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还是好人多
拾云2021-04-26 14:263,232

  虽然姚家风评不咋的,但李氏夫妻向来老实肯干,做事勤快利索,与人交好,谁家有事喊搭把手,也是跑的最快的,人缘素来不错。

  于是或平日里和李氏关系好的村民,或热心的邻里,陆续来了好几户送吃的,或多或少,是表个心意。

  村口看牛的张爷爷考虑到姚守树受伤了,家里没男人劳动力,还背了一捆柴过来,就连住在老宅子隔壁的一位守寡老人赵氏,也颤颤巍巍的杵着拐杖送来两斤苞米粉。

  姚晓婵让李氏一一收了,现在不是跟人客气的时候,大家都是好心,既然收了一家的,别家的不收反而得罪人,回头有了再多加些还回去就是。

  周家的媳妇阿桂婶子过来时送了小袋粗面,还有一大麻袋去年存起来的玉米棒子,是她的儿子周安帮着扛过来的,这足够姚晓婵一家人在没别的粮食的情况下,吃上一个月。

  李氏和几个孩子感动不已。也正是巧了,这周安正是当初将姚晓婵从河水里捞起来,救了姚晓婵的人。

  姚晓婵听李氏的话,正式的给这位少年行礼道谢。

  周安已经满过十六了,看起来模样周正,听说很是勤劳,姚晓婵给他道谢,他有些内敛,不自然的后腿几步给避开了,连忙道:“不用不用,这是我应该做的。”

  这模样令姚晓婵忍俊不禁,过来这个世界不久,见过的这般年纪的少年,就只有上午山里遇着的那个小纨绔,那小纨绔嚣张霸道,相比下这少年却忠厚朴实,看起来果然顺眼多了。

  得知他们周家有牛车,姚晓婵就提出明天想要上城里一趟。

  李氏一惊:“你这孩子,真是想到一出是一出,去城里干什么?当心被拐卖。”

  “反正这两天也没啥事,我下午去山里掐了些野菜,去看看能不能卖掉,换些钱,买点东西回来。娘,你放心,我已经长大了,不会出事的。”

  姚晓婵打着算盘要去把那株人参卖了,趁着刚摘的新鲜,这个世界没有科学的保养方法,就这么放着,拖得越久,估计越不值钱。

  “我也要去,我也要去……”

  姚晓草和晓莲听了,也跟着附和,姚三娃则静静地站在一旁,眼珠子骨碌碌的转,佯装高深的看着三个姐姐。

  “你们这回先不去,下回等姐姐有钱了,买上马车,再带你们去城里玩,乖……”

  姚晓婵温声细语的哄着两个妹妹,一旁的几人听的姚晓婵的豪言壮语,不由笑了,这个时候没人会把姚晓婵的话当真。

  “我看你家这孩子懂事,她既然要去就去吧,也没事的,正好我们家安子明天也要去城里,给他姐送点吃的,就让安子捎着她一起去。”

  阿桂婶子对李氏道,她的大女儿嫁的不错,嫁到了城里,男方是在茶楼里当管事的,很有体面。

  话说到这份上,李氏不得不应了。

  ……

  因为有粮食,今晚这一家子也这么长时间来第一次吃上晚饭。

  李氏用崔奶奶给的细面,和别家的粗面各舀出一点,合在一起揉成面团,加了些菜叶子、粗盐做陷,放在锅里烙成了十来个面饼子。

  姚晓婵在弟弟妹妹疑惑的注视中,亲自动手清洗木桶里的小东西。

  时间有限,姚晓婵留下了螺蛳,找出一只木钉,把滑动的鳝鱼捉住头部,固钉在木板上,将鳝鱼一一解剖掉,剔内骨,切段。

  还有泥鳅弄干净,剥好虾仁,已经满满三大碗,够一家人吃晚上这一顿了。

  端回厨房,姚晓婵让李氏掌火,锅洗干净后,下油热锅,然后将鳝鱼倒下去爆炒,预计九成熟后倒入切好的芹菜、蒜叶,再加少许盐、辣子,翻炒几番后出锅,装盘,扑鼻香味溢满整个厨房,引得三个孩子围着她打转。

  用同样的方法炒好剩下两样,才端回堂屋开吃。这一顿是姚晓婵来了这个世界这么多天吃的最舒服的一顿,够饱,味道也够好。

  三个孩子也不知道多久没吃到肉了,吃的欢喜,满嘴油腻,直赞大姐真聪明。

  李氏和姚守树也不知道这些平时不起眼,像鱼又像虫的小东西这么做出来,竟有如此味道,还有那山里到处都是,无人多看一眼的野草,加在里面也这么香。

  看几个孩子吃的好,心里也高兴,分家搬家的阴霾散了不少,问姚晓婵怎么想到这么吃的,姚晓婵答:瞎琢磨的……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周安就过来接姚晓婵了。

  姚晓婵收拾好,把人参用布包起来放在背篓中央,上下都装着野菜,晃眼一看,看不出来。

  背着背篓出来,周安就塞给她一个白面馒头,姚晓婵一愣,心底划过一丝暖意:“谢谢安子哥,我吃过早饭了,你留着自己吃吧。”

