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旗山,我仿佛看到了红军的身影,满山的杜鹃,饱满的热情,我已激动不已。汤家汇,一条小街道还能寻找到当年红军会师时的只砖片瓦吗?南溪,南溪,多么儒雅的名字,一阵风吹过,缕缕馨香,兰草已经开了,沁人心脾的幽香有一种甜透人心的感觉,是独特的,是属于大别山的。
翻过笔架山就是汤家汇了。一条街,两条街,被一条河隔开,又通过一座桥连接。走过拱桥,伸头看,这里曾经是红军医院,河里曾经漂过鲜血和尸体,是红军的还是土匪的还是民团的还是国民党反动派的,红的白的都已经暗淡,只有沙和汩汩的溪水。时间真伟大,不论是什么,哪怕是仇恨,几十年过去了,通过这条河都能漂白,都能涤尽。什么都过去了,只有这座桥健在,而这座桥一定见证过历史。我忽然想到,历史都是后人写的,那些见证历史的人,他们没有时间,他们忙于创造。就像这座桥一样整天思考着如何承载重量,哪有时间嚎叫呢?默默的大桥,也许就像周维炯,一句话也不说,让时光和岁月在这里老去。
周维炯早年就读于笔架山甲种农业专科学校时参与革命活动,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1月他赴武昌在黄埔武汉分校(后改名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并在毛泽东主持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听过课。学习结束,党派他回乡打入民团,伺机组织武装暴动。
深受大别山人民爱戴的红军名将周维炯,从小天资聪颖,十三岁就读完《四书》、《五经》。他大舅是清末秀才,私塾先生。舅舅教学生读《卖炭翁》,问:那么冷的天,老翁冻的腰都弯了,自己怎么不烧着烤?周维炯抢着回答说,像我父亲,自己烧炭舍不得烤,自己打鱼舍不得吃,想卖钱买粮食回家吃。说得舅舅眼含泪花。
周维炯率领起义的队伍向斑竹园进发,在中共商罗麻特委的统一指挥下,商南各区党组织统一举行立夏节大暴动,周维炯不费一枪一弹就解决了丁家埠民团,缴枪三十多条。
同一天晚上,南溪、李家集、牛食畈、斑竹园、吴家店、白沙河、南流河、包家畈、西河、汤家汇等地,也发生了共产党率领武装农民袭击当地民团的暴动。一夜间,包括丁家埠在内的各处反动民团全被消灭,并分头歼灭和乐两区几股反动民团,夺取敌军的武器,从而一举取得了胜利,起义部队完全控制了商南大片土地。
商南起义是黄麻起义之后大别山区发生的又一场影响深远的武装暴动。这是发生在白色区域的红色基因。1927年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之后,英勇的共产党人从血泊中爬起来,来不及揩干净身上的血迹,便义无反顾地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了无数次武装起义,大多数起义的结果与黄麻起义差不多,最好的情况也不过是在一些偏僻贫穷省份边缘创建并残留了一些兵力不大的赤卫队。在南京政府的军事地图上,它们不过是一些待剿的流寇,还没有谁真正将他们看成是一种威胁。然而驾驭历史之车的老人却看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它将预示着一个枪林弹雨、血流成河的年代就要到来;比喜玛拉雅山形成还早的大别山,将会变成一座红山褐土的革命发源地。
商南起义的指导者是中央巡视员曹壮父,总指挥是中共商罗麻特委书记徐子清。徐子清是湖北麻城人,黄麻起义的领导人之一,他与徐其虚、李梯云等五人一起被鄂东北特委派往商南活动,不久与当地党组织取得联系,成功组织了立夏节起义,接着便开始了商南苏区和红军的组建工作。
5月7日,具有临时政权性质的商南农民委员会成立,开始执行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政策。数日之内商南三区的地主粮仓被纷纷打开,土豪劣绅被起义农民一一处死。
