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油麻地报摊刚支起摊子,空气中那股熟悉的、带着油墨微腥的气息尚未散开,就被一群半大孩子围得水泄不通。
“老板!《龙JUMP》!三本!”“我先来的!我要五本!”“还有没有第二期?快给我!”
学生们顶着书包,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眼神却像饿狼般紧盯着摊主手里刚开封的纸箱。箱子里,封面色彩鲜明、崭新的《龙JUMP》第二期还散发着机器的余温。
摊主忙得满头大汗,一摞摞杂志刚摆上摊头,瞬间就被抢购一空。拿到书的少年迫不及待当场翻开,发出低呼:“哇!天下第一武道会!太棒了!”“盗版那垃圾货,画得糊成一团,还是正版清楚!”“早就说了嘛!买盗版真是傻子,看《龙JUMP》正版才是正经!”
几个穿着工厂制服的青年也挤进来,掏出带着体温的零钱:“老板,一本《龙JUMP》,赶着上工路上看呢。”旁边白衬衫打着领带的办公室职员也在等待:“还有没有?给我也留一本。”
这股抢购风潮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全港。九龙、港岛、新界,无论是学校旁的文具店,中环写字楼下的报亭,还是观塘工业区的小卖部,但凡有《龙JUMP》第二期出现,无不短时间宣告售罄。断货的牌子挂得比杂志摆出来的时间还快。
《龙珠》《神奇宝贝》《美少女战士》《北斗神拳》——这四部风格各异却同样极具冲击力的作品,在高质量正版印刷的加持下,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和鲜亮色彩呈现。盗版的粗制滥造在此刻被无限放大,成了众人鄙夷的对象。人们终于明白,同样的故事,阅读正版的体验天壤之别。
“这才叫漫画!”工厂茶水间里,一个学徒工捧着杂志感叹,周围一圈工友伸长了脖子,“看这线条,这颜色,比电影还好看。”办公室里,年轻白领午休时间不再闲聊八卦,纷纷埋头于这方寸之间的奇幻世界,紧绷的神经在热血或萌系的剧情里得到片刻舒缓。校园里更是沸腾,学生们交流的不再只是功课,更多是:“悟空要去参加天下第一武道会了么?”“小智能抓到什么新精灵?”“美少女战士还有什么新招式?”以及“北斗神拳的奥义”。
口碑如野火燎原,销量则呈爆炸式增长。首印告急,再印告急,印刷厂的机器昼夜未停。短短几天内,一个震动港岛出版界的数字诞生:《龙JUMP》第二期总销量突破了五十万册!不仅打破了港岛自有漫画杂志发行以来的记录,更在极短时间内覆盖了从小学课堂到写字楼再到工厂车间的广泛人群。它不再仅仅是青少年读物,成了一种独特的、全民性的消遣文化现象。
然而,这一切辉煌战绩的缔造者——那位被港岛民众认为是来自日本的华裔青年小林天望——林火旺,此刻的心思却远未停留在出版大捷上。
中环,高乔浩恭敬地站在林火旺那间俯瞰维多利亚港的办公室里,汇报着另一场战役的进展。“小林君,”高乔浩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龙JUMP》那边形势大好,持续加印即可。您之前吩咐的股市扫货行动,进度非常理想。资金通过多个渠道,已经在二级市场大量吸纳‘南华纱厂’‘永利塑胶’‘远华玩具’‘益丰糖业’‘康生医药’等近二十家小型华资上市企业的股票。”
林火旺端坐宽大的真皮座椅上,目光如炬:“好。注意控制节奏,不要贪进。目标持股线锁定在5%,一旦触及,立刻停止一切买入操作,同时在当日完成所有公告手续。”“明白!”高乔浩点头,“操作团队严格执行您的指令。只是……小林君,市场反应非常敏锐。但凡被我们盯上的股票,交易量立时激增,价格飙升极快。许多小股民似乎摸到了一些规律,跟风盘异常踊跃,这可能会加速我们触及临界点的速度,并且造成成本的不必要上升。”
林火旺嘴角掠过一丝笑意:“成本不是问题。快,反而是好事。我要的,就是让他们看到动静,并且‘摸清’这动静的规律。”他眼神深处闪过一丝算计的光芒,“动静越大,效果越好。大胆去做吧。”“是!”高乔浩不再多言,躬身退出。
港岛交易所大厅,因林火旺的操作而陷入一片火热。那些平日里交易清淡、股价长期在低位徘徊、几乎被主流投资者遗忘的仙股、毫股(指代低价股),如同旱地被注入狂流,瞬间活跃起来。
“见鬼!远华玩具成交量暴增十倍!”一个穿着旧西装、眼睛紧盯着交易报价板的老股民惊呼,“股价……涨了五成!刚才还是毫二,一下子跳到毫三!”旁边的同伙猛拍大腿:“错过了!南华纱厂也是!昨天才报九仙,今天开盘跳高一成半,到现在还在扫货!有大手笔入场!快追!”
