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面交代过了,上午四节课之间有一次20分钟的课间大休息,学校就是不让学生逛街,事实上很不容易做到。因为学校教职工家属院和学生教室、教师办公室、包括食堂等都在一个院子,学校大门是对外唯一的出口。那时候虽然改革开放了,学校经费上并不充足,学校大门,也不是现在的电动不锈钢折叠门,动动手指就可以自动开关。况且外边送报纸的,学校食堂采购送菜的,到家属院里串门找人的一拨接一拨,你要让看门的小杜老师,不断地开关一对厚重的红木大门,估计一天下来,小杜同志该罢工了。说起来事情虽小,实施起来却有点复杂。
想来,这就是为什么老党同志经常要在校门口,带着笔记本和钢笔溜达的原因。这正是管理全在细节,教学管理真的无小事呀!
但是这个复杂的问题,在小英老师分管业务那里,很快得到了解决。学校很快推出新制度,课间20分钟要以班级为集体,重温学习广播体操。课间操也分两部分,先是学生在座位上,跟着学校广播做眼保健操,老师要在现场监督,二是做完眼保健操,要整队到教室前空地上,做第五套广播体操,两项科目完成,基本就只剩下上厕所的时间了。这一招挺绝的!说起来,就是为了学生健康有个好体魄,而在我们班金哲同学的法眼看来,这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
只是他没有想到,第一把火是从课间操开始的。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小英老师以后亲自担任总教练,居然轮训教我们跳起来一套时髦的健美操。原因是,第五套广播体操太老套了,广播操音乐前的背景台词就是毛主席语录,第一句话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教育我们,锻炼身体,保卫祖国。广大师生做起来感觉怪怪的,那时候就不要说播放邓丽君的靡靡之音了吧,但是大街上、马路边的小店里放的流行音乐,往往都是《热情的沙漠》、《想你的时候》、《相约到永久》了。所以,对老套的动作进行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记不得小英老师教的健美操名字叫什么,只记得其中有个经典动作——要用一只手卡着腰窝,另一只手要岔开五指,两条腿要踏着音乐节拍,和腰身一起扭动。说实话,这种健美舞女生跳起来很是养眼,我们男生看起来往往两眼放光,而男生跳起来,感觉就像是一群野猪在模仿水蛇走路,真的对不起劲爆的音乐。所以男生学习起来就没有积极性,大有应付搪塞教练之嫌。小英教练于是又推行一项新政,每天早上早自习,所有班级课前20分钟,要集体到四中操场上跑步去。英子姐姐就在操场上,脖子里挂个吹哨等各个班,学生跑完步以班级为单位,再带回教室上课。我们一身的精力正无处发泄呢,只是我们班主任黄堂堂肚子很大,跟着我们跑,就不免气喘吁吁,他看起来脸色倒是更加严肃了。
据我们事后的观察,英子姐姐的“三把火”不是一烧了之,而是一把火变着方法换着角度烧了很久,一把火烧完了还有另一把火。
我们原来的教室所在的教学楼,是一座两层白色平顶楼房,第二学期就搬到有点古韵味道的老楼去了,因为两层白楼要加高变成四层。教室里一边上课,我们还能听到对面白楼,建筑工人们热火朝天的施工卷扬机忽忽闪闪上下。我们的任课老师中,不断出现有刚毕业的师范生的面孔,这些刚出道的年轻哥哥姐姐们课讲的好不好,拿高一新生来做个试验,是最好的选择。
记得有个哥哥来试讲物理,可是一说话就脸红,惹得前排黄海霞、乐美华和乔平几个女生,掩口胡卢而笑。女生一笑,这哥们更是满脸红晕,完全呈现出醉态。那一段我们如看小品,好在拿来做实验的课一般都不是主要学科,我们也乐见年轻面孔,他们的确欠缺课堂经验,但是还是有点新鲜的思想,为我们的课堂气氛总算带来了一丝生气。
我还记得,有一位美女姐姐,来上过语文课,讲读的是一篇论语里的文章。一般学校不会拿主课来进行试验,我之所以印象深,一是这位姐姐确是给人惊为天人之感,二是上课那天,老党和英子校长居然和黄堂堂一起,也在教室后排就坐。端的如此气氛紧张,那姐姐却不慌不忙,先朗诵一遍课文,再进行释义讲解,还穿插了参考书外的孔子周游列国遭遇尴尬的故事,间或中间对大家做出启发性地提问。想来那个形式,就类似今天的百家讲坛,听得大家直呼过瘾。
这堂课,真让我们觉得,以后干脆就让这姐姐,来调换黄堂堂算了。
我后来听到坐到靠后排的孙梅城同学说,当时,他看到两位校长面容慈祥,而班主任的脸色似乎更见严肃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所有来上过课的老师,讲的好的与讲的不好的,与我们时任老师没有一毛钱关系。以前老师怎么教,现在还是怎么教,这让我们多少有些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