5月9日,各路起义队伍齐聚斑竹园,召开群众大会,处决了豪绅罗维楚和反动分子周若发,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32师,周维炯任师长,徐其虚任党代表,漆海峰任参谋长,全师辖97团,团长肖方;98团,团长郑延青;师直特务营营长姚弟圃,全师二百多人,36条枪。
漆德玮是在周维炯打进丁家埠民团的同时打入商城县民团大队的。在暴动时,被调往商固边区驻防,因而未能参加。暴动成功后,早想回来,没有机会。正好县长指定民团大队长王继亚对起义军进行收买改编。王继亚首先派漆德玮执行这个任务。他认为周维炯暴动不过是为了某些权势,漆德玮是周维炯表兄,去做策反正适合。王继亚说,周维炯反正后,立即委任丁家埠民团团总,否则就派兵清剿。漆德玮接受任务很高兴,但怕中王继亚欲擒故纵之诡计,便说,周维炯是黑杀党,翻脸不认人,怕去了回不来,要求带武装,讲得好就讲,讲不好就设法把他诓出来干掉。王继亚说可以。漆德玮挑了十八名精明强干的士兵出发了。周维炯亲自迎接到四道河。这对莫逆相交的战友胜利的团聚了,32师如虎添翼。
5月10日,党和红军在斑竹园文昌宫召开工作会议,周维炯提出一个十分有战略眼光的建议,决定扩大红军,发展赤卫队和农民协会,建立苏维埃政权。会议决定在南溪黄鹤湾设立临时办事处,行使政府职能,由徐其虚任办事处主任。在南溪林氏祠建立学兵团,培训红军干部。在斑竹园附近的马冲成立军需处和红军医院,在佛堂拗成立红军兵工厂。至此,商南苏区初具雏形。莽莽苍苍的大别山,又多了一支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割据政权,一支为穷人争天下的红军队伍。
从这一天起,周维炯开始在大别山北麓的红白之战中崭露头角。32师成立后,发展红军、保卫苏区成了当务之急。商罗麻特别区委会上,周维炯审时度势,提议32师应扶暴动之余威,扫荡苏区附近的反动民团,夺取枪支,壮大力量,为将来更艰苦的斗争做准备!
这是一个很有远见的建议,区委书记徐子清当即表示支持。于是红32师成立的第三天,周维炯、徐其虚便率部从驻地斑竹园出发,一路东征,连克冈家寨、胭脂、大埠口等地民团,收缴枪支,开仓分粮,发动群众。每次战斗,周维炯、徐其虚总是亲率以丁家埠起义队伍为核心编成的钢枪连冲在前面,手拿大刀、梭标的战士和成千上万的苏区群众一拥而上。三四天间,商南苏区周围的十几处民团不是被打垮,便是望风而逃,32师得枪40余支,战斗力增强了,苏区也在斗争中得到了扩大。
商南的反动势力对这支红军队伍的出现又惊又怕,迅速勾结起来向苏区展开反攻。5月16日,龙头凹民团头子石生财,逃进县城的反动民团头子顾敬之等,在汤家汇用铡刀铡死我红军家属和群众一百多人。他们带领重新收拢起来的亲区民团,又请来王继亚的商城县保安大队,共三百余人,带着三挺机枪,杀气腾腾地奔向红军后方基地斑竹园。
斑竹园只有些地方苏维埃的工作人员,形势十分危急。
商城地下党及时将情况告知东征的周维炯。
敌人来势不小,武器比咱们强,怎么打?徐其虚问周维炯。徐其虚是湖北麻城人,1906年生,1926年入党,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和黄麻起义,随后到木兰山打游击。1928年随徐子清来到商南,成为立夏节起义的领导人之一。现在又成了周维炯的搭档。
一个字:打!周维炯浓眉紧皱,分析说,顾敬之的民团没什么战斗力,王继亚的保安队也不会真为他卖命。定下巧计,埋下伏兵,定能取胜!
王继亚是商城人,在保定军校混过几年,后来在四川军阀杨森部当营长,因和上司闹桃色纠纷出了人命,逃回家乡,当上了县民团大队长。他根本没把周维炯这支起义军放在眼里。
周维炯这几个毛猴子兵,人不过百,枪不过五十,且都是草介之辈,只要我王某亲自出马,消灭他们易如反掌。王继亚夸下海口。
王继亚带了一个连的兵力,经余子店、四道河到南溪,分两路向大埠口一带的红32师进攻。
周维炯率部连夜赶至余富山,这儿是敌人的必经之路。周维炯将红97团放在山上,担任正面阻击,98团埋伏在对面小树林里,一见敌人溃退,就从半路杀出,将其截为数段,包围歼灭。
同志们,你们以前老说手里没枪,现在王继亚送枪来了,你们敢不敢打呀?战前,周维炯大声向战士们发问。
咋个不敢打?战士们说,只要炯爷在,我们就敢打。
好,到了时候,你们就看我的。周维炯说。
