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后,又有车驾驶进柠山县,扈从林立,旗帜招展,在柠山县衙停下。来人乃是楚州通判黄道仲,晟朝从五品大员,一身浅绯袍,金带十銙,身材臃肿,极怀富态。
早已收到消息的柳如和崔诩在官署前等候。三人互相寒暄,一番早已炉火纯青的客套话之后,在官阶最低的崔诩引领下,进入官署中堂。
早有差拨衙役上递茶水,两主官高坐主位。
一通茶毕,柳如直入主题,“本官猜想,黄通判到柠山,某不是也为张大明一案而来?”他只拱了拱手,说起话来不卑不亢,虽然黄道仲比他高了半级,但因政务机构不同,他不必有多少面对上官的拘谨,更别说他身在天不怕地不怕的御史台,不知怼过多少上官,别说一个区区从五品。
黄道仲放下茶杯,肥胖的脸笑得一颤一颤的,“柳大人说得没错,本官身为通判,有讼狱鞠辨之责,既然柳大人都来了,那么本官岂能不来?”
柳如点了点头,这确无不妥。
答完话后,黄道仲转头望向崔诩,笑容就消失了,颇有些冷厉地质问:“崔县令,张大明的案子,你递上来的案宗说的邪祟作乱,是怎么回事?”
崔诩在下方坐着,身形绷紧,对上黄道仲投来的表情,感到不寒而栗。他连忙站起来,拱手而答:“仵作鉴定,张大明死于意外溺水。但是,柠山县内流言纷纷,说是死于邪祟索命。”
黄道仲猛地一拍,桌子震了震,茶水溅出了几分,“什么邪祟索命,简直一派胡言!”
崔诩身躯也随之一震,对上威压,背也佝偻了,连忙解释,“回黄通判,这是法师之言,非下官之鉴,官府所查,乃是落水窒息致死。众所周知,楚州百姓巫祭之风极盛,百姓们不相信,都说是邪祟索命,这······下官也没办法。”
黄道仲冷哼一声,从椅子行到崔诩面前,瞪眼以对,“大晟皇朝,朗朗乾坤,是哪个法师在妖言惑众,乱我诇断,简直罪大恶极。本官最讨厌这种故弄玄虚之徒,不信刑侦,反问鬼神。崔县令,你不制止也就罢了,我听说这个法师还是你亲自上门,动用公款所聘,是何道理?!”
崔诩不敢面对黄道仲的眼神,畏畏缩缩,不敢发一言。
二人身后的柳如流出一丝诧异的表情,似乎黄道仲的反应大了些,当然这个念头仅仅是一闪而过,他连忙起身打圆场,“黄通判不必动怒,事已至此,还是破案为重。”
黄道仲慢慢消去怒气,面色惭愧地面对柳如,“本官看到这么荒诞的谳词出现在案宗,所以一时就怒不可遏,让柳大人见笑了。”
柳如淡淡一笑,问道:“那按黄通判之见,此案之判,是否有疑?”
“本官初来,不熟悉案情,只是冥案之说,非同小可,所以才慎重了些。又斗胆揣摩,或有晦暗之处,才惊动柳大人驾临柠山。”黄道仲一通解释,又把问题踢回给柳如,“不知柳大人可有什么发现?”
柳如摇着头,也说着“惭愧”。
见状,黄道仲眼底流露出一丝急切,脸色稍有不悦,思考了半晌,向柳如解释他来柠山的目的,“实不相瞒,其实本官来柠山,也不仅仅为了张大明的案子。本官收到消息,说柠山一带有盐枭出没,所以也斗胆揣摩柳大人或许是跟我听到了同样的风声,故亲来彻查。”
“盐枭?”听到这两个字,柳如立时提了心,“这消息,黄通判是怎么得来的?”
“这个······”黄道仲顿了顿话,解释道:“本官收到一封匿名信,此为信上所言。”
柳如又急问:“匿名信在何处?”
黄道仲脸色凝重起来,说道:“说来惭愧,收到匿名信的第二日,本官本想带它去官署,却发现不见了,想必是被什么人偷了去。起初我认为,信上之言未必可信,可无风不起浪,又逢信被偷了,那我也不得不重视了。”
听完此话,柳如若有所思。两封匿名信,一封给道察院,一封给通判,幕后到底是怎样子?
之后,黄道仲表示,也在柠山留下,彻查此事。于是乎,崔诩就把他安排在另一所公馆下榻。吩咐完人手布置公馆,崔诩即要告退,而被黄道仲叫住。
黄道仲竟然狠厉地瞪着崔诩,说话的语气森然可怖,“崔县令,你很急吗?”
崔诩脚步一滞,缓缓转过身,僵笑起来,“是有些公务,还需下官回去处理。”
“公务?怕是心里有些鬼吧!”黄道仲冷冷一笑,向崔诩走去,“你为何发颤?”
崔诩脚步不由自主退了一步,“您看下官这身子骨······哎,忙着布置给大人下榻的公馆,有些疲乏。”
黄道仲围着崔诩走了一圈,“傍上个好主子,忘记旧主了?”
崔诩脸色一变,官帽丝带被汗水浸湿,“黄通判说的哪里话,下官怎么能够忘记黄通判的提携之恩。”
对于这样的话,黄道仲自然是不信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他冷哼一声,“废话少说,张大明是怎么死的?快快如实招来!你千万别再拿什么邪祟那套来搪塞,你知道的,你蒙得住别人,但蒙不住我。”
崔诩脸色非常复杂,恐惧有之,愤怒有之,一股勇气涌上头,拱手道:“下官不清楚黄通判说什么,想必您是舟车劳顿了,请黄通判早些歇息,下官还有些公务需要处理,就不奉陪了,告辞!”说完,不看黄道仲什么反应,甩了个脸就走。
黄道仲指着崔诩的背影,气得冒烟,敢情这货是讽刺他累得脑子迟钝了,他连骂了两声“白眼狼”。
与此同时,楚州城官署,一个同样身穿绯红色官袍的中年人走入班房,嘴里叫嚷着“黄大人”。所过之处,大小官吏,甭管坐的站的,一一恭敬地敬礼。此人便是楚州知州,葛通。
找不到黄道仲,葛通便问班房里的书吏,可众人支支吾吾,说不出个准来,只说通判外出巡查,除此则不知具体去往何处,因何事出巡。
葛通是个久浸大晟朝廷的人精,从中嗅出了几分不对劲。道察院巡按御史柳如正在柠山县调查张大明一案的事,他一直暗中关注,立时就推断出黄道仲出巡的地方是柠山县。于是乎,他立即行动起来,带上扈从,搭轿朝柠山急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