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御史大夫
发财2025-07-02 19:052,071

李政叹了一声,对胡升而言,这无疑是一番嘲讽。

胡升内心悲愤,表面却是羞愧难当,无言以对。

不过,也不仅仅只是胡升念错了字,连云靖这位天子,更是打了个愣怔,口中喃喃细语,“哦?好在朕没有读出来,不然就被看笑话了……”

“只是,将进酒,将进酒,两个读音,不同意思,倒是李政的读音,涵义丰富,足以可见,他才识过人。”

“年纪轻轻便能做的如此出色诗文,果真令朕佩服矣!”

云靖已经对李政刮目相看了。

而他不知道的是,李政这篇诗文,其实是抄的。

不是别人,抄的正是华夏第一诗人李白的将进酒!

当然,大云王朝,与李白所在唐朝,并不属于同一个时空。

因此,谁也不会质疑李政的抄袭之举。

但,一时骄傲的李政,却没有注意到自己在答卷上,留下了明显的抄袭痕迹。

“不过……”

云靖重新看了一眼诗文后,却是提出一番疑惑。

“你这,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岑夫子,丹丘生,是甚的意思?”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陈王,指的又是何人?”

李政完全懵了。

他只是诗文的搬运工,哪知道李白大叔在写这篇诗的时候,注入的是哪门子诗意?

“呃,这个嘛……”李政满头雾水,只能胡乱编造,“岑夫子,丹丘生,只是与草民有过一面之缘的路人而已。”

“一面之缘的路人?”云靖诧异,“既只是路人,又为何写进这篇出彩诗文里?”

“呃,因为……”李政无意感慨道,“人生若只如初见,我与那两位路人,相逢驿站,偶然聚于雨时屋檐之下,只能以酒分愁,纵然如今已与他们,相忘于江湖,可每每想起,仍为那时的潇洒自在,感到异常荣幸。”

云靖猛然愣住,“只因一次偶遇,得两酒友,忘却雨时烦恼,幸哉幸哉!”

旁侧几人,尤其刘文与胡升,更是诧异。

没想到,李政临场写出的诗文,竟然裹挟着如此深邃的涵义?

“不过,这陈王,又是指的何人?”云靖继续发问,“据朕所知,本朝,并未封陈为王……”

李政哪知道怎么回答?

他又不是李白,岂能知道,李白写的是哪个陈王?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制作陈皮的王姓之人……

一念至此,李政却是恍然一怔,似乎想到了什么。

慢着!

陈王陈王,陈,又何须为王?!

仿佛抓到了一番思路,李政干脆如此解释,“圣上误会了,此陈非彼陈,所谓陈王,并非封陈为王,陈亦有两个意思,一为陈列,二为陈旧,陈王之意,乃是历史长河之中,那些只存在于过去的,诸位王侯将相。”

“试问,过往岁月,王侯将相,谁不曾为酒沉迷?”

“但为沉迷者,岂是脆弱?”

“非也,天下诸色人等,谁都有忧愁,无非只是,忧愁不同罢了。”

“正所谓,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他们唯一的共同点,无非只是以酒消愁。”

“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世俗山水之间也!”

李政这番话,完全是将诸多名人名言糅合在一块,打算糊弄一番。

可,谁能想到,他此番解释,却再度将他的诗文,拔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以至于,云靖都不禁一愣,激动得连拍数次桌子。

“妙,妙,简直太妙了!”

“俨然,令朕叹为观止!”

“原来,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竟是如此深意!”

“李郎,你令朕刮目相看矣!”

“朕,自愧不如啊!”

李政闻言,这才暗自松了口气。

多亏了九年义务教育,让他背了不少名言,才能够让他,用在这种场合啊!

果然,读书有用啊!

“诸位爱卿,尔等,意下如何?”

“李郎才识考验,如此杰出。”

“令他进翰林院,岂非理所当然?”

面对云靖询问,魏仁贤和刘文自然表示支持。

然而胡升却是不服道,“圣上,臣以为此事仍有不可之处……”

“哦?”云靖不悦横横视胡升,“胡爱卿还有异议?”

“回圣上,臣并非有所异议,臣只是,顾及朝堂公平。”

“纵然,李政才识杰出,可他并非进士,何德何能,够以于翰林院进修?”

“且要知道,翰林院上百人,皆为进士出身。”

“李政区区一介凡间贩子,怎能令他,以正常渠道,进得翰林院?”

胡升此话话音刚落,刘文便是不容置疑反驳道,“胡丞相此言差矣,所谓进士,难道不就是天子门生?天下秀才千千万,能够得到天子认可的,方为进士。”

“而今,李公子以一篇出彩诗文,得到圣上认可,他与进士,又有何区别?令他入翰林院,又有什么不对?”

刘文此言,有理有据,胡升难以反对。

当然,老狐狸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认败,话锋一转,他便是抛出一段反向提议,“刘丞相误会了,吾并非以为李政不可于翰林院进修,只是,李政并非正当进士出身,叫他进翰林院,怎能走正常渠道?”

刘文暂且不知胡升又在打什么算盘,只能沉默应对。

然而,下一秒,胡升的提议,却是再度让刘文面色大变。

“因此,圣上,臣以为,若要让李政进翰林院,不应让吏部给予官衔名位,而应由御史大夫作出决策。”

“而,好巧不巧,御史大夫淳于博,正于翰林院协理詹事府,不如就让淳于博大人,领李政,入驻翰林?”

刘文闻言大惊失色,“不,不妥!”

云靖正在考虑胡升这番提议,听了刘文这话,却是疑惑,“刘爱卿,此举有何不妥?”

刘文欲言又止,只因,淳于博这个人的情况,不好细说!

淳于博,三朝元老,现任御史大夫。

尽管,御史大夫,乃是三公九卿制度之下,重要级别的大官。

地位,仅次于丞相。

职权为管理官衔名位。

如任命官员的程序,都是经他之手。

但,自从大云王朝第五位皇帝云昭宗推行六部制度以来,御史大夫的职权,已经渐渐向六部之一的吏部过渡。

继续阅读:第四十九章 反向求情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万古一帝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