下午3点钟光景,石生财、顾敬之、王继亚的人马出现在山下大路上。
给我打!周维炯一声令下。
红32师的78条枪全集中在97团。当时这78条枪一起开火,子弹飞蝗一般飞向敌人,山上山下,枪声震耳,条条蓝色烟带窜进敌群。王继亚、石生财的人马突遭如此猛烈打击,前面的纷纷毙命,后面的惊呼一声没命地朝后跑。
敌人出现了整体崩溃的迹象。
同志们,跟着我,冲啊——!周维炯见时机已到,高喊一声,和97团团长肖方同时跃起,率领着这个团的大刀队和梭标队冲下山,与敌人展开肉搏。敌人军心已散,如决堤之水向后涌去。
妈的,怎么会这样!王继亚胖头胖脑,一脸横肉。他骂了一句觉得势头不对,掉转马头,率先逃命。
顾敬之这条老狗别看他家有水牢,老虎凳,专门对付穷苦老百姓,这回他依仗王继亚给他壮胆,见王继亚先逃,气得大骂连声,三十六计走为上,他也将马屁股一拍,跟着逃命。
突然,对面小树林里山崩一样响起一片杀声,原来是徐其虚和99团团长郑延青率部杀将出来。逃敌遭此一冲,立即散为数群,满山遍野,争相逃命。
给我追!冲到山下的周维炯怒眉直竖,大声命令战士们。
石生财比较狡猾,带领民团三十多人走得慢,刚出笔架山就迎到败退回逃的王继亚民团,知道大势已去,带着人马立即逃到黄柏山躲了起来。
一个多小时后,战斗结束。三十多名敌人被击毙,四十多人做了俘虏。周维炯清点武器,发现只缴到二十多条枪。原来王继亚的保安队和顾敬之的民团钢枪也不多。
周维炯对战果很不满意,皱着眉头对徐其虚说,这些俘虏你来处理,我带队去打双河、皂靴河民团,再弄一批枪来!
这天夜里,周维炯率领红32师连续突袭双河、皂靴河民团,两战皆捷,缴枪十余支。全师一百多人基本上都有了钢枪,士气大增。
王继亚、顾敬之败逃商城之后,商城境内的地主武装对周维炯闻风丧胆,不敢再来骚扰。周维炯一发而不可收,再次向徐子清请示,要带领队伍超过豫皖边界,兵出大别山东麓,到皖西金家寨、燕子河一带扫荡民团,夺取武器,扩大红军和苏区。金家寨和燕子河都是皖西的好地方,那里依山傍水,清秀奇丽。
维炯,去吧,趁敌人正规部队还没有进攻,多搞点部队、武器和地盘!徐子清同意兵出皖西。
周维炯、徐其虚二次率部出斑竹园,一路东南,越过豫皖边境,突然出现在皖西六安治下的金家寨。民团头目汪东阁猝不及防,望风而逃。红32师留下一批人发动群众,主力南下英山燕子河,将当地民团打得大败。周维炯接着又挥师东下,袭击请佛庵,连战皆捷,皖西震动。受其影响,6月初商城白军一个连起义,参加红32师,为首的是连长吴云山。被编为100团,由吴云山任团长。其后又有蒋军散兵40多人携枪投奔红军。
不到三个月,红32师已由100多人36条枪发展到300多人枪,声威大震。
7月间,由于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引起周围的国民党反动派的不安。湖北军阀夏斗寅和河南军阀任应歧各一个团以及反动民团四千多人向我中心根据地南溪、丁家埠一带进攻。32师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决定暂时跳出根据地,转入外线,寻找鄂东红31师会合。部队开至葛家湾时,100团不听调动,要住下休息。这支队伍收编后,土匪恶习不改,不但不服从调动还经常抢老百姓的东西,强奸妇女。周维炯等师领导多次教育也无效果。如不采取果断措施,终成隐患。师党委决定在葛家湾将100团缴械,士兵解散。100团士兵原是土匪,多是亡命之徒,武器装备也好,红97、99团虽号称两个团,人枪不过二百,要缴100团的械,恐怕很难对付。当晚,周维炯带领两个警卫员,以召集100团连排干部开会名义,控制连排干部,强行改编。副师长漆德玮指挥部队对100团实施包围。周维炯和两个警卫员各带两支手枪,他当场对100团连排长说,今晚请大家来,有一件事情宣布:师部决定将100团改编,不听编的,以军法论处!
会场立刻紧张起来,一个排长正准备掏枪行凶,周维炯的警卫员顺手一枪,把他打倒了。周维炯手握双枪,一步跳上桌子,大喝一声,谁敢动一动,我就敲掉他!就在这时,两个警卫员被他们打倒了。周维炯手疾眼快,连发几枪,七个连排长被打倒六个,就剩吴云山一人。吴云山全身哆嗦地说,请师长饶命,我是真心投诚,主要是部下恶性不改,如能宽恕,我一定跟红军干到底!
