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依然记得父亲第一次带我入宫的那一天。清晨温柔的阳光撒满了紫禁城,每个宫殿都显得十分庄重而耀眼。父亲牵着我的小手,沿着漫长的宫墙缓缓前行。干净又宽阔的石砖路上只有我们父子俩安静的身影,仿佛一大一小两滴油墨在白纸上轻轻划过。
我们站立在养心殿外等待通传。父亲低下头对我说:“东阳,一会儿见到皇帝要听话,知道吗?”那时我才三岁,尽管很认真地点了点头,却全然抵挡不住满脸的稚气。
当值公公宣我们进殿,我个子太矮,无法跨越门槛,父亲把我抱了过去,便听见殿上一个年轻却浑厚的笑声:“小神童,脚真短!”父亲连忙拉着我跪下:“微臣李淳携幼子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小神童上前来。”
父亲轻轻推我上前,我胆怯地走近端坐在龙椅上的景帝,望着他清澈的双眼和上扬的嘴角,低下头道:“参见陛下。”
“小神童,朕说你脚短,你承认吗?”
“回陛下,不是我脚短,而是天子门太高。”
“哈哈哈。”景帝高兴地把我抱坐在他右膝上,见父亲还站立在下面,又问道:“儿子坐,老子站,合乎礼乎?”
我答:“嫂嫂溺,叔叔救,权宜之计。”
景帝又一次发出惊喜的笑声。这位刚刚被太后和众臣推上宝座的皇帝掩饰不住对我的极大兴趣,然而他表现出来的亲切却丝毫未减少我内心的胆怯。他接着问了我的姓名和年龄,我都如实相告。他说:“朕听说你会写一尺大字,可否写来让朕一观?”我点点头,从他怀中跳下,走到旁边的桌案提笔写了个“龍”字。景帝赞道:“小小年纪,不简单。赏!”公公拿来了宝钞赐予我,旁边的父亲连忙道:“东阳,还不快谢恩。”
“谢陛下赏赐。”我答道。
这时,当值公公进殿禀报:“启禀皇上,杭娘娘求见。”
“快宣。”
杭贵妃是我见过宫里的第一位娘娘。她是景帝独子的生母,深得景帝宠爱。我见他体贴地搀扶着杭娘娘入座,并介绍:“这是李淳的小公子——李东阳。可别看他年纪小,厉害着呢。李东阳,你再写个字给贵妃娘娘看!”
我想了想,写了个“鳳”字。杭娘娘见了,笑逐颜开,赶紧命侍女赏我糕点吃。
这一次觐见,景帝夫妇对我这个小孩印象颇深,同意待我稍大一些可与其他神童一起入顺天府学读书。
从养心殿出来,父亲原本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我望见远远天空中飘着一只风筝,那风筝飞啊飞,却突然断了线,正巧落在我和父亲的脚下。他拿起风筝,四下望望,发现风筝好像是从南宫那边飘来的,便带着我朝南宫走去。
我们穿过几道宫墙,来到南宫外面,发现宫门紧闭,宫门下方有个小窗口被打开了,里面探出一个小男孩的脑袋,看见父亲手里拿着风筝,便开口道:“快把风筝还给我。”
父亲将风筝递给我,让我上前还给他。我拿着风筝,看着门里这个跟我一般大的小孩,问道:“你是谁?为何不打开宫门出来拿?“
“我是太子朱见深,父皇母后不让我出去。”
“那我把风筝从小窗给你递进去吧。”说完我才发现,这宫门上的窗口实在太小了,风筝很大,根本就塞不进去。我横着试了一下,又竖着试了一下。太子在里面巴巴地看着我,眼睛已经湿润了。我回头望了望父亲,又转回来对太子说:“你这风筝太大了,要是能变小一些就好了。”太子瞪大眼睛,仿佛期盼着我用什么法术将风筝变小。
“哎,有了!”我两手拽着风筝的翅膀一撇,风筝断成了两截,便可以从窗户塞进去了。
太子拿着折断的风筝,哇哇大哭起来。父亲赶忙把我从窗口边拉开。这时,我们听到宫门里一个年轻女人的声音:“小皇子,你怎么了?”
“他把我的风筝拧断了!呜呜……”
透过窗口,我看见一个侍女把太子抱了起来并哄他。里面又传出另一个女人的声音:“贞儿,快把皇儿抱回来。”这个叫贞儿的侍女看都没看我们便关上了小窗。
父亲问我:“你为何弄断风筝?”
“宫门紧锁,如不折断风筝,如何能从小窗还给他?”
父亲笑道:“好孩子,能随机应变。希望太上皇知道了,不要怪罪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