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芷舔了舔干涩的唇角,站在墙上,看着漫天火海,一股腥苦在口中化开,胳膊上一紧,被人拉住。她扭头看了眼,见是檀儿,任由她将自己拽进了烽火台里。
“王妃,您快走吧,檀儿留下替您守城。”檀儿拉着她的手,眼尾有些泛红。
“是啊王妃,你快些离开。”李旦单膝跪下,说:“王爷要属下等护您安全回京。”
徐芷耳边嗡鸣半晌,眼前的视线才清楚了些:“檀儿,你拉我回来做什么,眼下城中危难,我怎可一人独善其身。”
旁边老兵剧烈咳嗽几声,艰难道:“看来你们还不知道啊,这凌千户眼看关卡就要顶不住了,要弃城。”
“不是还要几日后大军就会来了吗!为什么还要弃城!”
这几日里,徐芷眼看着流矢从身边擦肩而过,看着周围的士兵或战死城楼或坠下城墙摔成肉泥,这么拼命不就是为了守住襄城,等待大军救援吗,要是城破了,这些老弱妇孺她们怎么办,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满村被屠的画面,徐芷顿时头痛欲裂。
弃城?凌千户怎敢如此!
李旦骤然站起身来:“襄城是关隘,若是城破后面河西危矣!若弃城,和让出西南十九城有什么区别?他怎敢!”
徐芷转身下了城楼,无论如何,她都要阻止凌千户弃城,不能让悲剧在一次重演!
凌千户在帐中踱步,脸上阴云密布。
烽火点了几日不歇,燕王妃那边说是快则五日,这眼看都快守不下去了,再送出去的求援信像是石沉大海,谁知道是不是被匈奴军尽数劫去了,城里所剩余的兵马算起来不过几百,粮草也所剩无几,守城简直是天方夜谭。
匈奴军向来凶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谁知道破城之后会不会屠城?
这种时候不弃城而逃难道要留下等死?
凌千户拿定主意,刚要出去看看车马准备怎样了,不等出去就见一人进帐,他当是自己的亲兵,当即怒道:“收拾好了?”
徐芷刚下城楼,身上带着寒气,闻言缓缓抬起头,眸子布满了血丝,闻言,她心知那老兵的话并不是空穴来风,襄州城的守卫将军凌千户是真的要弃城!
“王...王妃,您怎么来了?”凌千户见来人不是自己亲兵,吓了一跳
徐芷缓缓一步一步逼近。
“身为朝廷加封的千户,不去守城,反而有弃城之心,你当真对得起朝廷对你的重用吗!”
“凌千户,你可想过你若是走了,襄城百姓怎么办,那后面城池怎么办?前线拼杀的将士怎么办!这城万万不可丢啊。”
凌千户向来胆小自私,承蒙祖上荫蔽才承袭了军衔,在自身性命面前不会为任何人动摇,“这城时受不住的,这死的死,伤的伤,粮草所剩无几,还拿什么守,这只会枉送性命,不如王妃与我一道逃出去?”
徐芷指尖骤紧,几乎刺破掌心,声音更冷了几分:“你这般作为将百姓置于何地,将朝廷置于何地!千户三思!”
凌千户怒极,抬脚就要走:“本官自身难保还能管得了他们?这些城中百姓又不是什么沾亲带故的,本官为何要予命相博?更何况就算是有血缘关系,大难临头各自飞,王妃应该懂得其中的道理。”
为官不仁,为将不忠,这样的人就不配....
徐芷眼底杀意尽显,襄城不能丢。
凌千户忽觉脊背发麻,下意识地想要逃,刚走两步,忽然胸口一凉,他低下头,看见半截染血刀刃穿透心口。
喉咙发不出声音,一句话都没说,血溅当场。
李旦缓缓抽出刀,甩落刃上血,从凌千户腰间摸出兵符,交于徐芷手上,“王妃,这是号令军中将士的兵符。”
徐芷当然知道这是何物,她在徐建章的书房内有见过,但模样大不相同。
兵荒马乱的城池,百姓家家闭户,不断有尸体和伤兵从城楼抬下来。
徐芷站在城墙上用兵符召集了所剩不多的军士。
厉声厉色道:“我乃当朝一品燕亲王妃,匈奴军犯我朝疆土,凌千户抱恙昏迷,把兵符托付于我。从今日起,剩余人编做小队,轮流守城。”
“临阵脱逃者,斩。”
“口出馁言者,斩。”
“扰千户养病者,斩。”
“四日之后,援军定会赶到,到时候襄城之危自然能解!”
话音刚落,当即有人提出质疑,不肯相信凌千户抱恙,几人吵闹着要去帐中一探究竟。
徐芷脸色一冷,李旦手中那几乎快卷了刃的刀比他们的动作更快,当即砍杀了俩人,血顺着刀刃流下。李旦眼睛都不眨一下,若是以往李旦只需要看着徐芷,并不会听命于她,但这几日来眼前人的冷静自持给他当头一棒,跟之前更是判若两人,杀伐果断决绝,李旦甘愿听候徐芷差遣,这杀人的活自是得他来操刀。
“公然违抗军令,悬首级于城门前,以儆效尤。”徐芷身上的兵甲染血,黑发系于脑后,说这话的时候,唇角带着不明显的弧度,冷得逼人。
有违抗者自然有拥护者,不少有血性的军士在襄州生活数十年,宁可战死也不愿将城池拱手相让。凌千户是死是活他们不在乎,只要徐芷有本事将军心重新凝聚起来,他们就肯捏着鼻子认了这兵符!
有了拥护者,徐芷就不再那般举步维艰,几乎砍完了以赵龙为首的凌千户亲兵,之后又砍了几个临阵脱逃的士兵,一排脑袋挂在城楼,迎风飘荡。
徐芷的狠辣令人胆战心寒,除却这些狠厉手段外,她还捏造了一个火漆封的战报,里面装模作样地写着大军将归,令众再坚持几日。
有了这颗定心丸,守城将士也有了盼头。可饶是如此,还是不够....
伤亡越来越多,徐芷忙前忙后,本就大病初愈,现越发瘦弱,肩上的伤口发炎痛了许久,这些日子咬牙忍了下来。
后来,徐芷只得煽动百姓去守城,凉城之于他们,不仅仅是一座军事要地,更是他们的家,他们的根。
乃至第三日,所有男女老少,皆是兵。
血染头了襄城的天。
不见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