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坤宁宫后,张亢便直接返回司礼监。
因为张亢在大殿上风光无限,如今司礼监上下早已经喜气洋洋,显得无比热闹。
就在张亢回来后不久,女帝的赏赐也到了。
“奉陛下口谕,赏张总管白银五百两,黄金一百两,绸缎一百匹,以此奖赏在大殿上为大乾立下的汗马功劳。”
宣读口谕的太监说完,门外便陆陆续续地走了几名小太监进来。
他们抬着几个箱子进入司礼监,紧接着后方便陆续有人抱着绸缎走进来。
浩荡的场面好不壮观,单单是前来送奖赏的人便有二十多人,这等阵仗放在司礼监是从未有过的。
“张亢谢过陛下。”
张亢下跪谢恩,宣读口谕的太监立马一脸紧张地上前将他搀扶起来。
“张总管快快请起,您现在可是大乾的功臣,事情我们都听说了,多亏了您才能让大乾保住这一笔岁贡啊。”
张亢微笑着点头示意。
他回身向已然愣在原地的司礼监太监们说道:“还不快快把东西都收起来。”
一群人如梦方醒,立马张罗着将赵祯赏赐的银两跟绸缎全部搬运到司礼监的小仓库之中。
成为总管之时,这里几乎是空的。
这才过去不到一个月,里边就已经装满了各种财物。
忙碌完工作之后,太监们便把张亢围在其中,大家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
“张总管,陛下这又赏赐您了,您现在可真是他身边的大红人了呐。”
“总管是人中龙凤,将来有一天可是要当大总管的,希望那个时候您不要忘记我们。”
“是啊,您还是我们司礼监头一个呢,到时候千万不能忘了我们。”
“太多钱了,一辈子都没有见到过这么多的钱……”
议论声之中,张亢当众宣布道:“今天高兴,所有人都去分一两银子,大家见者有份。”
这一举措立马引得太监们的阵阵欢呼。
三番五次赏赐小太监,他们对张亢早已经无比信服,没有一点二心。
让张亢想不到的是,回到司礼监没多久,就又有人来通知消息了。
“牡丹宫的柳贵人?”
小太监忙不迭地点头,“柳如意是去年嫁进宫里的贵人,出身并不算好,不过姿色不错。不过入宫之后一直被陛下冷落,始终住在偏僻的牡丹宫当中。”
张亢不动声色地给小太监塞了一两银子过去,让对方更加详细地介绍了一下这位贵人。
对方主动要见自己,这倒是有些意外。
一路上太监都在介绍,张亢也算是明白了。
这柳如意向来喜好诗词,今日请自己过去,大概是因为大殿上的那几个对子。
“总管,就送你到这里了,柳贵人她平日里向来喜欢安静,不希望被人打扰,太监宫女们都不允许靠近。”
张亢向对方道谢,进入牡丹宫。
相较于坤宁跟静宁两处,这牡丹宫就显得空旷寂静了许多。
同样的,也小了很多。
“不被女帝重视,几乎可以算做是一座冷宫了啊。”
很快,张亢就见到了这位柳贵人。
她身着一身白色长裙,正安然地坐在院内的石椅上,手中捧着一本书安静地读者。
长发披肩落下,如同黑色瀑布。
从背后看去,窈窕身子无比曼妙。
“柳贵人,奴才张亢前来拜见。”
柳如意听到声音,立即放下手中的书籍回过头来,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看向张亢。
柳叶黛眉,殷桃小嘴,神情中有一丝淡淡的哀愁。
“你就是张总管?”
“回柳贵人,正是奴才。”
柳如意伸手指了指身旁的石椅,笑道:“张总管请坐。”
等到张亢坐下,柳如意不动声色地说道:“总管现在应该是一个大忙人,我让人去请你来,应该没有麻烦你吧?”
“贵人客气了,能够拜访您是我的荣幸。”
柳如意笑了起来,表情中带着一丝羞赧。
她好奇地问到:“我听说了你今日在大殿上做的那三个对子,又很多好奇的地方,请你来也是想跟你探讨一番。”
如同张亢猜想,柳如意见他的确是因为诗词。
对方从对子聊到了诗词歌赋,期间张亢的侃侃而谈也引得她频频侧目注视。
“看来所言非虚,张总管的确是一个文采斐然的人,我已经很久没有见到过像你一样在诗词方面拥有这么高造诣的人了。”
“贵人过奖了。”
既然对方喜欢诗词,那张亢也就一直将话题围绕在这上面,没有其他的任何想法。
柳如意也的确对此深感兴趣,谈到诗歌时神情都亮了起来,眉眼间的哀愁仿佛一瞬间消失了一般。
二人相谈甚欢,张亢对这个柳贵人也多了一丝好感。
或许是因为长久来被冷落,再加上处在这偏僻的地方,与皇宫内的其他人并不相同。
“贵人,您似乎有心事?”
张亢注意到,柳如意在说完诗歌之后,神情再度阴沉下来。
而且几次轻声地叹息。
柳如意叹口气,无奈地问道:“张总管听说南方的灾情了吗?”
南方灾情?
他摇了摇头,自己并没有听人说起过。
“南方水患严重,导致突然出现灾情,百姓们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听说那边有人已经吃不起饭了。”
“贵妃您是因为这件事才闷闷不乐,心神不宁?”
柳如意有些悲哀地说道:“天灾无情,在这种灾祸之中,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单单是想到这一点,我就会感到心痛,不知何时才能解决。”
“相信在陛下的治理之下,这一切都会很快过去的。”
张亢安慰了一句。
柳如意想了想,却是苦笑着摇了摇头。
她紧接着起身,“让张总管见笑了,天色晚了,我送你离开。”
离了牡丹宫,张亢便直接前往御书房见女帝。
意料之外的,她也提到了南方的水患。
“张亢你来的正好,有件事朕想听听你的建议。如今南方水患严重,灾情日益加剧,粮价上涨,导致许多百姓无粮可吃,对这件事,你有什么想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