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殿下,你这一口鱼,吃出了大唐的万贯家财!
爱吃糖果巧克力2025-10-10 15:292,845

李承乾的出游大计,执行效率堪比急行军。

他无情地谢绝了东宫属官们哭天抢地,想要跟随他一同“教化万民”的请求。

也甩掉了那个恨不得黏在他身上的科研狂魔弟弟,李泰。

最终的随行名单,只有称心、如意等寥寥数人。

个个都是身手高强、沉默寡言,并且早已洞悉他“懒”之本性的贴身心腹。

一行人换上寻常富家公子的行头,怀揣着户部支援的巨额银票,次日天还未亮,便如游鱼入海,悄无声息地溜出了长安城。

目的地?

江南。

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几个字,早已深深烙印在每一个穿越者的灵魂深处,是毕生追求的终极浪漫。

至于考察盐铁?

见鬼去吧!

那不过是用来忽悠皇帝老爹,换取自由的借口。

在他李承乾的人生规划里,画卷上只应有小桥流水,案几上只应有美女佳肴。

一行人晓行夜宿,刻意避开尘土飞扬的官道,专挑那些风景秀丽、人迹罕至的山间小路。

李承乾彻底放飞了自我。

他四仰八叉地躺在特制的、内里铺着厚厚软垫的宽大马车里。

耳畔是清脆的鸟鸣,鼻尖是幽淡的花香,嘴里品着长安带来的顶级糕点,再呷一口用清洌山泉刚刚烹煮的新茶。

舒服。

他舒服得几欲呻吟出声。

这他娘的,才叫人过的日子!

当太子有什么好?每日寅时就得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面对一群唾沫横飞的老头子,还要时刻提防着暗处的冷箭。

哪有此刻这般逍遥,这般自在。

半个月后,车队悠悠哉哉地晃进了后世所称的“两淮”地界。

此地襟江带海,自古便是产盐重镇,朝廷盐税的大头,皆出于此。

李承乾本能地想绕路走。

“盐”这个字,如今对他而言,多少有些敏感,容易让他联想起朝堂上那些烦心事。

可惜,天不遂人愿。

这日,他们在淮安城外的一处驿站歇脚,听闻此地“淮白鱼”乃是一绝,便点名要尝尝。

鱼,是无可挑剔的好鱼。

才从河里捞上来,在盆里活蹦乱跳,鳞光闪闪,鲜活得能溅人一脸水珠。

厨子,也是方圆十里最有名的老师傅,一手烹鱼的绝活已臻化境。

然而,当那盘雾气氤氲、鲜香扑鼻的清蒸白鱼被端上桌时。

李承乾仅仅尝了一口。

他的眉头,瞬间拧成了一个死结。

“呸!”

他毫不顾忌形象,猛地将嘴里的鱼肉吐在了地上。

一旁的称心脸色微变,立刻凑上前低声问:“殿下,是鱼不新鲜?”

“鱼是好鱼。”

李承乾拿起筷子,又在那乳白的鱼汤里轻轻一蘸,用舌尖细细品咂。

下一刻,他的脸色变得比锅底还黑。

“是盐!”

“这盐,不对劲!”

一股难以言喻的苦涩与土腥味,在他的味蕾之上轰然炸开,粗暴地蹂躏着他挑剔的神经。

好端端一条极品的江中白鱼,竟被这拙劣的盐,糟蹋成了一锅无法下咽的垃圾。

暴殄天物!

这简直是对食材的亵渎!是对一个资深吃货的终极侮辱!

李承乾的脸彻底沉了下来。

“去,把厨子叫过来。”

片刻后,那位掌勺的老师傅被带了过来,两股战战,神情惶恐。

“老丈,我且问你,你们这菜里用的,是什么盐?”

“回……回贵人的话,是官盐啊。”厨子满脸无辜,声音都在发颤,“小老儿祖祖辈辈都在这儿做菜,用的都是这盐,向来是这个味儿。”

“官盐?”李承乾的疑惑更深了,“官盐就这德性?”

在他的记忆中,唐代的制盐工艺虽比之后世,但也不至于烂到这种地步。

厨子以为他不信,苦着脸叹了口气,压低声音解释道:

“贵人您是外地来的,有所不知。我们这地界,靠海吃海,早年间,家家户户都可自煮海盐,那盐,白得像雪,鲜得能让人把眉毛都吞下去。”

“可自打前朝开始,朝廷便严禁私煮,把盐场全收归官府。这官盐嘛,一是价格贵得离谱,二则……就是您尝到的这个味儿。里头全是杂质,又苦又涩。”

“我们也没法子,市面上只许卖这种盐。听说那些真正好的精盐,都是特供给长安城里的大官贵人们的,我们这些寻常百姓,哪有福气见得到啊。”

李承乾瞬间明白了。

盐铁专营,官府垄断。

这便是垄断经营下,最典型的弊病——质量无可避免地下降,价格却居高不下。

他本不想多管闲事。

可一想到接下来的江南之行,自己的味蕾可能要日复一日地遭受这种劣质盐的荼毒,他就感到一阵深入骨髓的烦躁。

这,严重影响了他的旅游体验!