  “没事,你留着中午吃,等会儿回来肯定已经下午了,中午不吃肚子会饿,城里的东西很贵,包子都要三文一个。”

  周安转过身去驾着牛车,目光似有若无的看了姚晓婵的背篓一眼。

  姚晓婵囧,她那点野菜,听李氏说估计全部卖出去,也就能只卖五六文钱,这中午一个包子就去了一半,也太寒酸了点。将馒头放起来,也不好再拒绝。

  姚林村距离城里不远不近,牛车慢吞吞的赶着,等到了城门口天已经大亮,官道上往来的人也多了起来。

  进城之后,姚晓婵开口要先去给姚守树买点药,向周安问了最大的药房地址之后,就和他分开了,商定下午在城门口汇合。

  沿着周安所指的路线,姚晓婵一路寻到了这渝州城最大的药房。

  药房内干净整洁,有客人或看诊,或买药也低声的询问着,姚晓婵一路走到柜台前,不由感叹这古人的智慧和素质,一点也不比现代人差,不,应该比现代人更好。

  “哟,小姑娘,买药呢?”

  柜台前年轻的小哥放下算盘,抬头看到姚晓婵穿着一身补丁衣服站在柜台前,也不过多看了一眼,就收回视线笑着问,没有丝毫看不起和蔑视。

  “恩,买药,但也卖药,这个,你先看看能值多少钱。”姚晓婵淡笑着将人参递给他。

  小哥见她动作有些慎重,也双手过来接,打开包裹着的布,就见这人参货色不差,有些惊讶的看了姚晓婵一眼,才反问:“姑娘既然要卖,可有想过要卖多少银子?”

  “最少二百两。”

  “这个价高了。”小哥摇头,“咱们店里收这样,最多一百五。”

  “那就算了,我去别家问问。”

  姚晓婵毫不犹豫的将人参拿回来,背起背篓就要转身往外走。

  “诶……小姑娘别急啊!”

  小哥见她真要走,连忙拉住她,暗叹这姑娘机灵:“一百八十两,这是最多价了,若是不卖你换了别家,可没有这个价。”

  讨价还价是常理,但姚晓婵也相信这么大一家店,不会坑她一个小丫头,就这么顺水推舟敲定了。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之后,姚晓婵又提出要买一副药,既然有钱了,姚守树的腿不能拖,若是可以,最好请个大夫一起回去瞧瞧。

  让姚守树自己出来不现实,牛车很慢,但并不代表不颠簸,他的腿可经不起折腾。

  把姚守树腿伤前因后果说清,小哥表示可以先开一副药回去给他吃着,等明天或后天出诊的郎中时间排出来有空了,再过去看。

  “人呢?人呢?等了老半天了,去哪了?”

  正谈着,另一边柜台前,一个妇人敲着柜台大声问,她面前空无一人,想来是柜台后的人有事出去了。

  “来了来了。”

  小哥递给姚晓婵一个歉意的眼神,让她稍等,自己赶紧向那边跑去,这时那妇人也回头,正巧就看到姚晓婵,顿时惊讶出声:“婵丫头?”

  “你怎么在这里?你在这干什么?给你爹买药吗?你哪来的银子?是我娘给你的吗?”

  妇人不理那小哥了,向姚晓婵走来,接连几个问题,一个比一个更严肃,声音越来越尖利,引得店里的众人纷纷回头,不满的看着她。

  “四姑姑。”

  姚晓婵看着这妇人,调出原主的记忆想了一下,才想起这人是姚守树的小妹,连氏的幺女,听说当初是拖媒人找关系,嫁到这城里给一个粮油铺子的小管事做了媳妇,后来生了两个儿子站稳脚跟,但第三个儿子却先天不足,一直都用药保着,也亏得那小管事家有些家底,不然还真撑不住。

  看来她又是来这给小儿子买药的,姚晓婵向她点了点头,“掐了点野菜来卖,卖了给爹买点药回去。”

  除了卖人参这茬,倒也没有隐瞒什么。

  “这样啊,那你药买好了吗?”

  姚氏一听不是她娘连氏给的钱,脸色缓和了些,她就说嘛,昨天她向连氏要钱,连氏都才只给了六两银子就推说没了,怎么可能今天就拿钱给她那瘸子二哥买药呢!

  往姚晓婵的背篓里望了一眼,见里面还有几把野菜,只当是卖不掉剩下的,直接躬身去将野菜全部拿起来。

  “这点菜我要了,你药买好了吗?多少钱?我帮你给了吧!你们也真是的,你爹既然都已经瘸了,能做什么事就帮着做,别一天到晚躲在屋里不出来,像谁欠了你们一样,你大伯父养你们一家也不容易,你们吃白食要有自知之明,还买什么药治什么治啊?不浪费钱啊?真以为这银子来的这么容易?看你今天也不知道卖了多少野菜,才凑齐一副药钱,在家正事不帮着忙,尽干这些歪门邪道,你那钱就留着回家给我娘吧,就说你爹的药钱,我开了。”

继续阅读:第23章 你的人情,我不稀罕!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锦绣农女之一品商妃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