订了小猪仔的村民都兴高采烈地打算去挑属于自己的小猪仔。
虽然金守正带人送来的小猪仔都很不错,但村长和柳迎瑾还是让其他的村民先挑,他们挑剩下的再留给村里的养猪场。
村民们都很高兴,这就挑了起来,都挑到了自己认为最好的小猪仔,付了钱,这才用背篓背着小猪仔回家去。
基本也就是每户人家都只买了一头,想着先养养试试看。
剩下的猪,金守正都让人放进了村里的养猪场。
小猪仔许是一路颠簸得狠了,又或许是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有些害怕。
它们毛茸茸的身子还在微微发颤,支棱着两只粉嫩嫩的小耳朵,黑琉璃似的眼珠滴溜溜地转,把周遭的木栏、泥地还有站在围栏外的人们都打量了个遍。
前腿在地上试探着踏了两步,带起些微尘土,又猛地缩回来,鼻尖蹭了蹭湿漉漉的嘴巴。
却是不敢迈出一步,紧紧挨在一起。
村长这就安排人去准备草料来喂这些小猪仔。
金守正让人教给了村里人一些养猪的技巧。
柳迎瑾则是跟金守正核算起了小猪仔的钱。
算好之后,柳迎瑾付了钱,金守正便带着人要回去了。
尽管村里人都热情地留他们吃饭,金守正只说回去还有重要的事,便谢绝了大家的好意。
手头上的事情告一段落,柳迎瑾便将城里酒楼旁边面馆装修的事情提上了日程。
有了上次装修酒楼的经验,这一次,柳迎瑾跟苏玉棠和舒晏泽仔细讨论了图纸,又到现场确定了一番。
之后,柳迎瑾便将这件事完全交给了苏玉棠和舒晏泽。
因为柳迎瑾还有家里的事要解决。
家里去年就种下的甘蔗也到了收的时候了。
“娘,这甘蔗很甜,你尝尝。”
舒晏江砍了一根甘蔗,削了皮递给柳迎瑾。
柳迎瑾满怀期待地咬了一口,却没想到,这一口,差点就把牙都磕掉了。
试着小小咬了一口,也是很难咬断。
甜度也不够。
这跟柳迎瑾印象中又甜又脆的甘蔗根本就不一样。
去年买回来的甘蔗他们都尝过了,又脆又甜,那就是说品种是好的,没问题,怎么会变成这样呢。
柳迎瑾也不知道其中的关键。
“大江,你觉得跟去年刚买回来的时候吃起来有什么区别吗?”
柳迎瑾好奇地看着舒晏江。
“娘,我觉得没有去年买回来的时候脆和甜,但我认为我去年是第一次吃,所以才觉得比今年的要好吃。”
舒晏江也如实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柳迎瑾吃过那么多次甘蔗,她当然知道这甘蔗变了味道。
“大江,我觉得你感觉的没错,确实没有以前的甜和脆了。”
柳迎瑾打量着手里的甘蔗,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
“娘,那是不是因为我没管理好,才让这甘蔗变了味?”
舒晏江有些自责地看着柳迎瑾。
“大江,虽然我现在也不清楚具体是什么原因,但一定不是因为你的关系,甘蔗才会变了味道,你管理得很好。”
柳迎瑾几乎没有任何的犹豫,就安慰起了舒晏江。
“娘,那我们这么多的甘蔗应该怎么办呢?”
舒晏江听柳迎瑾说不是他的原因,他还是没有感觉到轻松一些。
“先暂时不收了,等我好好想一想,具体是什么原因,咱再说接下来的事,再决定要不要继续接着种。”
柳迎瑾看着田里长得整整齐齐的一大片甘蔗。
她确实也不知道这甘蔗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看来还要好好查一查资料才行。
本来开开心心去收甘蔗的几人便又垂头丧气地回了家。
一回家,柳迎瑾就把自己关在了屋子里,查起了相关资料。
任大柱他们趁着这个时间,就在旧房子的后面盖起了房子,打算用来养牛、马之类的。
而且兔子也繁殖得越来越多了,虽然有一些被张大夫和舒晏溪拿去做试验了,但家里原来的笼子还是有些养不下了,需要扩大养殖场地了。
就在这期间,六匹快马又匆匆来到了桂花村。
来人正是周县令和许师爷还有三个人是生面孔,其中两个身着衙役的服饰。
马直接就来到了柳迎瑾家的新房子这边。
家里只有柳迎瑾一个人在家。
其他人都出去忙去了。
“有人在家吗?盈娘子,你在家吗?”
许师爷一边敲着大门,一边大声朝着院子里喊道。
正看着资料的柳迎瑾隐约听见了声音,这就将资料都收了起来,才快步出了房门。
打开大门一看,来人是周县令他们,柳迎瑾倒也没有觉得奇怪。
这就将他们请进了院子,带着他们进了待客厅,请他们坐下之后,又给他们都倒上了茶水。
两个衙役则是一左一右守在门外,柳迎瑾还是给他们拿了茶碗,又拿了一壶茶水。
周县令和许师爷倒是对柳迎瑾这一动作没感到有丝毫的奇怪,他们似乎早已习惯了柳迎瑾做这样的事。
另外两个年纪看起来比周县令要大上一些的男人,则是一脸惊讶地看着柳迎瑾,似乎看见了什么不得了的事一般。
“盈娘子,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隔壁临川县的江县令,这位是赵师爷。”
周县令见柳迎瑾终于坐了下来,这才跟她介绍起了另外两人的身份。
“下官柳迎瑾见过江县令,赵师爷。”
柳迎瑾听到周县令的话,立马就朝着江县令和赵师爷弯腰行了一礼。
“盈娘子不必多礼,早就听说过盈娘子的事迹,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啊。”
江县令摆了摆手。
柳迎瑾没有向周县令行礼,却对他行礼,这让他很是受用。
“不知几位此次来,可是有什么事情?”
柳迎瑾在椅子上坐了下来,看了江县令和赵师爷一眼,又将目光落在了周县令的身上。
“上一次的洪灾,想必盈娘子还记得吧,我们临江县受灾的村子比你们平安县更多,受灾也更严重。
因此,我们县境内的粮食减产了一半不止,虽然有朝廷的赈灾粮,但百姓们灾后的日子还是很难。
这一次,秋收之后,知府大人将我们召集到了州府,说了今年各县受灾的情况,和粮食收成情况。
我们这才知道,你们平安县也受了洪灾,而且因为受灾的村子不多,没有分到朝廷的赈灾粮,但你们这边的百姓灾后却很快就重新建立起了家园,甚至很快就将洪水损坏的农田都又重新种上了。
最重要的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们平安县的粮食产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一倍不止。
我仔细询问了周县令,这才得知,这一切都是盈娘子你的关系,因此,我们便想着,来请盈娘子也帮一帮我们临江县。
不然,再这样下去,只怕我们临江县的百姓很难熬过这个冬天了。”
江县令倒也没有隐瞒,直接就说出了他们这次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