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头凑过去看了一眼,咧开熏黑的牙花子:“嘿,老抠门,你这字儿写得跟蛤蟆爬似的,不过这数儿听着舒坦!”
炉子凉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楚舟就带着人小心翼翼地拆开封口的石块。
炉内温度依然很高,蛤壳内胆被烧得更加坚硬,呈现出一种釉质的光泽。厚厚的灰烬安静地铺在炉底,呈现出一种灰白中带着奇异暗红的色泽,像冷却的火山灰,再也看不出半点血藻那令人作呕的原貌,连那股子邪门的腥臭味也淡了许多,只剩下焚烧后残留的淡淡焦土气。
“成了!真烧干净了!”渔民们围着炉口,兴奋中带着敬畏。
“别光顾着看!按楚小哥说的,赶紧掏出来!这可是上好的肥田料!”老李叔指挥着。几个胆大的渔民,用长柄木铲和特制的厚陶罐,小心翼翼地将炉膛里的灰烬铲出来。灰很细,很轻,动作稍大就扬起一片粉尘。
“小心点!都裹严实了!这灰里指不定还有啥毒呢!”楚舟提醒道。大家又赶紧把湿布捂上。
灰烬被均匀地撒在附近几块贫瘠的沙地上,又混入了大量早就准备好的、磨得细细的牡蛎壳粉(蛎灰)。有老农试着用手扒拉了一下混合好的灰土,惊喜道:“嘿!这土摸着…有点热乎气儿,还油润润的!指定肥!”
“那当然!这可是拿地火炼过的‘毒’肥,以毒攻毒…呃,不对,是化腐朽为神奇!”楚舟有点得意,看着灰烬融入沙土,仿佛已经看到来年这里长出肥美海藻的景象。
清理工作接近尾声,炉膛深处的灰烬也被一点点掏空。就在大家准备收工时,负责清理炉膛最底部的铁柱突然“咦”了一声。
“咋了?又烫着手了?”老李叔没好气地问。
铁柱没答话,用木铲在炉底最中心、蛤壳铺得最厚实的地方,小心翼翼地又扒拉了几下。然后,他用木铲的尖端,极其小心地挑起了一个物件。
那东西不大,只有半尺来长,通体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灰白色灰烬,形状像是一截粗壮的…野兽腿骨?但颜色却是暗沉的金属质感。
“啥玩意儿?烧剩下的蛤蜊根?”二狗好奇地凑过来。
铁柱没理他,小心地吹去那物件表面的浮灰。随着灰烬簌簌落下,露出的部分越来越多。那并非骨头,而是一种极其古老、历经焚烧却依旧保持形态的沉重金属!它呈三足鼎立之势,赫然是一只…鼎足!
“我的天爷!”老李叔倒吸一口凉气,凑近了看。
这鼎足造型古朴厚重,表面布满了烧灼的痕迹和斑驳的铜绿,但依旧能感受到其铸造时的精良与一种难以言喻的威严。它不知在炉底承受了多久的地火高温焚烧,此刻被取出,入手竟还带着一股惊人的灼热!
楚舟心头猛地一跳,一个箭步上前,也顾不得烫手,用袖子垫着,一把接了过来。入手沉甸甸的,那残留的热度透过布料直烫掌心。
他拂开鼎足底部粘连的最后一点灰烬和熔融的蛤壳残渣。
鼎足底部,赫然清晰地铸着四个笔力遒劲、古拙沧桑的篆文!
楚舟的目光死死锁在那四个古篆上,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攥了一下。他穿越前对古文字有些研究,这四个字虽然古老,但结构依稀可辨。
那四个字是:
焚!尽!渊!怒!
一股寒气,猛地从脚底板窜上天灵盖,瞬间压过了鼎足残留的灼热。
就在他心神剧震的刹那,眼前那块只有他能看见的半透明光幕,无声无息地弹了出来。猩红的字迹在光幕中央疯狂闪烁,带着一种冰冷的、不容置疑的警告意味:
【污染治理局部成功!】
【渔场污染面积:-30%】
【邻近藻田恢复率:+40%】
【警告:检测到“渊怒”能量波动加剧!污染核心转移!】
【建议:溯源!净化!刻不容缓!】