这时整个村子已枪声大作,周维炯攀爬到一间房顶上喊话,大家愿干红军就干,不干的发路费回家。吴云山也大声叫喊,让大家停止抵抗,听候改编。
枪声停下来,吴云山把队伍带到一个稻场上集合,除了吴云山等三十多人愿意留下外,其余每人发了四块银元遣散回家。留下三十多人编入红97、99团,又从该团抽调60多人恢复了100团,漆德玮兼团长,吴云山任副团长。吴云山后任“英雄钢团”红33团团长。他对师长周维炯感情很深,说起周维炯的死,他常常落泪。这位身经百战的英雄团长在红军西征途中壮烈牺牲!徐向前说,吴云山在全军是数得着的团长,打仗机智英勇,死得很可惜。
1929年10月,蒋冯战争爆发,双方忙于调兵应战,在客观上对根据地和红军发展极为有利。六安中心县委派人找到周维炯说,周师长,请你们支援西镇农民暴动。
霍山县漫水河西镇,土豪劣绅密谋镇压农民运动。周维炯率部立即出发,当晚赶到闻家店,决定兵分三路,他和当地党组织负责人刘仁辅、徐育三人各带一支突击队,先解决闻家店、楼房湾、燕子河三个地主自卫团,然后会师长山冲,总攻西镇事务所老巢。战斗只用三个多小时,三地敌人基本消灭,缴枪四十多支。拂晓前各路大军进入长山冲,将尚在策划大逮捕的乡保、团总和地主豪绅包围起来。
我三声枪响,你们要不退,老子叫你一个跑不掉。西镇自卫团团长陈先党大叫。
周维炯高声喊道,我是周维炯,今天有红军在此……话还没说完,就将一梭子子弹打出去,陈先党哎哟一声倒了下去。树倒猢狲散,那些人发一声喊:红军来啦!没命地乱跑乱窜,周维炯已布下天罗地网,除大恶霸地主刘佐延一人藏在阴沟漏网,全被活捉,缴枪三十多支,起义军胜利攻入漫水河西镇事务所这个反动堡垒,不到半小时,留守的二十多个敌兵全部缴械投降,西镇人民见了青天。
32师在驰援西镇前就得知商城县民团和李克邦、顾敬之地方民团为征收捐税,混战于商城北乡的消息,城里只有警卫队和红枪会三百多人驻守。智取商城——一个周密巧妙的计划在周维炯头脑中形成。
周维炯在师部手枪队中挑选了16名精干战士,化装成卖柴的、卖油条的,天亮时混进城去,控制四个城门的门岗和岗楼。全军分四路隐蔽靠近,以南门枪响为号,由漆德玮率100团主攻。
天亮了,红军都隐蔽在商城周围的山上。山城不大,地形易守难攻。通往街道的南门是一个壁陡的斜坡。负责解决南门的周发若是长工出身,性情急躁。他和另外三个战士挑着柴禾正向城门里挤,一个人要买他的柴,问他多少钱一担,他本无心卖柴,故意把价钱讲得高高的。那个人骂:妈拉个蛋,怎能要这么贵!周发若两眼一翻骂道:你娘个吊,嫌贵你别买!那个人上来打周发若,其他同志怕误了事,上前劝说,但周发若手枪已掏出来,大叫:老子崩了你!那个人一看要枪崩他,吓得翻身就跑,边跑边叫:土匪来了!黑杀党进城了!城门骚动起来了。两个岗哨和岗楼上的哨兵不知出了什么事,端着枪走出来查看。红军看事已暴露。一齐掏出手枪,先打倒了两个门哨,接着又打倒了从岗楼下来的几个匪兵。此时,装着卖柴的红军用肩担捅死了哨兵,也占领了北门。隐蔽在城外的部队听到南门枪响,吹起了冲锋号,一齐向城里杀来。敌人这时刚刚起床,遭此袭击,仓惶应战。红军英勇冲杀,势如破竹。周维炯和漆德玮率部直取县衙,和敌警卫队展开了激烈巷战。周维炯两支手枪,左右开弓,弹无虚发,敌警卫队一百多人渐渐不支,举手投降。红军占领了县衙,在县衙的门楼上插上了红旗。不到一小时,整个战斗结束,城里三百多名敌军,死伤过半,其余当了俘虏。周维炯召集师团干部会议,布置防务,县苏维埃政府迁驻商城,改商城为赤城。这个一向被反动势力统治的县城沉浸在无限欢乐之中,王霁初改编了一支歌谣《八月桂花遍地开》,唱遍了全中国。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张灯又结彩呀,光华灿烂现出新世界,亲爱的工友农友们啊,唱一曲国际歌庆祝苏维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