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云靖茫然的模样,李政才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导致云靖这位皇帝听不懂英文字母。
于是李政干脆补充道,“圣上,我指的是京城的经济民生状况。”
“你想啊,木工和铁匠师傅们贩卖工具得到了钱,是不是就会主动外出消费?有了消费,自然就能令银两频繁流通,既然银两都流通了,到最后不都得回到朝廷,扩充国库了?”
“何况,修桥时雇的民工,也不是白白出力,咱朝廷工部不都得跟他们支付苦力报酬?他们拿到了报酬,自然也会消费,只要他们做出了消费行为,自然就能促进经济发展。”
“圣上,你看,我说的成不成一个道理?”
身为天子,云靖并不愚钝,很快便悟懂了李政口中的道理。
不过云靖此前可没听说过这种理论,一时间对李政刮目相看。
只是,须臾过后,他很快便揪出了端倪之处。
“朕以为你言之有理,不过这番道理不能单单只作为单方面的一门道理。”
“修桥可以促进买卖,改善民生经济。”
“但南市建务,未尝不可。”
“如若南市要建,不也得靠着工具以及民工?建成之后,不也能抬高经济?”
“既是如此,反正都一样,何必要弃南市而坚持修桥?”
李政被说服了。
看来天子果然聪明,自己的三寸之舌,很难将他说服啊!
李政只能另辟蹊径,“圣上,臣以为南市与护城大桥都有重要之处,圣上何不将二者并驾齐驱,同时完成呢?如若能令南市与护城大桥同时建成,不就能提高更大的经济效应?”
云靖冷笑摇头,“你是否太高估国库的银两含量了?此前护城大桥项目落地时,国库足足支出了数百万两,而今南市要建,照样得花数百万两,若不挪用护城大桥的经费,南市哪能建成?总而言之,国库银两有限,南市与护城大桥之间,只能选其一,不可合其二。”
云靖口吻不容置疑。
不过李政照样另辟奇径,“那要是,国库得到了足够的银钱,那么护城大桥以及南市二者,是否就能同时运行了?”
云靖两眼一眯,“足够的银钱?李修撰,你可别糊弄朕,南市与护城大桥这两个项目,各自需要数百万两的经费,你从哪里谋够如此之多的钱财?你若能谋得这么多钱,那文武百官岂不都成了吃白饭的了?”
李政自信一笑,“圣上无需担忧,臣自有办法,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圣上大可将此事交给我,臣只需圣上下令让南市建务延缓几天,臣便可谋得足够的钱财,这样不就能令南市与护城大桥两全其美,双向兼顾了?”
云靖凝眸,“你当真能谋得足够的钱财?”
李政拍拍胸脯,“君无戏言!臣诚不欺君也!”
云靖犹豫着点了点头,“行,朕便给你最多七天时间,你尽快将此事办成,若要谋得足够钱财,最起码也得两百万两,你可办成?”
李政再度拍拍胸脯,“没问题,包在我身上。”
“不过……”似乎想到了什么,李政若有所思询问道,“圣上,臣有一事未明。”
“但说无妨。”
李政问出了一道他疑惑许久的问题,“护城大桥之项目,明明先于南市,且已经进入修缮过程之中,可为何圣上今日却计划暂停修桥之业,反要追讨经费,赋予南市建务呢?”
云靖喝了口茶淡淡道,“朕之所以做出如此计划,实乃昨日中书御史陶大人上奏,他诚评南市与护城大桥二者轻重缓急,建议挪用建桥经费,以补南市缺口,朕以为他言之有理,便采用他的挪用计划。”
李政内心腹诽,原来还真是陶大人上奏给的提议啊……
顿了顿,继续问道,“圣上,难道朝廷之中,就没有哪个官员,对陶勇这个奏章所述之观点,提出异议吗?”
李政之所以这么问,无非只是为了找到能够联手的同伴。
当今朝廷,无论清官奸臣,只要上奏,其观点肯定会受到其他在职官员的攻讦与反对。
而护城大桥与南市项目二者之间,各有各的重要性,自然不可相互对比。
李政相信,陶勇提议的挪用计划,肯定会遭到其他官员的反抗。
然而,令他大感意外的是。
云靖摇了摇头便否认道,“陶大人的提议,乃是昨日上奏,时至今日,还未有谁上奏质疑此事,反而有那么几人认同陶大人的提议,至于反对他的,倒是只有你一个。”
李政面色一黑,诧异不已。
他想不明白,怎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
上奏反对陶勇提议的,居然只有自己一人?
难道朝廷文武百官,都是陶勇的支持者?
还是说,陶勇别有身份,以至于朝廷一众官员都不敢顶撞他?
“哦,对了。”云靖忽然拿起书桌边缘一封奏章,戏谑补充道,“纵然朕不曾收到反对陶大人的奏章,但,反对你的,朕倒是收到一封。”
“反对我?是谁?”
李政正纳闷着,会是谁反对自己,有没有可能是旧敌。
可没想云靖说出了一个陌生的名字。
“刑部侍郎,郭志远。”
李政懵逼,“郭志远?臣不认识啊!他反对我干嘛啊?”
云靖一边审阅奏章一边戏谑道,“郭侍郎批评你身为朝官,却与多名女子有染,虽然前天你已自证清白,但郭侍郎认为无风不起浪,他觉得你必然做过失德之举,有必要让刑部查查你。”
李政无辜叹气,“圣上,这完全是愿望啊,臣明明是清白之身,哪里做过这种失德之举啊?”
云靖仰头一笑,“你说你没做过?那行,既然没做过,那就让郭侍郎与你对质得了,反正你看着就很闲。”
“来人!”
“召郭侍郎!”
李政都不明白云靖到底想让两人对质什么。
不过云靖既然下令对质了,李政只能伫立原地见机行事。
很快在几个内侍的带领下,名为郭志远的侍郎官员步入了仁寿殿。
看到郭志远的那一刻,李政却是率先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