嗅觉敏锐的经纪、精打细算的师奶、渴望翻身的散户……无数双眼睛紧盯着交易所的动静。很快,一个模糊但极具诱惑力的“规律”在小圈子里迅速发酵:“听说了吗?‘小林天望股’!”“就是小林天望看中的股票?哪个?”“只要是市面上突然爆量大涨的华资小公司垃圾股,八成就是他动手了!”“真的假的?”“千真万确!你看‘永利塑胶’,上周被盯上,两天暴涨三倍!‘港华电子’,一周翻了四倍!那钱赚的……”“嘶……那还等什么?赶紧!跟着小林生吃肉!”
“小林天望股”瞬间成为市场最热门的标签。股民们奔走相告,如同发现了金矿。只要某只不知名的小股出现异常放量拉升,立刻会被蜂拥而至的资金推上云端。买盘汹涌如潮,股价如脱缰野马般上蹿。短短数日,十数只被林火旺光顾过的股票,价格均翻了数倍甚至十数倍,缔造了一个个麻雀变凤凰的神话。买到的人弹冠相庆,高呼“小林股神”;没买到的捶胸顿足,恨自己手慢。
然而,这条看似无往不利的矿脉,底下却潜藏着冷酷的死亡陷阱。就在股民们沉浸在“搭顺风车”的美梦中时,一个接一个的《港岛交易所公告》如同精准落下的铡刀,骤然斩断了股价的疯涨势头:
“南华纱厂主要股东变动公告:小林天望先生以自有资金于公开市场购买南华纱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达5%,现成为公司主要股东及新任董事……”“永利塑胶主要股东变动公告:小林天望先生于日前收购……”“远华玩具主要股东变动公告……”
公告一出,犹如泄洪闸打开。高乔浩的执行团队严格遵循指令,一到5%,所有大额买单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市场清楚看到——那位“股神”买够了,目标达成了,不会再买了!
失去了最强大、最持续的买盘支撑,那些被透支了未来预期的空中楼阁瞬间崩塌。获利丰厚的聪明钱和恐慌的散户如同惊弓之鸟,夺路而逃。股价立刻如断崖般直线跳水,甚至跌破启动前的位置。前一天还在欢庆财富翻倍的股民,眨眼间就可能看着账面浮盈全部蒸发甚至陷入深套,哀鸿遍野。
“天杀的!又停了!”“不是说好的跟着小林生有肉吃吗?怎么一买到就甩手不管了?”“根本不管我们死活啊!跑!快点跑!”“来不及了!跌停了!我的棺材本啊!”“这根本不是炒股,是赌他还要买多少啊!”
市场的情绪在林火旺的“指挥棒”下,于极度狂热与极度恐慌的两极之间剧烈震荡。
就在这股“小林概念股”掀起的资本狂潮与踩踏惨剧交替上演之际,《亚洲日报》在头版头条以加粗的标题抛出了一颗威力更大的舆论炸弹:
一周二十席!小林天望不计成本,只为‘董事’虚名?
报道详尽罗列了小林短短几天内染指的近二十家公司的名称。这些公司持股比例均刚过5%,他借此成功跻身董事会,涉及行业五花八门:传统纺织、塑胶、制糖、玩具、电子元件乃至小型地产开发公司。
文章毫不讳言地指出,小林天望的行为完全违背了商业投资追求盈利的基本原则。他投入惊人资金狙击这些市值低、质地差、未来增长乏力的“垃圾股”,其唯一目的,似乎只是为了在最短时间内获得一个又一个“董事”的头衔。
“……其背后的动机,坊间议论纷纷。
但结合此前霍家大少霍震挺公开宣称要阻止其染指郭家柳茹梦一事……小林天望此番近乎‘撒钱式’地突击获取众多无甚价值之小公司董事席位,其醉翁之意不在酒,是否单纯为了与霍震挺大少争一口气,以展示其在港岛的‘存在感’与‘影响力’,着实令人玩味。”
报道一出,舆论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