这,严重破坏了他的咸鱼心情!

不行。

为了自己接下来的口福,这件闲事,非管不可。

“此地最大的官盐场,在何处?”他沉声问道。

厨子连忙指向东边:“出城往东三十里,海边上,便是板浦盐场。这方圆百里的盐,都是从那儿出来的。”

“称心,”李承乾眼中闪过一抹决断,“备马,我们去看看。”

半个时辰后,李承乾站在了板浦盐场的场部门外。

眼前与其说是盐场,不如说是一片被圈禁起来的巨大滩涂。

烈日之下,成百上千名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盐工,如同蝼蚁般,挑着沉重的海水,麻木地倒入一口口巨大的铁锅之中。

浓烟滚滚,遮天蔽日。

灼人的热浪混杂着那股熟悉的、令人作呕的苦涩咸腥,扑面而来。

不远处,一个管事打扮的壮汉,正挥舞着手中的皮鞭,狠狠抽打在一个不慎打翻了水的瘦弱盐工身上,嘴里骂骂咧咧。

李承乾的眉头皱得更深了。

他没有惊动任何人,只是带着称心,绕着盐场的外围,沉默地走了一圈。

他看见,盐工们费尽心力煮出的,是一种灰黑色的粗盐,里面肉眼可见地混杂着大量的泥沙与不明杂质。

这些所谓的“官盐”,就这么被随意地堆放在露天的草棚下,任由风吹雨淋。

管事们再将其分装入袋,发往各地,换取高额的利润。

效率低下,工艺原始,产品劣质。

李承乾摇了摇头。

脑海中,后世纪录片里看过的“滩涂晒盐法”清晰地浮现。

开辟盐田,构筑沟渠,引入潮水,利用日光蒸发,让盐分自然结晶。

那种方法,不仅产量巨大,省时省力,产出的海盐更是洁白如雪,质量远非眼前这种粗陋的“火煮法”可以比拟。

最关键的是,它几乎不消耗燃料!

李承乾抬眼看了看盐场旁那座几乎被砍伐殆尽、光秃秃的山头,心中只剩下两个字。

愚蠢。

这不仅仅是技术落后的问题,更是管理上的彻底失败。

他转身回到马车上,取来纸笔,蘸饱了墨,手腕翻飞。

一张简易的图纸,很快便跃然纸上。

图上,是一片片被整齐分割成格子的盐田,旁边辅以水车和沟渠,并清晰地标注着“纳潮池”、“蒸发池”、“结晶池”等几个关键区域和步骤。

他又在图纸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阐述了“日晒为盐”的基本原理,及其节省成本、提升品质的巨大好处。

“称心。”

李承乾将图纸递了过去。

“找个机灵点的人,把这张图,想办法匿名投进这盐场的官署里。”

“就说,是云游方士偶然路过,不忍见此地百姓食此劣盐,特赠‘点石成金’之法。”

他懒得亲自出面。

搞得太正式,少不得要层层上报,引来各路官员,接着就是请功、封赏,麻烦得要死。

他只想解决那个该死的盐味问题,然后继续自己悠闲的美食之旅。

借“方士”之名,最是省心。

这个时代的人,上至帝王,下至走卒,都信这个。

称心心领神会,躬身领命而去。

李承乾在马车里伸了个大大的懒腰,骨节发出一阵噼啪脆响,重新舒舒服服地躺倒。

“走,我们换个地方,找点好吃的。”

“但愿下一顿鱼,别再是这个鬼味道了。”

他闭上眼睛,很快便将这桩小事抛诸脑后。

在他看来,这不过是漫长咸鱼假期里,一个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随手为之的小插曲。

解决一个味觉上的小麻烦罢了。

他打了个哈欠,满脑子都在盘算下一站是该吃烤全羊,还是该尝尝炖江鲜。

至于那张被他随手丢出去的图纸,究竟会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掀起怎样的滔天巨浪,又将如何改变无数人的命运……

关他屁事?

睡觉,睡觉才是正经事。

继续阅读:第79章 殿下只想吃口好盐,父皇直接封他盐铁使!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唐:摊牌了,这太子我不当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